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昱皓天空

曾国藩~第十四天:从政要学曾国藩?

昱皓天空  · 简书  ·  · 2020-12-24 20:16

我们知道心苦是远远大于辛苦的。辛苦,轻则锻炼身体,重则腰酸背痛,只要能吃饱睡好,一般无大碍。心苦则不同,它能导致你寝食难安,辗转反侧,心绪不宁,精神恍惚,甚至会致大病。大家去看看曾国藩的日课、日志、家书,他对自己的要求几乎到了残酷的地步,放眼世界,几人能行?梁启超这样评价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然而文正非固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当时诸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逆境之中;……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人的优秀不在聪明而在智慧,曾国藩生于忧患,且智力平平,但那份修心的功夫却是无人能及。就我个人的体会,像曾国藩这样艰苦卓绝,对自己苛刻要求的人,说亿万人中难有一人亦不为过!

蒋介石佩服曾国藩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蒋介石日记现在公开了,他是个持之以恒的人,每天坚持写日记。年轻时有一段时间,为了克服色心,四年的日记中每天发誓远离女色,可惜第二天见美女就追,然后再骂自己禽兽不如,骂完再嫖,恶习难改让他非常痛苦。写日记,骂自己等等都是学曾国藩的。可惜曾国藩有毛病立即改了,他却改不了,只好佩服曾国藩了。

曾国藩如此不屈不挠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达到无忧的境界,实现“孔颜之乐”。人们往往从表面看曾国藩在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其实这只是手段而已。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知天命以达无忧快乐。曾国藩说:“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意思是:一、穷达天定,人是没办法选择的。二、如果不了解命运,不管穷达,忧愁和烦恼都会伴随一生。三、命运或天命是可知的,通过“诚意”、“立德”、“格物”、“致良知”达到“仁者无忧”的境界就可以摆脱忧愁从而进入快乐之门。(而“立功、立言”是世俗的,一个朝廷重臣如果不“立功”如何站得住脚?不“立言”,写写东西,没有学问如何服众?这些都是手段。这一点与王阳明一样,做官、打仗只是为了肉体的生存,而人生的目的是致良知。)

当今一些学者利用人们急于发财成功的贪婪心理,纷纷出书胡说八道,谈什么王阳明、曾国藩的谋略、计策以吸引眼球,岂不知王阳明、曾国藩等儒家圣贤对金钱、名声、谋略、策略等等是嗤之以鼻的,因为策略、谋略、算计等等都是为名利服务的。历史上玩谋略和搞霸术的人都受到他们的批判,我们在他们留下的著作里根本找不到对名利的贪婪文字,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战胜名利之心的艰苦努力。因为谋略是俗世的小聪明,是自私,是愚蠢,是违反大道的。

还有,人们说:“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不准确的,学习曾国藩做人做事的智慧是应该的。但他的从政思想是不值得学习的,要学只能学王阳明。经商学胡雪岩也是错误的,胡雪岩的身上是没什么可学的,充其量就是一些赚钱的小伎俩而已,根本无大智慧可言。即使你全部学会还是会以失败告终,子女磨难重重。胡雪岩临终前曾对儿子说:白老虎可怕。意即白花花的银两害人。胡氏后人中,几乎无人经商,也无人入仕。

那么,经商学谁呢?应该学范蠡。也就是陶朱公,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商人中的圣人。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去除官服,改为一袭白衣与西施泛舟于五湖之中。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乃中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赞道:“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大家想象一下,富可敌国,一袭白衣的范蠡揽西施在怀,泛舟西湖,那一份洒脱,那一份悠闲,那一份智慧,怎不令人向往!而胡雪岩整天抱着“白老虎”和一堆老婆惶惶不可终日。该学谁呢?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