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天圆心灵郭智刚

心灵、生命与《金刚经》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张玉林先生著作

天圆心灵郭智刚  · 简书  ·  · 2019-01-01 09:59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六祖(口诀):

受持读诵。自利利他。功德无边。不可称量。故受之以持经功德分。

济佛(分解):

  前分说的忍辱舍身,皆是破我执。我执破后,更须悟般若之理,非徒忍辱舍身也。若只知忍辱舍身,而不能受持经典,还是识情用事,于真性并无相与。若能忍辱舍身,又能受持经典,悟澈二执之非,二我俱遣,则所得法性之功德,即不可思议矣。

  这个功德可不得了,没有量。我们为什么不把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当作功德?因为它是末。我们现在重点理解为什么修心的人,持《金刚经》、传授四句偈语的人,就能达到无量功德?这个根源在什么地方?我们想一想,为什么就叫无量功德?因为他们所行的本质不一样。人类社会现在做善事的好多。不是有一个希望工程,人人都献一份爱心么。但是希望工程解决的是什么呢?只是解决你的现实,解决你的幻相,解决人类社会变化无常的暂时的这个困难。解决了以后,你只是享受一时,过后还照样。又比如修庙,你修庙只能把那些人引到这儿烧烧香、磕磕头,但是让他明白生命的这个本质,你没解决。所以这些善事只能叫做福德。即便是济世的良医,也只是把肉体上的病患给你解决了,心灵的觉醒他没有解决。为什么说持经的功德无量呢?因为你的佛性是恒性,永无生灭,永恒于自然。佛说法,是直指你的恒性,引导你返本还原,回归到永恒的世界。所以这个福、这个功,无量,什么也比不了这个功德!在这个永恒的世界,也就是真空纯至静的这个灵源里,没有水火刀兵、旱涝饥馑,没有昼夜、也没有寒暑,更没有什么生老病死离别苦、父母深恩和夫妻儿女重爱,你的思想没有任何一点负担,没有任何一点忧患,而且是永恒的。

  在人类社会中,不管你是当官的,还是什么亿万富翁,你享受到的福报也就百十年,你的生命就这么短,百年期。可是佛说法,直指人的心性,恢复到永恒!这个功德是无量的。在《金刚经》里也总是拿功德跟福德做比较,怎么比?释迦说怎么比都不够,没法儿比。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得重视起来。为什么要重视?因为你自心就是个恒性啊!那么是不是个恒性?你问谁呀?你问佛经?佛经是文字;你问我?我说有、说没有,那是语言。那个恒性是你的生命,在自身心,那你问谁呀?人家说了是恒性,你自己有个恒性,那你听人家说干嘛?佛经上说有恒性,佛经那是文字,你透过文字,通过法语,这个心性恒不恒?有没有生灭?你自己去悟、去修证,这才叫真参实学!如果在这上头你自己悟彻悟透了,进入真参实学了,你才能产生信,所以《金刚经》管这个叫做净信,正信,可不是信佛。我信释迦牟尼,你信他干嘛?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你信释迦佛就不算净信,你得信自心佛。没有你自己这个信,你信佛的那个信念从哪儿生啊?所以信,就是佛体。仁义礼智,就是佛体之行。佛体行什么?行仁义礼智,信就是佛体。你找到你这个信啦,你才行。信而行、行而证。可不是信仰的信。说我信耶稣,我信释迦牟尼,那不属于净信,不属于正信,只是信仰、崇拜。你只有找到自己这个真信,找到你的佛性、佛体法身,才是净信者。净信的人,才找到自己的真佛。信而行,行而证,信是功德母。

  找到信的人,就知道自己的生死来龙去脉了。人的佛性是真空一本散于万殊的一,人上加一横,念大。我们把大自然真空母体一本散于万殊的一找到了,我们就是大人。大人是什么?是君子、是大丈夫、是佛、是天人师。所以天得一清,地得一宁,人得一可以称圣。信誓:就是大人说的话,不是一般人说的话。所谓大人者,就是认自本心识自本性,修自己的觉,达到明心见性的人。你跟这种人做交易,你无需跟他签什么合同,因为江山他可以丢,但这个信他不敢失,这叫正信,这叫净信!所以这个信,我们不要理解成为信仰的信。信仰也是信,但不是信你自己本质的这个信。仁义礼智就产生于这个信体,所以说仁义礼智一信含。

