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洪冰001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鸿洋  ·  Android ...·  2 天前  
stormzhang  ·  要加税了?·  5 天前  
今天看啥  ›  专栏  ›  洪冰0011

县城、县城!

洪冰0011  · 简书  ·  · 2019-06-07 08:18

前些天,因修改《我与高加林》一文,我情不自禁地再次翻出路遥的《人生》。看到高加林进城如同我去公社所在地“赶集”一样容易,心中那个“羡慕、嫉妒、恨”,便油然而生,童年时期与县城零距离接触的情景便呈现在眼前……

第一次是五十年前的初冬时节,在筹集建房资金时,父亲决定用土砖代替原建房方案中的木头过梁,便让兄长们把二套过梁拖到县城去卖掉。得知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想让兄长们带我去看看被人们称作“城关”的地方,到底“长成”什么样?谁知他们都觉得我是个累赘,不赞成带我去。硬碰硬肯定是没有希望的,那就“智取”。

说智取是高抬我自己,其实就是悄悄地尾随。也许是怕哥哥们走的时候我会睡过头,觉都没睡安稳。三更天气,当他们拉起提前捆绑好的板车出发时,我竟然也做到及时起床,保持着不被立即发现的距离,利用夜幕的掩护悄悄地跟了上去。

大约走了三分之一多一点的路程,他们发现被人“跟踪”,就巧妙地留下一人等在路边,另外两人继续拉车前行,如是被抓现形。由于担心我一人独自返回的安全,又不可能抽人专程“护送”我回家,无奈只好让我同行,并让我坐到了板车上。怕被遣返的忐忑,瞬间转换成正大光明的行动,还能享受“坐车”的优待,避免长途跋涉的劳累,那种开心,绝对不是任何人都能体会的。

县城到了,天也就亮了。那个时候的山区县城,其规模也许只有我们镇上现在的规模,也可能还小一些,但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无异于刘姥姥走进大观园,走进了画里、大开眼界。那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集市,“热闹得简直叫人眼花缭乱”。整个市场按照菜市、牲口市、鱼市、木材市等分成不同的区域,赶集的人按照各自的需要寻找着交易对象,在嘈杂的叫卖声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伴随着兄长们的讨价还价,并终于将“过梁”出售后,我们一起去吃早餐,看到那一排相邻的餐馆,虽然品种、规模与时下的早餐点都相差不多,但由于比公社集市上的摊点、品种多得多,早已让我眼花缭乱,兴奋异常。

尽管出售了“过梁”收到了现金,但那毕竟是要用来盖房子的,哪敢用来买吃的。兄长们尽管腹中空空,也只敢选最便宜的吃。现在我已记不清当时吃的是什么,如果是好吃的,我又岂能往事如烟?匆匆忙忙填饱了肚子,兄长们就带着我赶快回家,那里还顾及到我第一次进城的恋恋不舍。

第二次进城应该是四十五年前,整个塆里驻满了军演的部队,我家因建了房,竟然住进了一个班,特殊之处是他们为“生活保障班”,是个不满员的班。少年的我活泼、顽皮、也爱学习,与全班战士结下了深情厚谊。他们邀请我去县城、也就是他们的驻地做客。

有人管吃喝,还有顺风车坐,我岂有不乐意的。高高兴兴爬上运输车,几乎是手舞足蹈、一路高歌,连路边的美景都顾不上欣赏。县城到了,先是在营房“遛达”了一圈,后到县城逛了一回,对县城有了全新的认识,心里那个得意呀,无异于中了百万大奖。

既定目标完成后,他们把我送到了汽车站。遗憾的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口袋里没有回家的路费,又不好意思告诉他们。在挥手告别后,我装模作样地走进了候车室,在战士们离开后,我就出来了,沿着记忆的方向,徒步回家。

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突然发现路边的景色不再迷人,山坡、河流也都异常陌生,在一个山坡上坐下,瞻前顾后了好一阵子,终于感到是走错路了,只好折返回城,从头再来。经过多次寻问,找到了“来时的路”。五十里路,由于走错了,尽管连走带跑,紧赶慢赶,回到家里,太阳已在西边的山上了,也就是说我多花了一倍的时间才回到家里。

母亲见我徒步回家已心疼不已,当进一步得知是走错了路,还差点走失,也没有吃午饭时,坚强的老人眼含着泪水,自责考虑不周,说是应该为我准备点备用钱。但我深知,母亲不是考虑不周,除了以为有顺风车往来外,更重要的是老人家囊中羞涩。如果她知道顺风只是单程,肯定不会让我进城。

第三次进县城,是考试成绩公布以后,我们一起进城参加体检。由于是集体行动,目标明确,体检是大事,加上已是地球修理大军中的一员,挣到工分,多少折算了点收入,家里的日子已有所好转,便风风光光地乘车往返,没有了装模作样、假装乘车的尴尬。但体检报告中的身高一米五八,体重四十三公斤,却让我终身难忘,因为那年我十七岁。

由于读书和工作,我有了同高加林一样经常出入县城的机会,且每次经过县城,都会到朋友家去住一两天,目睹了县城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堵漏式的,更是缺少长远规划的。但她毕竟是我儿时向往、毕业后曾经挣扎着想调回去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那里有我的亲朋好友,是我永远的故乡,是我永远牵挂和热爱的地方。

已近耳顺之年的我,虽然当年的工作调动,一蹴而就地越过了县城,直接到达地区所在地,后来又自谋职业进了省城,还南漂过一线的鹏城,因出差或者旅游也到过绝大多数的省城,对现代化城市的认识不深刻,也绝对不会肤浅。也许就是从来没有在县城工作过,家乡的县城却始终是我情有独钟、无限依恋的地方。

虽然她落后、零乱、弱小,甚至缺少规则,尤其是我回家时(清明和春节)总是在“添堵”,是县城交通最不通畅的时候,但依然痴心不改,年年都坚持回家。为弥补没给家乡做贡献的缺憾,我的潜意识中有了回乡消费的愿望,而在家乡的加油站加油,就成了为家乡做贡献的表现形式,以降低浪迹天涯的愧疚感。尽管我深知这贡献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高晓声的小说《陈焕生上城》。陈焕生因为坐过县委书记的小车、住过5元钱一天的高级房间,于是“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而我,抱着为家乡做点贡献的心态尽可能地回乡消费,是不是身份也能得到显著提高呢?

朋友们,你觉得有吗?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