今天看啥  ›  专栏  ›  沁枫归晚

【日记】你会休息吗?

沁枫归晚  · 简书  ·  · 2020-11-09 21:56

今天想分享一个关于休息的观点,因为这个观点颠覆了我以往对“休息”这个词的认识。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加班很多,大部分情况下如果有个1-2天的假期我们都会报复性“休息”自己来缓解平时压力带来的不适。比如家睡到自然醒,或者痛痛快快的玩手机,玩游戏,或者葛优躺一天……

但是奇怪的是这样休息1天后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不但没有半点轻松的感觉,有时甚至会觉得比上班更精神萎靡不振。

而且这种休息方式还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焦虑感,因为平时工作忙,有很多事情想做做不了,难得休息两天,本来计划好做些自己想做的事,结果发现放纵的方式休息后想做的事一样没做,人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放松。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我们身体处于彻底放松状态时,身体的效率反而会下降,而适当的压力才能让身体处于更有活力、更积极的状态。

那么如何在放松自己的同时又能让身体处于高效、积极的状态呢?

我们需要重新调整对“休息”的认识。

高效的休息未必需要大量的时间放松,而是在忙碌的同时学会及时给自己刹车,在忙碌的空闲时间降低自己的能量损耗,及时补充元气,再开启下一段忙碌,然后再补充能量,再忙碌。

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有人观察顶尖运动员和普通远动员的差别,发现他们在技术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而顶尖运动员是懂得休息的运动员。

比如当一场比赛休息时,顶尖运动员会立刻让自己走出比赛状态,他们会做一些固定的可以降低自己呼吸的动作,从而降低自己的能量损耗。

比如看向某一个固定的地方,这种通过放空大脑降低损耗的方式可以快速为人补充精神能量。

而普通运动员却很难立刻从运动的兴奋状态回到平和状态,心跳速度和比赛时的速度差别不大。

这样他们就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能量补充,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就很容易因为能量未能及时补充消耗殆尽而出现更多的失误。

而我们普通人消耗能量最大的时候应该就是工作时。

很多人一旦投入工作就会进入全神贯注状态而忘记中途的休息,等所有工作全部结束,才想起休息一会。

因为劳累时间过久,中途未能及时得到能量补充而导致整个人精力突然有种被抽空的感觉,当你的精力被抽空后你再补充能量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也更容易报复性放纵自己,就像很多人劳累一天晚上下班后就再也抽不出半点精力做其他事一样。

所以当我们做一些耗精力的事情时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一个休息时间,比如40分钟,1小时,时间到了,即使事情没有做完或者你还没觉得自己精力被掏空,也要停下来,哪怕发会呆,或者做一些简单不费脑子的事情给自己放松一下,然后再投入到下个时间段的工作中。

如果我们一天中能不断的在能量消耗后及时给自己补充能量,下班后就不会再有那种被工作掏空的感觉,也就更加不容易陷入手机娱乐不可自拔,还能有更多的精力做一些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

这种及时休息比累了再休息的观点我是第一次听说,也在工作中稍微尝试了一下,当我工作1个小时左右,就停下来,倒杯水或者发会呆,大概只需要5分钟左右的时间,立刻就会觉得大脑轻松很多。

但是我目前还做不到每1个小时就提醒自己休息,因为已经养成到累了才休息的习惯,但是哪怕是有个别时间段有这种刻意的休息,也确实觉得下班后的人的状态好多了,不像以前下班后除了葛优躺和玩手机就什么也不想做。

觉得自己每天都很疲惫的小伙伴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调整。

原理就是多次短时间的及时休息比少次长时间的放纵休息会更利于身体恢复能量!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