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晨LM

《送东阳马生序》关键词:为什么雍容浑穆·文质而雄辩

晨LM  · 简书  ·  · 2020-05-07 07:07

《送东阳马生序》关键词:为什么雍容浑穆·文质而雄辩

1.文章早就听过,也不记得是不是因为以前学过,但不管怎样,内容真的早已忘记,如今读来,真的备受感染和激励,学生真的应该读一读,自己也应该没事多读几遍。

2.作者宋濂在文章末尾交代了写作的原因,是写给马生以勉励他的,用什么勉励呢,作者用大段篇幅写了自己的故事。之后又与如今的学子进行对比,从而产生勉励之效果。其实思路和现在学校老师们勉励学生的思路差不多。jia

3.但是感动和激励我的是宋濂自身艰苦的求学经历。他喜欢读书,但因为家里贫穷只好向他人借书自己抄下来。他准时还书从不逾时,生怕别人因此不借他书,这体现出他强烈的自尊心和求知心。他靠着这样的读书方式博览群书,但觉不够,又跑去学师,不论是教师本人脾气不好,还是天气天寒地冻,从未放弃也从未抱怨。这种艰苦卓绝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仰。想想自己如今多么好的学习条件,正如作者说的“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有司业博士之师……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尤其现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达,要想学知识,拜老师实在太容易了,如果学不好,就是“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我在读文章的时候也时不时反思自己,我如今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不好好利用真的对不起自己。作者一句心不若余之专耳提醒了我,最重要的是专心,而我缺乏这样的专心。现在太多的信息量包围着个人了,微信、微博、电视电影时时刻刻都会引诱着人,而我也一直在努力拒绝着这些诱惑,在不断地跟这些诱惑与自己的懒惰做抗争。虽然有一点进步,但是我知道还不够。我也会继续努力。我将以作者好学坚韧的品质不断激励自己踏实前行。

4.教授的分析明显理性得多,而且从文本形式上去理解文章的风格,更有深度。我虽然早就知道,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不断地学习才更加迫切。

5.当时四方学者的确非常推崇宋濂把他尊为太史公,但是对照这篇名作,并没有司马迁报任安书那样情感汪洋恣肆,相反倒是给人一种心境平和淡泊朴素的感觉,刘基作为同代人及眼界免不了为当时文坛所限。

其文章风格:表层上不做张扬的姿态,不求情感的夸张,不无文字的华诞,但在心态上很从容情致尚很浑厚,以悠闲的风姿取宁静致远之意。

6.文章以现身说法来总结自己求学成功之道的大道理,他并没有摆弄大弄大架势,而是放低姿态,对自己的成功说得很谦恭。

7.从结构上看是其求学成功之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展示的是家庭和遍观群书,为勤奋和守时中能博览群书。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推理,第2,矛盾是自己愚却获有所闻。求是的精神到完全放弃自尊的程度,是他成功的第2个原因,第三,就是特别的情且坚,不怕苦到,怕死的程度不怕穷到不怕人家笑话的境界完全忘却世俗虚荣。艰难困苦当作快乐。与非常简朴,无意于渲染,故而透露出。雍容浑穆,如天闲良骥的从容。

8.接着从正反两方面总结,消极方面,并不聪明的人凭着勤奋和执着也受到恩宠,从积极方面才能更好的人,取得成就就更加无疑了。

9.之后文章先是两面开工,首先从正面对比自己艰难的条件和如今太学生的优越条件对比,环环紧扣,同时又及时从反面陪衬一笔有这样好的条件再不成才,那就岂他人之过哉。

10.整篇文章来看,正反的对比意味着有利于自己论点和不利于自己的对方可能保留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很周密,可以用雄辩来形容,这样的逻辑框架完全是议论文革,格局带有某种雄辩色彩。

11.在读者的直觉中,却没有多少议论文的抽象推理,这是因为。因果逻辑框架也没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之中,具体的叙述是显性的,抽象的逻辑是隐性的。总体上是推理的抽象的,但是在各个部分却是充满了感性,宋濂之类文章,之所以给后代人雍容浑穆,从容大度的感觉,就是因为他不着痕迹的把叙述和议论水乳交融的结合起来。

12.描写与叙述的不同:描写以个体行为为脉络,以时间和空间的推移为顺序,重点在感性的特殊性叙述则为许多长期过程的概括,重点在整个过程的共同。在宋林这篇文章当中,叙述带上了感性,细节是局部,以有特点的外部动作,来按时做的心情,这样的细节就带上了某种描写的感性色彩,甚至是文采。宋濂就是这样不着痕迹的叙述而实带描写功能的语言。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