  这个信,在五行之中属土,也叫做黄老。自然真空本身包含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五行之气的源泉,就在真空里所蕴藏着。在真空所蕴藏的时候,没有产生变化,也没有生灭,含于真空母体之中,这叫如来藏性。这个如来不是说的如来佛,也不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如来自心,说的是真空母体那个如来。那么真空母体所含藏的五行,就不叫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了。就是金木水火土在真空母体含藏的时候,是藏性,还没有产生变化的时候,叫金公、木母、赤精子、水精子、黄老。金公就是金,木母就是木,那么赤精子就是火,水精子就是水,黄老就是土。整个的人类社会,都是这五老所化,就是五老的化身。每个人都是五行之气所化,并以其中某一气为主,说这个是金性人,这个是木性人,这个是水性人,这个是火性人,这个是土性人,那么都没有离开真空内在的阴阳五行之气。历史上的黄帝呢?那就是黄老,炎帝就是赤精子,孔老夫子就是水精子。他们都是大圣人、大觉者。我们每个人呢,也是从这个源上分化出来的。

  每个人都有五行之性理,所以每个人也有五种不同的性格。但是这个五行里还分阴阳。象金性人说话就响亮,比较有智慧,那么他的皮肤呢,白。正因为人具五种不同的气质,所以才有五种不同的模样,说话才有五种不同的声音,才有五种不同的脾气。这个原理,是来自真空,不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源。比如木母南海大士,因为木主于仁,所以大慈大悲。大圣贤呢,只是给我们起了一个表率作用。按咱们平常人来说,土性人心实,不是说农村里的那种大老粗,是说他的这个气性,是土气占主体,但是土气中还分有阴阳土两种。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分为阴阳,木中有甲乙木,火有丙丁火,水有壬癸水。五行里又分阴阳,阳跟阴,就是一正一反。金木水火土具有五种味道,五种味道里,又各有一个阴一个阳。你比如说土属黄,好多黄颜色的东西都是甜的,那黄连怎么苦呢。火属红,红属于苦,那西瓜怎么甜呢?这其中就有一个阴一个阳,正相反。

  功德与福德我们要分清楚。有为的那只是福德。就像梁武帝,梁武帝以佛教治国,穿着袈裟上朝。他把整个国家建得是五里一庵,十里一寺,个人修行到这样的程度:空中有宝莲现瑞。但他是有为的,属于后天的阴阳五行变易之气。后天阴阳五行之气的变化,它也能变化出形形色色来,所以梁武帝才修得空中有那个宝莲现瑞。但是他的那个妙明心,他的真空佛性,还不明,所以达摩老祖不度他。达摩老祖才说:梁武帝结佛缘,人爵有份(人爵是帝王),只可怜他的冤孽重,一窍不明。一窍不明,就是他的一性不明,所以他不能成为一代佛祖。但是像梁武帝这样的,他也修成了。又比如说五祖座下的神秀,要用普通修行人的标准,修行人里有几个神秀啊?有几个梁武帝呀?尽管神秀无法跟慧能第六代佛祖比,可要比起一般修行的人来,那可不得了!所以什么都是相对而言。像梁武帝做那么大福德的皇帝有几个?达摩想找的是继承佛祖的人,梁武帝虽然修得空中都有宝莲现瑞了,但他不能继承一代佛祖。他后来肯定超脱了,脱了四生六道轮回了,这是肯定的。但是继承一代佛祖还不合格,还要炼,因为他只有福德,功德不够。

  《金刚经》提到功德和福德,我们要明确一下,功德是永恒的,永远不更改的。因为佛经上比喻这个金矿时说,矿若成金,永不成矿。木若成灰,永不成木。所以大圣人才下那么大决心,一苦永甜垂百代,一世师表万万年,这才叫无量功德。那个有为的福德,别和功德比啦,怎么比都不行。释迦说,就算你拿无限量的金银财宝去施舍,也不如持《金刚经》四句偈语,修你的佛性,证得无上菩提。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树立这种信心,因为什么呢?得这么一个人身,从佛经来讲,很不容易呀。吕祖说了么:“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修行这件事,也是看人的觉悟。《金刚经》说了,现在能信的人,那可不得了!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善根。所以对这个持经功德分,咱们要把它理解透彻。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解义:

