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小冠没道理

Day15 Guan读-人格心理学

小冠没道理  · 简书  ·  · 2018-09-19 12:23

#乱说心理,通通没道理# by 小冠

行为主义-1

昨天看到书就犯困,放弃抢救干脆偷懒,然而也并没有羞愧,啊哈哈

1. 行为主义是相当实证的流派,从它的研究对象就可以看出:行为主义最初只关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

初衷也很明确:若要将心理学纳入客观科学范畴,必须去研究可被观察、测量的对象。

2. 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条件反射,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前者最著名的是「巴普洛夫的狗」;后者最广泛的应用是,用奖励和惩罚影响行为。

3. 最激进的行为主义会认为,只要能对环境进行足够的控制,可以把孩子塑造成为人们希望的任意一种人。——对行为主义最大的诟病也在于此,既否认了生物遗传的影响,又否认了个体自主性。

* 与人本主义相反,行为主义看重环境的决定性影响;
* 与精神分析相反,行为主义完全不在乎无意识、早期经历的影响;
* 与生物/特质流派相反,行为主义不考虑生理特质遗传因素。

4. 行为主义为心理临床和日常生活提供了非常多的技术/方法,这些方法被广泛使用在儿童教育/效率管理/个人管理书籍中。

比如:用奖励和惩罚来教育孩子,其行为主义依据是,使用「强化」来增加某些(大人期望的)行为发生的频率;用「停止强化」或「惩罚」来减少不合乎希望的行为。

其中对「惩罚的有效性」的观点挑战了一下常识:研究发现,惩罚不能教给人们恰当的行为,最多只是减少不合乎希望的行为;惩罚有效的前提是必须及时且前后一致,有时容忍、有时惩罚,也不能改变行为;被惩罚者会把其他行为与惩罚联系在一起。

一个铲屎官才懂的笑话:
狗狗吃便便,挨了主人一通暴揍,狗精如贵宾会想说「啊,吃便便要挨打,以后躲着点吃」,蠢萌如二哈会想「妈蛋,不能便便啊,憋着憋着憋着憋着」。

5. 行为主义发展到后来,也研究思维、认知、个体知觉等不可见的部分,承认内因也会影响行为,走向与认知理论的结合。

一个重要贡献是「自我效能感」概念,即,「相信『自己能让』某事发生」(区别于「相信某事会发生」)。「效能期望」比「结果期望」能更好地预测行为,很多人不能戒烟,恰恰是他们认为自己戒不掉。

「自我效能感」与埃里克森的「自主性」发展任务接近:儿童相信自己可以去探索,才会真的去做;做了之后,发现真的可以,才会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这也提示,温和地鼓励孩子多探索,比害怕孩子犯错误而一手包办,更有助于发展出自主性,或者说自我效能感。

6. 行为主义优势是,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可见的成效,方式方法实施起来快捷简便,学会后也可以自己操作;批评就在于治标不治本,只是减少了行为,而忽略导致行为的原因。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