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三秋桂子2021

与孤独对饮

三秋桂子2021  · 简书  ·  · 2021-03-09 21:00
孤独

孤独,常常不期而至,但又像是蓄谋已久,潜藏在你内心某个角落。阳光和欢笑的日子,它蛰伏不动,到你的心情和天气一样幽暗时,它趁机溜了出来。

孤独,是敌是友,我分不清。倘若按照相处的时间来算,它已陪伴我很多年了。通晓人事,告别单纯幼稚后,它便如影相随,跟着我趟过时间的流,被我带到曾停留的每个地方。一个人的时候,只有它与我相依为伴;不被人理解接受时,我心里挤得满满的,都是——孤独。

这样说来,孤独,应该是老朋友了。但,与它相处的每一次,不尽然是快乐舒畅的,更多时候,是淡漠,是惆怅,当然,也有时候,怀着淡淡的喜悦。对它的感情,不只是亲切,而是交织着烦躁、不安,以至恐惧,痛苦。这,不能算是对老朋友的感觉吧?

有的时候,会学着别人,极力去摆脱它,去聚会,去笑,去闹。然而,曲终人散,灯火阑珊,孤独,依然还在那里等候着。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所有的欢聚终有结束,所有的热闹终归静寂,只有孤独,还会长长久久地继续下去。

写作,阅读,孤独更是无处不在。翻开唐诗,想寻找一份恬静安适,寻找一番诗情浪漫,不小心,又触到了孤独。

风流天下闻 ”的孟夫子,潇洒之外,在荷风送香、竹露滴响的深夜,也轻声叹息:“ 欲取鸣琴谈,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孤独一叹,穿越千年。纵有千般绚烂,万种风情,没有知音欣赏也是枉然。

最富有盛唐气象的李白,也不尽是意兴风发,“众 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置身广阔天地间,孤独的诗人想寻找一份安慰,却发现,自然亦同样孤独,只有孤独相对,聊以慰藉。

而我,又何尝不是想在书中寻找一份安慰和寄托,只是找到最后,才明白:孤独,是一样的,一样地存在,一样地长久,一样地无可逃避。

逃避,是的,当一种力量不可战胜时,我们常选择逃避。

没有朋友,有伙伴也可,即使难以抵达内心,满足基本需要也行,至少不孤单;没有真爱,也可以有伴侣,有婚姻,有卿卿我我。“假做真时真亦假”,外人看来又有什么分别?爱情,成了寂寞时的一剂安慰,像墙上的一幅画,挂上作为装饰,悦人悦己,哪怕里面依然一片空白。

当你自以为不再孤独时,孤独正在那个角落轻轻窃笑,笑你的天真和虚伪。暂时的麻木逃避可能会让你忘却孤独,但它绝没有消失。孤单可以排除,寂寞可以打发,孤独却无法摆脱,它就像长在你心里的一颗瘤,只要心还活着,就会有孤独相伴。

既然无法摆脱,不如洒脱一些,像梭罗那样,把孤独融入,融入自己,融入自然。在远离尘嚣的瓦尔登湖畔,梭罗在自然中参悟孤独:

“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我并不比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更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溶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知道了孤独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梭罗没有逃避,而是把自己融入自然的孤独中,找到了很多分享孤独的同伴,一棵草,一朵花,一场落雨,抑或天空的一只飞鸟,都是他的朋友。

这样想来,孤独也充满了诗意,叫人重新发现了生活中平常一物的美。倘若逃避,可耻也可惜,不如直面,把它当作朋友,学学李白——“花 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和孤独举杯,共饮这一夜清影,一杯明月。

2021-3-9

举杯邀明月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