  你看释迦说得多么苦口婆心。你舍身布施,不管舍多少,就算舍“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这么多个身的布施,也不及!也没有你持经、修妙明心的功德大。你看释迦说的这个比喻,都无法再形容了。舍身布施,身比金银财宝值钱吧,黄金有价身无价呀!说法说到这个份上,释迦牟尼的救世之心,慈悲尽矣!你还叫释迦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么比喻?因为人不信,都信,就不费这个劲了,说这么多干嘛。

  你信也好,不信也好,这个后果,别人不能替你担,所以你可别犯傻。你信,那是你的果;你不信,那也不是别人的果,可别看着别人误了自己。你看千经万卷,从古至今修行的人,都没有傻子。张良那是聪明盖世,最终看破了假世界,辟谷入山;吕祖中进士,才量不浅哪,不当官;孔老夫子辞去了鲁国的大司寇,周游列国传道;达摩老祖是太子;南海大士是皇姑,脱了绫罗换布衣;到了清朝的顺治皇帝,坐了十八年的江山,后来悟到了自己的前身。他说我本是西方一衲子,怎么落在帝王家?所以说修心的人,可都是大聪明人,现在就看我们自己聪明不聪明了。你要看人类社会,他即便做过皇帝,有个江山,最后也是空来空去,这个都能看得出来,对不对?你现在即使有八个银行,最后跟你也没什么关系。通过世间的这些现象,你得辨清真假。你现在什么都不缺了,但你的命不是永恒的啊!我现在把什么都弄到手了,可到最后把自己给弄没了,这不也麻烦么!你自己都弄没了,你还有什么?所以人生的关键就在于什么呢?觉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自己要悟明白。

  这部《金刚经》可不同于别的经书,已经经过了人类社会两千五百多年的证实,传遍于世界。什么样的经书,在人类社会有这么大的威力?经过多少朝代的兴衰成败,风风雨雨,只有圣人的经典依然如故。圣人的思想跟那个搞政治的不同,历史上一个朝代更替一个朝代,这个朝代它就不会用上一个朝代的治国思想了。可是老子的《道德经》、释迦牟尼的《金刚经》、孔子的《论语》,永流传,哪个朝代都得用。原因是什么?因为它论述的是自然、天地万物的真理,社会人生的大道理,所以永流传。我们现在就通过《金刚经》的法语,来联系我们的自心,真修实炼。释迦牟尼不讲了么:此在行,不在于言。言:就是口头禅,更不在于念。经者:路也,按路行。经卷非是作韵调,敲打念唱为好听,不是!法语是明心的指南,你必须照着去做,修心,这才为最上乘!参禅打坐,只是身体上的一个形式,关键在于求理悟真宗,穷理尽性,这样才能开发你的妙智慧。

  现在有些学佛的人呢,讲究以戒为师,就是强调守戒。那么能守戒、不犯任何错误的人是什么决定的?是不是得由觉悟来决定?!所以六祖才说:认觉为师。孔子说返求诸己,认你自己这个老师。守戒的人都有个前提,他得有觉悟,没有觉悟他守不了。有觉悟的人,戒条对他而言就没用了。厂里有规章制度,不能迟到早退,可人家从一上班开始,一直到退休,都是早来晚走。你厂里定的那个规章制度给谁定的呀?不就是给那些没有觉悟的人定的吗?所以咱们通过经上的法语,联系实际,鉴别一下哪个理真。修心本是修真理。《金刚经》首先提你的觉,要你认觉。六祖说了:心平何劳持戒。他根本就不犯戒,持什么戒呀!以觉为师,还是以戒为师,哪个理真呢?我们求理就是悟真宗,所以还是觉为真啊!那么要提高思想觉悟,就得多看经卷多悟理,只有什么道理都明白透彻了,才能提高你的觉悟。如果坐在那儿什么都不想,俩眼一闭就想着明心见性,就等着成佛,能行吗?所以我们首先得明理。这个持经功德跟那个有为的福报我们要分清楚。释迦佛的这个比喻,即完全按照经的法语来修,其福胜以身布施,我们要加深理解!


