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司空浪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与“马太效应”

司空浪迹  · 简书  ·  · 2019-03-03 21:35

【题记】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马太福音》


      当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他们不可能知道马太效应,因为连《马太福音》也是在公元40年至70年间才成书,而如今广为人知的“马太效应”更是迟至1968年才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莫顿提出并广泛传播开来。但是,“马太效应”理论能很好地回答他们那穿越两千多年依旧振聋发聩的提问。

      是的,很不幸,在历史长河的绝大多数时候”王侯将相“是”有种“的。或许因为这样的现实太让人丧气,不符合“中国梦”的和谐氛围,它才从语文教科书上消失了,但这依旧无法改变那些“有种”的少数人与“无种”的绝大多数人客观存在的差别。“马太效应”一旦形成,只会不断地自我加强,直到失去平衡。

      马太效应什么时候才会失去平衡呢?很吊诡地是,只有到《让子弹飞》里张麻子与黄四郎最后对话的时刻,它才失去平衡。也就是,当马太效应有效时,它不断地生产黄四郎、张麻子、陈胜吴广们,而当陈胜吴广们喊出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也就是它开始失去平衡并逐渐暂时失效直到出现新的平衡。

      作为一种理论的“马太效应”不仅能回答陈胜吴广的提问,还能解释很多很多更加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生存处境)的现象,《贫与富——马太效应》这本书对马太效应有相当充分的介绍,如想从马太效应视角来审视自身与周遭世界的关系,请去读一读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你会对“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会有个更真切的理解,这甚至能唤醒你“认识你自己”,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阶级意识”,看清自己的过往,理解自己的现在,并隐约地预见到自己的未来。利用马太效应维持自身的优势与拼尽全力去克服马太效应的魔咒将是两种可选的路径,迷茫将彻底地离你而去。

附录(摘自《贫与富》):

1,“先机取得的优势往往带来更多的好处,而劣势则招致更糟的境况。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一方拥有的越来越多,一方得到的就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间的鸿沟越来月深。”

2,“虽然有一定的社会阶层流动性,但总体而言,衔着金勺子出生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发迹。”

3,“财富塔尖上的群体收入日益剧增,中等收入人群所获平平,而穷人的收入不是停滞不前,就是绝对下滑。”

4,“精英们为了维护自己的上层利益,往往不惜用各种方法,限制通往特权地位的门道,压制位低者的潜能。特权地位给了他们所需要的政治权力,用以鼓吹自我谋利的那些意识形态,由此将自己的利益披上(”符合逻辑的“、”自然的“、以及“道德上正直的”)理性外衣。”

5,“随着个体在阶层结构中向下流动,其抱负和成就抱负的合法机会之间的差距就增大。处在较低阶层的年轻人被引导的人生追求和他们在现实中的境况之间存在落差,这种落差是幻灭感产生的根源,这也许就会诱使他们寻求非法途径,以获得所在文化认可的目标(如获得物质成功)。”

6,“优势累积是造成不平等的一般性机制,贯穿人世间的一切进程(如,生活轨迹,家庭代际)。”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