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大雨时行

新年新气象,新时代的父母要这样!

大雨时行  · 简书  ·  · 2018-02-15 08:24

《新父母学校》一书告诉我们,父母应该担负怎样的使命,以及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如何才能有效完成自己的使命。知名研究者三浦展曾经提出:要父母突然之间大量增加收入或许不太可能,更不用说突然提高自己的学历……父母唯一能努力的,就是设法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新父母学校

父母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对孩子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要亲自陪伴、培养自己的孩子,而且自孩子出生开始就要如此。因为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已经进入“非正式学习”的状态。任何一个在孩子身边起到照顾和教育作用的成人,都会成为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既然如此,父母一定要考虑清楚“将孩子丢给祖父母和保姆去照料”的消极后果。

父母的陪伴让孩子更快乐

当然,并不是所有祖父母都不适宜照顾孩子。这里的前提是: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安稳、有序的家庭环境,且祖父母辈的养育理念不与孩子父母相悖,孩子依然可以在这样的家庭中顺利成长。需要警惕的是,祖父母往往会溺爱孩子,这将不利于对孩子意志力的锻炼;并且在这个因科技的高速发展而日新月异的时代,祖父母对孩子的某些生活习惯和娱乐方式的引导将会感到无能为力。

我们常常看到的状况是:由祖父母陪伴去超市、商场购物的孩子,基本上喜欢什么就拿什么,而祖父母一般不但不计较价格,更不会计较商品的成分和产地。曾经有个年轻的妈妈跟我抱怨,每次带儿子回老家都要生一肚子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孩子的爷爷奶奶因为很久见不到孙子,见到了就特别喜欢带他去买东西。而顺着孩子的心意,老人买的都是什么东西呢?

据这位妈妈所讲,有即将到保质期的、有明显不适宜该孩子年龄段的添加剂的、甚至还有根本找不到食品安全标志的……因为妈妈平时对这些零食严格控制,孩子一回老家就有爷爷奶奶撑腰了,他把每种买到的食品都拆开来大吃特吃,并且向妈妈示威般地抱怨“还是爷爷奶奶更爱他”。妈妈向孩子爸爸大倒苦水,丈夫无奈回应:尽管方式不科学,但是只能请她体谅老人家爱孙子的心。

其实,这个妈妈的苦恼并非个例,在节假日的家庭聚会上,我们还会见识更多相关例子。常常是孩子要吃某个东西,年轻的父母不准许。当孩子闹腾时,某位年老的长辈就会站出来说:“给孩子吧,何必为了一点吃的惹他哭?”或者直接说“这个东西怎么就不能吃?你们小时候吃的都没这个好呢,还不是一样长大了?”

对此,父母当然不好去认真争辩,毕竟这种聚会一年就那么几次。但是如果长期有祖父母或其他人为孩子的乱吃东西提供保护,那么麻烦就大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从一日三餐抓起。如果在吃什么和怎么吃这个问题上,孩子都不能建立起科学的规则和标准,而是随时“跟着感觉走”,显然既不利于身体健康又不利于心理健康。

此外,现代社会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也深深影响了孩子的游戏方式。父母知道网游对孩子的威力之大,自然也想办法控制他们玩手机或平板的时间。遇上懂事的孩子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些孩子自制力较差,也可能已经成瘾,他们总是试图多玩一会儿。如果不给他玩,就各种哭闹。对此,有些祖父母不能理解:啊,你们大人不是自己也玩手机吗?为啥不给孩子玩?或者这样:既然别的法子哄不住,就把手机给他算了。更有甚者,以为孩子会操作手机、电脑都是聪明的表现,所以完全没意识去阻止他一直玩个不停。

之所以特别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因为良好、有序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都有深远的影响。如果每个家庭成员的教育理念不一致,那么孩子将会产生错乱感——他不知道该听谁的,但即使小孩子也会趋利避害,他必然会选择听那个能够更快满足其要求的人的意见。正如上述例子中的小男孩那样,他还会利用某些语言来让妈妈产生“愧疚感”,尽管效果不佳,但是已经严重影响了妈妈的心情。这个时候,孩子父母双方就要尽量达成一致意见,坚守教育原则和底线,因为只有这么做才是合理的。

为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需要身体力行。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父母出钱出力来提高孩子的过程,而更像是父母和孩子互相陪伴、共同提升的过程。并不是你要求孩子坚持阅读、运动、不吃或少吃零食、不玩或少玩手机……孩子就能按照你说的去做。如果父母在这些方面是个好榜样,相信小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用艺术陶冶孩子的心灵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心理生活。父母需要主动去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和引导他们的兴趣特长,为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做准备。我们不奢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在学校的佼佼者,但至少应该抱着这样的目标:让孩子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自食其力的人。这样,孩子才能有尊严地活着,而我们也算是完成了父母的使命。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