六祖(口诀):

  佛说末法之时。得闻此经。信心不逆。四相不生。即是佛之知见。此人功德。胜前多劫舍身功德。百千万亿不可譬喻。一念闻经。其福尚多。何况更能书写受持为人解说。当知此人。决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种种方便。为说如是甚深经典。俾离诸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得福德。无有边际。盖缘多劫舍身。不了诸法本空。

  六祖说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法捐躯舍命的人,虽然他把自己的身体舍了,但是他的自性不明。自性不明,还是不了诸法本空。

  心有能所。未离众生之见。如能闻经悟道。我人顿尽。言下即佛(就是佛)。将舍身有漏之福。比持经无漏之慧。实不可及。故虽十方聚宝。三世舍身。不如持经四句偈。

  这四句偈语,希望我们回去好好理解理解。因为全经之精华就在这四句里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看见的天地万物算不算幻觉?都是幻觉啊。因为天地万物变幻无常,现在看着有,但经过若干万年以后天地万物皆化成灰,没了。别说天地万物,连金刚石都化成灰。你看人没办法摧毁它,自然的劫火就能摧毁掉它。为什么佛经里叫劫火呢?现在天上的火,是日月星辰所镇,着不起来;地下的火,是河海湖沼这些水所镇。现在太阳的黑子很多很多,如果黑子要满的话,就失掉它的明了,这就是老化。地下的火,河海湖沼所镇。现在地面的河海湖沼怎么样了?咱们中国的黄河都断流过一百多天。如果天上的日月星辰老化了,地面的河海湖沼水一干,这两个火就自焚,这就叫劫火。所以观世音菩萨说:我几经劫火未曾灰。就是已经经过了几次这样的劫火。因为他是佛体,不是肉体。文殊菩萨也说了:我修行了三大劫。天地的一个生灭叫一劫。

  我们的老祖先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发明创造了中草药,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五十毒,神而化之。轩辕黄帝曰:“余闻上古”,这个‘余’是指他自己。咱们现在怎么理解?炎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原始祖、老祖先,可是你看炎黄之前还有上古。 黄帝曰:“余闻上古(这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你看我们老祖先的这个理论,跟佛说的理论一样不一样?佛家有个《无量寿经》。我们的老祖先怎么说?人的寿,敝天地,没有终的时候。这个无量寿不也是从我们老祖先的这个理论来的么。人没有寿,人哪有寿?因为我们世俗的认识只知道现象,不知道本质。他一看那个人没了,就说那个人死了。那么这个觉性死不死,你自己悟一悟,自己能悟出来,佛是这么说的,我们的炎黄老祖先也是这么说的。

  你今天学了《金刚经》,人家就问你了,你是怎么觉悟的?怎么理解的?可能有的人就说,那是封建迷信思想,没那么回事。那么这三个论点大家自己鉴别鉴别,是他的高?还是炎黄的高?是佛的高?这个是不是封建迷信思想?黄帝说,人的寿敝天地,无有终始。佛说,人的觉性是恒性。这三个哪个真?哪个高?大家自己判断一下吧。你敢承认你说的那个真么?我说这个意思是叫大家增强信心。那有的人说得更痛快:哎,人嘛,气是清风肉是泥,死了死了,死了就拉倒,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你说的是真理,那么黄帝说的就是错的,释迦牟尼也错了。你敢说你就是正确的?是真理?是对的?你敢么?我想我们的炎黄老祖先,他是在给后人留下真宝贝,可不是没事坐那儿瞎写胡说的。如果当初炎黄、释迦坐那儿没事瞎写胡说,那么今天你怎么不瞎写胡说往后代传呢?你能没事坐在那里乱写、胡说吗?所以你要认识到,人的知,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事都是你直接知道的。一个小孩三岁就没了父母,你问他母亲父亲什么样,他能是个真知者么?他只是听说。听说的事不实,眼见是实,他能见么?所以有些事我们得求理呀。如果这个孩子一生下来,他母亲就死了,你问这孩子他什么时候生的?他能知道吗?当时旁边谁也没在场,这孩子生日没有答案你信吗?那谁知道他什么时候生的,他母亲生下他就死了,谁都不知道。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就是在自然界、天地中间没有答案的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要抱着那种主观臆想:我想的就是真理,我想的就是什么什么……根本就没这回事。不要太主观,肯定一切,否定一切都不是客观。我们求理悟真宗,自然就能明白。


