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ningqun

从《宋案重审》看史料运用(一) -- 严谨、充分

ningqun  · 简书  ·  · 2021-03-24 09:28

袁世凯政权内部政务系统中,明的一面,借赵秉钧之国民党身份在场面上应对党争;暗的一面,利用其亲信洪述祖以不法手段对付国民党。在这个基础上看宋案,才有助于勘探澄清。无视基本事实,任意解构,曲解历史,只会造成国人历史认知混乱。

历来所谓 袁世凯、赵秉钧主谋杀宋,而后袁又将宋毒杀 一说,仅举朱启钤所述一例即可疑其确凿:

袁获赵死讯后,急招朱。进总统府,见袁 “形色哀痛,言语仓皇”

若袁杀赵,则无此理。

关键三人,袁、赵、洪三人之微妙联系,需 打破固守的绝对上下隶属 ,否则无从理解宋案之谜。

如何 收集、利用、鉴别、解读和分析 史料?

  • 首先必须全面掌握核心史料;
  • 同时收集和挖掘未刊或未利用的新史料;
  • 最重要的是鉴别、分析和比较, 不可拿明显的谣言或诬陷来标新立异或翻案

1. 严谨学术

关于宋案历史记述,普遍平铺直叙刺杀前后情形,但 就谁是主谋这个核心问题,却直接表明看法,几乎不加分析 。材料大同小异, 偏于记述,而非分析论证

学术论文数量极少,虽然撰述也试图提出新的看法,但 无一例外将案情严重简单化 ,忽视新史料的发掘,且未能准确解读 核心史料

业余作者往往缺乏专业训练,看似分析得头头是道,实则由于 缺乏史料支撑,难以得出有价值的认识

宋案甫发,“谁是主谋”便成为焦点, 背后主使之人从应桂馨到到洪述祖,再牵涉到赵秉钧,最后直指袁世凯 。《民立报》明确指出:

宋先生之死,袁、赵、死之,非洪、应与武死之也。

而对于袁、赵的抗辩,也有相应的声音:

  • 刺宋不符合政治家袁世凯的切身利益;
  • 宋的目标是内阁总理,与袁大总统地位毫无联系;
  • 无直接证据 证明袁世凯为主使。

更有观点倾向于认为:

宋教仁为陈其美主谋所杀

虽然此说来源均 非学术著作 ,但观点对后来一些刻意抹黑国民党的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研究者将重心放在 刺宋 这个环节上,对此前诸多环节,毫不在意或轻轻放过。 宋案案情被严重简单化,之所以研究不能进一步推进,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2. 史料充分

宋案研究最主要的证据,是从 应桂馨家搜获的各种来往函电 。奇怪的是,却没有得到研究者的重视,除了部分重复使用的部分,其他鲜有征引。 虽然并不都与宋案相关,但仍为探究谜团所不可或缺,甚至极为关键!

业余研究者更有 “重口供,轻证据”的倾向,而不利用更可靠的证据来判断口供的真实性。以至于 脱离证据做空洞的心理分析**,天花乱坠但不具有学术意义。

大量史料没有得到发掘利用,无论是原始档案、史料集、报纸还是私家记述,比如傅增湘《记洪述祖遗事》,对于洪述祖的经历、性格及为人处事极有价值,但很少被研究者利用。

这个不足也导致研究者 偏听偏信而缺乏比较,难以做出准确可信的判断 。研究历经百年,内幕依然一片混沌。当下仍需厘清:

  • 广泛搜集资料;
  • 结合当时政情,研究内在联系;
  • 揭示明暗两面和历史真相。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