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身在白云外

张耳,陈馀:友谊的小船是怎么翻的

身在白云外  · 简书  ·  · 2018-06-26 17:14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说到张耳和陈馀,那在秦末可是大名鼎鼎。

虽然陈馀的年龄比张耳小很多,但他们却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是魏国人,都是名士,又都有一个有钱的老婆,也都喜欢结交天下豪杰。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志向,促成了这么一对好朋友。魏国灭亡后,这二人也都被秦始皇画影通缉,于是,两个人就一起逃到了陈国。

在陈国,他们更名改姓,一起给人家把守城门。有一次,一个小吏看陈馀不顺眼,就用鞭子打陈馀,陈馀怒了,要反抗。旁边的张耳连忙走过来拉住了他,等那个小吏走了,张耳就对陈馀说“我以前怎么跟你说的,现在你不受这点儿小委屈,难道想把自己的性命牺牲在一个小吏手中?”意思是咋们都是干大事的,不必和小人置气。陈馀接受批评,认为张耳说的对。

02

等到陈胜、吴广起义并占到陈地的时候,张耳和陈馀马上加入了起义的队伍,陈胜早闻其名,见之甚喜。

陈胜想称王,张耳、陈馀的意思是不要急着自己称王,等攻占了咸阳后再说,陈胜不听。张耳陈馀一看,这小地主思想的领导人跟着要倒霉,还是趁早溜吧,于是,他们给陈胜出主意,让陈胜在黄河南岸向西攻,而他们可以到黄河北岸去收赵地。陈胜同意了,他任命好朋友武臣为将军,张耳和陈馀为左右校尉,一起渡河北上。

渡河后,张耳、陈馀利用以前结交天下豪杰积累的人脉,到处游说,一时间豪杰四起共反暴秦,很快,武臣的人马就发展到了几万人,连下赵地四十城。

那边,陈胜的人马攻陕地时受挫,这边张耳和陈馀却怂恿武臣自立为赵王,搞起了独立王国,陈胜已经很难指挥的动他们了。

后来,赵地李良叛乱,武臣身亡,张耳陈馀收拾残兵,又拥立了七国时代的那个赵王的后裔赵歇为王。此时的张耳为赵国的丞相,陈馀为大将军。

巨鹿之战态势图

03

秦军在关中打败了陈胜的主力后,由章邯带领几十万大军先东向打败了项梁,又渡过黄河攻入赵地,邯郸城彼夷为平地,张耳保着赵王逃入巨鹿城,而陈馀则收拾起几万人驻扎在巨鹿北边,等待救援巨鹿的机会,可此时的巨鹿正处于秦将王离的包围之中,陈馀感觉自己无力相救,就按兵不动。

而在巨鹿城里被围了几个月的张耳那真叫度日如年,他对陈馀非常恼火,认为他见死不救。于是,他就派张黡和陈释出城去责问陈馀,“当初,我和你是刎颈之交,现在赵王和我危在旦夕,而你拥兵数万,却不肯相救,为何不赴秦阵和我们一同战死,况且,我们不是还有两成的胜算吗。”陈馀说:“我之所以不能和你们一同战死,是想以后向秦军替赵王和张君报仇。现在我们一道战死就如同拿肉去喂饿虎,有什么益处呢?”但张黡和陈释坚决要求作战,陈馀只好分出五千人给他们,结果这支部队全军覆没。

04

楚、燕、齐得知赵地危,皆派兵前来营救,但又都畏惧秦军,不敢与秦军单独作战,这里面也包括张耳的儿子张敖,他的一万人马也驻扎在城北不敢向前。

楚军统帅宋义连黄河都不过,行至安阳就不走了。转眼都过了年了,还是如此。次将项羽数度劝说无果,就一怒而杀了宋义,自为上将军,英名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他命英布和蒲将军率二万人先渡河,然后,亲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大败章邯军,众诸侯趁势进军,才解了巨鹿之围。

05

张耳走出巨鹿,来到陈馀营中责备陈馀,并问“张黡和陈释在什么地方,陈馀具实相告,可张耳却一点也不相信,认为一定是陈馀杀了他们。就这样反反复复,不断责问。

陈馀终于怒了,他生气地说:“没想到你对我的怨恨这么深,这个主将我不当了。”说着就解下印绶交给张耳,张耳愣住了,不敢接受。陈馀起身去上厕所,张耳的门客提醒张耳接受陈馀的印授,张耳同意了,这就等于解除了陈馀的兵权。

陈馀回来一看印绶被张耳收起了,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他就带着亲信的几百人离开了巨鹿,去打鱼狩猎了。

从此,二人绝交。

图片发自简书App

06

项羽在秦亡后大封诸侯,其中,封张耳为常山王,陈馀为一般的侯。陈馀认为自己和张耳功劳一样大,却只被封了个候,非常不满,于是,他从齐国借来军队袭击张耳,张耳败走,投靠了刘邦。

汉二年,刘邦想打项羽,就来联络赵王一起出兵,陈馀正辅助赵王,他说:“出兵可以,但汉王必须杀了张耳。”刘邦用似张耳之人头代张耳交给了陈馀。陈馀出兵。

项羽听说刘邦袭击他的老窝,就带着三万精骑从齐国前线星夜赶回,在彭城大败刘邦军,陈馀在此时也知道上了刘邦的当,就背叛了刘邦。

汉三年冬,刘邦派韩信和张耳攻赵,赵亡,陈馀被斩于汦水。

汉五年秋,张耳去世。

07

一段故事讲完,我们不禁感叹,一对生死兄弟,何以最后闹到这般地步,这友谊的小船怎么说翻就翻?

我觉得这二位彼此还是不了解,不信任,朋友之说,只在面上。

如果张耳真是陈馀的朋友,当巨鹿被围之时,他就该知道陈馀并不是不想救自己,而实在是力不足也。就算城破了,他也应该相信陈馀一定会替自己和赵王报仇的,因为自己当年在陈国城门边就是如此教导陈馀的。这样,他就不会在脱困以后还去陈馀营中如老太太一样絮絮叨叨,却对同样没有拼死救自己的儿子张敖不置一词。

如果陈馀真是张耳的朋友,他就应该拼死攻秦军,如破釜沉舟的项羽一样。

另外,司马迁和班固也从政治的角度讲了一下这个事,他们认为张耳和陈馀友情的破裂是因为地位高了以后,就忘记初心开始争权夺利,于是,贫贱时的相慕相助也就变成了相背乖戾。毕竟像管仲和鲍叔牙那样的人是少数。

要说张耳和陈馀的讲义气,也是货真价实的。陈馀被夺权了,尚有几百人诚心跟随,当渔民都可以;张耳亡故,他手下的贯高宁愿自杀,也要维护小主人的尊严,想来这也是张耳遗惠之故。

可是,这种义气只是对手下人讲的。兄弟之间,真到了王侯高位,互相就不那么客气了。

两千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性的进步却极为微小,所以,朋友圈再大,也千万不要拿生死和权力这样的事考验友谊,江流千古,沉柯无数,你知道那上面曾站过几多共济好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