六祖(口诀):

  注云:心有能所四字。一本云。有能舍所舍心。有元来未离众生之见。此解意又分明。故两存之。

  能所之心,主要是我相。要破除我相。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六祖(口诀):

  持经之人。心无我所。无我所故。是为佛心。佛心功德。无有边际。故言不可称量。

  佛法广大无边,就是觉悟的方法广大无边。你心所能想象到的,没有一个东西能绝缘。你想象这个虚空有多大,你这个心量就有多大。因为你心想的这个量,没有数,没有停止,没有限度。咱们做个比喻,地球是有限量大小的。我们可以用数学来形容,说我向东摆了无限个地球,那个边缘是什么?你发挥你的想象力,“无限”,它就没有边缘,哪有边缘呢。那么一个有尺寸的、有限度的东西,就把你思想限住了。一个无量的东西,你去悟,你这个心量才广大。心量广大,你才知道无生这个道理。这么一个广大的、漫无边际的虚空,什么能生呢?既然这个广大无边的虚空没有生,怎么能灭呢?哎!你这才知道,佛,是个大自在。他就是这样,本来就在!你悟到大自在、大自然这个无生无灭的理,你也就知道自己这个佛性啊,一样。你的佛性就是个自在。自在,就是没有生灭,也没有终始。你如果悟到自己的佛性没有生灭、没有终始的话,你在人类社会辗转这么百十年,你还会怕死吗?所以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六祖临死的时候,不是乐乐呵呵的么,说:你们哭什么?你们还不如神会小童子呢,我有去处的,要不知道去处我给你们说这干嘛?人知道自己的去处,就是好多不修练的也有知道的,并不奇怪,因为这是人的本能。所以我们对自己这个觉性,一定要本着佛经的理去悟、去求。

  这条修心觉悟的路径,我们别理解成《金刚经》这本经,不是的。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这经不是,这经书白的是纸黑的是字。说的是你觉悟的这条路径,用你自己的觉性去悟真空妙理这条路子,不可思议、不可称量!这才是无边的功德,我们别理解成文字经典,那就错了。文字经典只是指真的一个标。没有这个指标,你就不知道路径。指给你,你悟到了,你的智慧就广大无边,就无量,所以说佛法无边。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六祖(口诀):

  大乘者:智慧广大。善能建立一切法。最上乘者: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亦名一切智。亦名无生忍。亦名大般若。


济佛(分解):

  初日分:晨。

  中日分:午。

  后日分:晚。

 最上乘者:独了生死,不度众生,谓之小乘。缘觉之人,半为人,半为己,谓之中乘。菩萨普度一切,谓之大乘。最上乘者,兼菩萨而载度之佛乘也。

  你找到自己千功万法之源的这个法身了,万法即了。一切法,都是由心而生。你明白了以后,把所有的法全放下了,这才是大智慧。佛说的最上乘,就是你的大智慧开啦!就没有法了。为什么呢?因为大智慧开了,恢复你原来自性的明跟自然的明合而为一,这就叫返本还原,回归自然。你的生命与自然息息相通,永恒于自然,你到了不生不灭这个境界了,那就没有涅槃啦,这个心就没有了,因为你本身已经达到了定慧圆明。所以六祖就说了:“不见涅槃可证。”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荷担如来:就是普度众生。把觉悟众生灵性的使命承担起来,使他们人人得到解脱。


六祖(口诀):

  若有人发心求佛无上道。闻此无相无为甚深之法。即当信解受持。为人解说。令其深悟。不生毁谤。得大忍力。大智慧力。大方便力。方能流通此经也。上根之人。闻此经典。得深悟佛意。持自心经。见性究竟。

