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赵宇ing

我从苏格拉底身上学到的3个工具

赵宇ing  · 简书  ·  · 2020-02-02 23:17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年出生于雅典,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导师的导师。

苏格拉底本身并没有留下什么作品,苏格拉底被我们熟知,主要是通过他之后的一些人物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

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很多哲学家更多关注现实世界背后那个永恒不变的物质,比如泰勒士、阿那克西曼德、德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等等。而苏格拉底将关注对象从物转移到人的身上,比如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等话题,苏格拉底关注的内容更接近于今天所说的伦理学的范畴。

在苏格拉低留给我们的知识中,我认为有3个工具在今天依然很有价值:

1.承认自己的无知-能力圈:

雅典城外的德尔斐神谕说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智慧的人。苏格拉底并不相信,于是他想要亲身验证下,于是他找了很多被认为很聪明的人,向他们提问题,发现这些人都是徒有其名的。最后苏格拉底发现神谕说的是对的,因为跟别人相比苏格拉底觉得自己也是无知的,但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是,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而苏格拉底知道自己的无知。

陷我们于无知的往往是我们的已知。人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不断的去追问,才能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科学的发展也不断验证了这一结论,比如宇宙本身近千年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人类认为自己已经了解宇宙了,但是随着日心说、牛顿机械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人类不断更新了自己对的世界观。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经常提的能力圈的概念其实根苏格拉底的理念是一致的。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只在能力圈内做决策,并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2.知识助产法-反问法: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主产妇,而苏格拉底称自己为精神上的助产士,他善于通过提问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苏格拉低所用的工具就是反问法。

先看个苏格拉底与拉凯斯讨论什么是勇敢的例子:

拉:勇敢就是在战场上往前冲

苏:如果为了消灭敌人,先后退再包抄算不算勇敢

拉:当然算

苏:既然勇敢不是在战场上往前冲,是不是应该重新定义勇敢

拉:勇敢就是坚韧不拔

苏:如果坚韧是勇敢,那么我可以坚持做1000个俯卧撑,我是不是也很勇敢,

拉:这好像不算,我说的是明智的坚韧

苏:什么叫明智的坚韧呢。如果战场上有两个士兵坚守阵地,一个坚守是因为知道援兵很快要来了,另外一个却不知道援兵是否回来。那这两个士兵哪个更勇敢呢?

拉:后一位吧,不计风险的才算勇敢

苏:如果不计风险算勇敢,那么一个不习水性的人贸然跳进水里,而另外一个受过跳水训练的人跳进水里,那哪个算勇敢呢

拉:没有受过训练就跳进水里挺愚蠢的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总结出反问法的套路:

第一步:找出一个看似不证自明天经地义的观念

第二步:假设这个观念是不对的,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证明这个观念是有问题的

第三步:修改原来的观念,使之能够包含第二步的反例

反复使用以上步骤,将原本似是而非的观念逐步澄清。

再进一步看背后的落实,其实是人们的很多观念都是通过归纳法得来的,而由于人无法掌握所有的信息,因此导致归纳法存在天然缺陷,没有办法证明,但是可以通过找反例来证伪。

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寻找答案,而是从提问到寻找答案的独立思考过程。

3.省察自己大脑中的观念-ABC模型:

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思维才能导致正确的行为。如果想要过上有美德的生活,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美德。要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得先知道幸福是什么。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苏格拉底之后又个著名的团体是斯多葛学派,斯多葛学派有一位著名代表是罗马皇帝奥勒留,奥勒留曾经说过: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自己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奥勒留的这句话启发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创始人之一阿尔伯特爱丽丝,随后提出了著名的ABC情感模型。

在ABC情感模型中,A我们经历的事情B我们对这件事的观念C我们的情绪反应,我们要改变C,很多时候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改变A而是改变B。

B是我们对事物的观念,而很多时候我们的观念只是我们过往的经验,或者简单的归纳法得出的一些结论,是靠不住的,不理性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来省察我们自己的观念。通过更理性的,更好的思维模型代替原有的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知升级。


以上是我从苏格拉底身上学到的三个工具。我们需要掌握这3个工具,同时也需要学习这3个工具背后苏格拉底对智慧的探求和那份长久不衰的好奇心。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