  这句话千万要记住:“闻此经典,得深悟佛意,持自心经”。观世音菩萨的《心经》,说的是如来心,因为如来心的本质,是真空妙明。既然是真空妙明,那么你如来心所含的一切生灭之心,就得通通平息下来。对《心经》我们要这么理解。观世音菩萨《心经》说的是妙明本心,你妙明本心产生的念,是遮盖你妙明心的障碍,所以得把一层障碍一层障碍往下扒。怎么扒?没受想行识、没眼耳鼻舌身意、没色声香味触法、也没眼界……都给扒光了,那个心,就是你的如来心。所以悟到本性的,《心经》就不用解了。《心经》说的是真空佛性,你知道真空佛性本来清净、独一无二。你知道独一无二,那个二对你就没有障碍了,所以你就不生度尽一切众生之心了。就如六祖所讲的:“不见涅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你知道那些都不是障碍了,头脑里什么张三李四,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那都是自然的,它对我这个‘一’,一点干扰都没有,轻松自如,这个众生不就没了么!这个众生不是指着我们外界的人说的。因为佛说的是心法,你得往心上联系。所以众生心都是你的工作,也如同你的游戏。游戏么,任他想去吧,你无动于衷了,工作,你不就没有负担了。

  最上乘必须是有上根之人,“上根之人。闻此经典。得深悟佛意。持自心经。”六祖根据《金刚经》的理,在《坛经》里就说了: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所以持自心经,就能够见性究竟,达到究竟觉。

  复起利他之行。能为人解说。令诸学者。自悟无相理。得见本性如来。成无上道。当知说法之人。所得功德。无有边际。不可称量。闻经解义。如教修行。复能广为人说。令诸众生。得悟修行无相无着之行。以能行此行。有大智慧光明。出离尘劳。虽离尘劳。不作离尘劳之念。

  那有的人就说了:“哎呀,不行啊,我得找深山老林入大定去”。这是不是尘劳之念呢?我们也不要作离尘劳之念。

  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荷担如来。

  自己能修,也能给人解说,使别人悟无相理,这叫荷担如来。

  当知持经之人。自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

济佛(分解):

  荷担:背负为荷,在肩为担。言无上菩提,至重难任。一旦道由人宏,毅然以身承任,所以成就大功德也。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这是什么呢?就是无为大法难得信。因为他没有那么大的根性,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也没有那么深的慧力,他只信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他不能信受,不能为人解说。不能听受读诵、不能为人解说的人,咱们见过不少。有些庙里的法师,你要跟他说:“能不能给讲讲《金刚经》?” “哦,讲《金刚经》那还了得!可不能讲!”这种人很多,你们在外边接触接触就知道,而且有些是出家好多年了。咱们在西安传法,就有一个兴善寺的和尚,出家已经八年了。有人问他:“你们那儿讲《金刚经》吗?”那人马上一楞:“什么?《金刚经》?”他认为这是佛说的,可不能轻传,可不能随便说,“说错了怎么着?”他产生恐惧了。这就是说那些乐于小法者,拜佛真诚,念佛也真诚,可一说这个无相理,不行了。现在像这种人,社会上太多啦!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

  这就是祥瑞,祥光异彩,祥光满面。是每个人自我佛性的如来真空之妙,显化出来的这些外在表现。我们不要做其它的理解,说你这一讲经,就有什么祥瑞显现,不要理解成这个。上两分济佛跟六祖都说了,是你自身佛、自心佛啊!因为佛说法都是喻法。

六祖(口诀):

  何名乐小法者。为二乘声闻人。乐小果不发大心。故即于如来深法。不能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若人口诵般若。心行般若。在在处处。常行无为无相之行。此人所在之处。如有佛塔。

  感得一切世间天人。各持供养。作礼恭敬。与佛无异。能受持此经者。是人心中。自有世尊。故云如佛塔庙。当知所得福德。无量无边。


济佛(概论):

  前分,言持经成就功德。本分,复用较量法,﹝此是第四次福慧相较﹞用等于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仍不如闻此经典,信心不逆之福。换一句话说,持经胜于身命布施,意在显明般若无住之功。并点出经为大乘,若住我人等见,即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怎么说呢?因为相分为小乘说法,见分为大乘说法。相分是人我相,见分是法我相。乐小法者,析空破相,殊不知见分犹存也。有此见分未破,法我执仍在。有法我执,即未深解般若之理,未达般若真际,自利尚不能,何能利他。所以说,着四见,乐小法之人,即不能于此经为人解说。复又推尊此经,有如来全身。勉许人,不必徒事外貌供养。但持此经,以明其心,就能达到至诚无妄的境界。因为若能持此经,供养其心,则心即是佛,何必身外觅佛,如来只在自己心中耳。


济佛(讲义):

  佛曰:须菩提乎!若有善男信女,于一日之间,早晨以等于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正午又以等于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晚间也以等于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照这个样子,经百千万亿劫之久,一日三时,皆如此布施,自当得布施之福!若复有人,能以心无违逆,笃信此经,则其福胜彼舍身之福多多矣!何况手书口诵,为人解说经的意义,存利己利人之心,不但明自己的性,还要使人人见性,善根纯熟,利益无穷,其福之多,又岂可较量呢!

  佛又曰:须菩提乎!简要言之,具有不可以心思口议,不可以多少称量,实无边际的功德也。如来我,说此经怎么有无边际的功德呢?是因为金刚般若,是我们妙用的本性,是大乘菩萨的最上乘,不是小乘人能够做得到的。所以如来我,为启发大乘人,说明此真空之妙。为启发最上乘人,说明此般若之法。若有大根器人,持此大乘经典,广为人阐发妙旨,则这种人,成人兼成己的功用德行,是不可称量,不可思议,不可以边际求之。而这种人,印契佛心,所成就之功德,唯有如来我,知得见得。这种人,既成就此功德,就足能以身担任如来无上菩提正法。这个缘故,就是喜好小乘法的人,局于见闻之小,不免有我人等私见,对此大乘最上乘法,便起惊怖畏惧的心。自心且不能净,哪里还能够听受读诵,为人解说此经呢?

  佛又曰:须菩提乎!大乘人,在在处处,说此经典,能使听者,心开意解。善气感通,则天龙八部神人俱来供养,护卫法身。普现华光三昧,直是一座舍利宝塔,能使远近敬仰顶礼,散布宝花妙香于持经之处,则供养可谓至矣!此所谓一人办心诸天办供也。

解义:你心中自有世尊。你看那五百罗汉的名字,什么什么尊者,全是用尊者的称号。大迦叶尊者、阿难尊者、菩提达摩尊者,都是尊者。释迦告诉了我们: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就这么一个尊,就是你自己。没有你这个尊,你就没有二。因为有你,你才生出二来。所以圣人讲么:万物皆备于我。因为你有个觉能,你才知道这个、知道那个。没有你那个觉,你能知什么?所以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个‘我’,释迦牟尼不是说他本身。释迦牟尼开导我们,给我们作了楷模,叫我们尊重正教。你自己自尊、自信,那就叫正教,你也绝对不走邪道;你自己不但不走邪道,你还教别人走正道,所以我们别把那些宗教的教条形式奉为宗旨。宗教的圣人都是以心性为宗旨,以人人本有的真空妙明的如来心,作为宗教的宗旨。释迦牟尼本是一位太子,他这个名就是以自性起的名。释迦牟尼翻译成咱们中国话就叫:能仁寂默。寂默:就是你自己的本性本自清净。能仁,仁就是慈悲的本,就是佛性之本。你有慈悲之心,你才能度人,才能济世,才能代表天地。体天有好生之德,代表天地,建功立基,普度众生,都是佛性的妙用。所以真宗正教都是以心性为教纲、宗旨。

    因为人的佛性本自清净,本来无一物,佛教立宗才以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金刚经》就是为此目的,所以也叫破相的金刚。只有把你心里所有的一切法相,都破了以后,你那个实相法身,才能现前,一性圆明。所以《金刚经》定慧圆明的理,万古流传。这部《金刚经》,称之为诸佛之母。因为自释迦以后的做佛者,都是本着这部经的理而成就佛果,所以说诸佛从此经出。

  我们现在学法,就得把宗教的条条框框都抛开了、打破了。打破那些束缚身心的宗法教条和神秘色彩,我们用现实的、客观的、理性的思维来做一番切磋琢磨。佛法是觉悟之法,没有一点神秘的色彩,讲的完全是自我身心的大道理,迷信之事无半点。你看六祖跟济佛解得多清楚啊,我们现在已经说了十五分了,哪一分都没有离开人人自我之心性。《金刚经》纯属性理心法,所以也叫大般若经。大般若就是大智慧。

            偈语

          天地之间命最大社会之中德最高

          良相治国安天下良医济世名利抛

          直心开智定慧理万古真传独一招

          红尘美景千般乐妻离子散魂魄消

  不二法门。就是以自己的妙智慧,登上佛的觉悟之路,达到定慧圆明。外无一法,所有的法全放下。这就是“直心开智定慧理,万古真传独一招”。我们学了这十五分,认识到,修炼圆满人的心性,是无量功德,永恒于自然!那么人间的一切苦,你就解脱了。因为《金刚经》说的话,真实不虚!希望我们本着《金刚经》的理,好好悟悟这个道理。我们学了经以后就得悟,悟:就是用你的思想,去切磋琢磨,去静思冥想。因为好多问题都是通过静思冥想得来的。就是用你自己的思想,对一个道理,对一个现象,对一个事物,进行一番思想上的切磋琢磨,这样才能通达明了。也就是让你的心平静下来,安定下来,自己给自己提问题,自己给自己做解答。这个悟的工夫,就是入手的功夫比较难,如果你长期做下去,你就会越来越感觉到自信。为什么呢?你提一个问题,哦!明白了;再提一个问题,又明白了。入门了,实践出真知!

  通过现象悟本质,比如我们到公园练功吧,过了立秋,快到霜降了,好多树叶儿都掉了,可松柏树叶为什么不掉呢?

  那么我就思考,在夏天练功的时候,我不叫人靠松树,因为松树有油。你这么一联系呢,哎!霜降以后松树还不掉叶,是因为松树有油脂。冬天寒流能把水冻成冰,虽然也把油脂给冻凝固了,但冻不死。那柏树,在夏天散发香气,可能香气对寒流有抵御作用。我们都得通过悟,因为文化知识的这些理,都是来自实践的觉悟,这都是前人悟出来的。你比方说,木能生火。人家说一木一火,这个绝对没有错。所有木头都不是一个性质,所有的煤也不是一个性质。所有人的性格,也都不一样。所有人的身上也没有同一个味的,如果这俩人身上同一个气味,那个军犬可就失灵了。军犬就是靠嗅觉来辨别,因为一个人身上一个气味,所以那个军犬呢,牠凭着嗅觉就能判断出来。如果那个军犬一闻,仨人都一个味儿,麻烦啦。所以我们今后千万要悟。因为什么呢?法在圣传悟在己。达摩老祖说:全凭心意下功夫。儒家的心法在虑。济佛不讲了么,这个理有粗理、细理、微理、玄理、妙理。明理就是通过这个‘悟’上得的。粗理明白了,细理我还没明白;那个细理明白啦,可这个玄理没明白;玄理明白了,妙理还没明白。现在得遇真佛法了,你就应当求理悟真宗。要不然的话,就不能开发你的智慧,你这菩提果就成不了。希望大家回去好好悟。悟的方法,希望大家回去能解经。那个‘如是我闻’你怎么解呀?‘一时’你怎么解呀?多理解多悟,就能够提高觉悟。不怕笨,就怕你不向前奔!向前奔,就是精进,精进的人,都能达到彼岸。

  学了经典以后就要去行,因为这是心法,心法就得用心去行。你悟理求真什么都不影响,不影响你上班,也不影响你忙家务。在单位的时候,我拿着笤帚扫地,人家都说我在练功,因为诚于衷,形于外,你也瞒不住。我们单位干活都是定额,要是没有定额呢,那些人就上一边抽烟、喝茶、聊天去了、扫地这件事没有定额,白干,那我也跟有定额一样干,后来大伙说,得啦!咱们组给张师傅一个劳动态度奖吧。因为抽烟、聊天那些事,我没兴趣介入,干那点儿活也没啥,心里头这一念,就安定下来了。所以学佛求理悟真宗,什么都不耽误,士农工商各尽其职。就像五祖说的:若见性的话,轮刀上阵亦当见之。。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