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平行生活实录
平行世界里的人和事微信公众号:平行生活实录(pxshsl)投稿请发邮件至:pxshsl@163.com
今天看啥  ›  专栏  ›  平行生活实录

我的500天零垃圾生活实验

平行生活实录  · 豆瓣  ·  · 2018-01-26 19:54

作者:小七姐

采访时间:1月11日 姓名:老汤(大家都这么叫她) 性别:女 年龄:34 安徽人。在广州生活15年,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后,从事过外贸、快消等行业,做过财务分析、销售、培训等工作。后来京创办GoZeroWaste,是零垃圾生活倡导者。她从2016年开始实践零垃圾生活方式至今,并从中找到了简单生活的乐趣。

认识老汤,是她去年在北京设计周做了一场“不浪费的生活艺术”帆布袋展。

当时展览的概念新颖时尚,她不仅是美食达人,还致力于用好玩的形式推广零垃圾生活方式。我心下觉得这件事既健康又酷,却对于我这个不善整理的人来说,只能是听完就不了了之了。

见到本人,她看上去文弱瘦小,语速却轻快而坚定。我们面对面聊得太嗨,以致于大家好像找到了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她让我真正明白了一句话的涵义:我努力不是为了让你喜欢我,而是为了让我更喜欢自己。

我换了无数工作,都没找到想要的方向

2004年大学毕业时,我只有20岁。大学学的商务英语,毕业后没打算做传统翻译工作,那对我来说太闷,也不好玩。于是,去了一家小的外贸公司和国外客户对接。

在外贸公司做了半年后,去了家大型日化公司做了一名财务分析员。在同龄人里,我可能经历多一点,相对也会成熟一些。财务分析尽管不是我的专业,但那时候年轻也敢拼,学东西很快就能上手。

两年后,我又去了另一家快消行业。我是白羊座,这些年一直在尝试新鲜事物,觉得和不同人打交道更有挑战。从单纯的财务分析又转去做了销售,再后来跳槽去外企转做销售培训。

在外企做销售,公司层级很清晰,我可以看到销售总监的生活是怎样。没日没夜加班,长年累月出差,三十多岁的妈妈没有时间陪伴自己孩子。我当时问自己,这是我今后想要的生活吗?

工作换了N份,待遇也在增加,我对自己的生活却一直都不满意,却说不出来到底是什么让自己不满意,就觉得每天在浪费生命,提不起劲儿。可一直的跳槽和思考,却找不到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那种感觉特别熬人也苦恼。

感觉自己更多是被一种普世的价值观裹挟着,在推着往前走,觉得这就是成功。为了这种成功,必须要不断晋升,不断努力,要赚很多钱,买很多东西,这才是快乐。其实不然,因为不喜欢,所以热情不够。但到底什么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呢?

一篇文章让我找到路的出口

2016年9月,我在豆瓣看到一篇文章,是介绍美国的零垃圾女孩Lauren Singer两年只产生了一小罐(350ml左右)垃圾。看完后,当时没什么感觉,也没有任何行动上改变,甚至觉得文章是标题党,这种事情不太可能发生在身边。

在美国能做到环保,好像并不稀奇,因为美国市政回收做得很好。在国内的生活小区内,垃圾分类并不清晰,垃圾桶也都是一个颜色。

尤其移动时代来临后,很多物品都可以通过网购买到。水果、蔬菜、衣服......包括快递、外卖都无需出门便能送到手里,导致一次性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别说两年一小罐,就是每天一小罐都不太能实现。

第二天,我鬼使神差地拍了几张平时产生的垃圾照片。那时公司同事几乎都不出门吃饭,全靠点外卖。要么忙懒,要么怕冷热,就是不愿意出门。那天,我点了一个外卖,大盒子里装着好几个小盒,我拍了张照片。

晚上回家,我出地铁后就是菜市场。没有买多少菜,但无形中又多了几个塑料袋。到家后,又去物业取回我网购的生鲜,一个很大的泡沫箱子。东西没有多大,但因为泡沫箱里还有冰袋和防撞保护层,拿出来后垃圾摊了一堆,我又拍了张照片。

看着这几张照片,一下就触动了我的某根神经,我突然想到了那个美国女孩。这些垃圾的产生,好像和市政并没有太大关系,更多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当下,我觉得或许可以试着从自己做起,改变一下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在此之前,我做过最环保的事情,是每年三月份会参加地球关灯一小时活动。当时会参加,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个时尚且潮的事情,有意义也有意思,它的传播会让更多人来关注到环保。但实际在我传统印象中的环保,比如捡垃圾或是节约用水等,好像并没有这么酷。

我去网上搜了一下有关零垃圾的相关资料来看,发现国外已经有很多博主在这样做,包括国内论坛也有极少数人在实践。看完后,我觉得或许这会是今后可尝试的生活方式。它和我们传统的环保概念不一样,可以做得时尚又炫酷。

倡导并身体力行,我确定了今后的目标

2016年,国内做零垃圾的人很少,基本在社交平台上找不到。我只能从国外的博客上去看去学习一些方法。比如买菜这件事,我们都知道需要带一个购物袋。但发现买的种类多时,因为要归类放置,还是会产生一些小塑料袋。

后来看到国外分享,干东西可以用布袋装,湿东西可以用饭盒装。原来,只要找到了窍门,零垃圾实现会让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9月到11月,两个月里,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生活发生的这种变化。首先,我的网购频率不断在下降,只选择一些在线下难买或买不到的物品网购。久而久之,人也不那么宅了。其次,我吃得更健康,开始自己带饭,不吃外卖了。

生活变得越来越有规划。以前买东西没计划性,出门想到什么买什么。现在反而会变得更有计划性,比如每周我会固定选择周末一个时间去买菜,把工具全部准备齐全。也不太像以前那样毫无章法买东西,会变得更理性。

一是会考虑到线上购买的包装,另一个会思考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如果不需要,最后就有可能变成垃圾。反过来,会让我进一步思考,生活中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没那么需要的,这样也可以给生活做一些减法。

以前大家都叫我“网购小能手”,一直都在买买买的路上,也导致家里囤了很多东西,尤其是衣服。学习环保生活后才会更了解,服装业是仅次于石化产业的全球第二大污染产业,因为要经过洗,染料等过程,尤其现在很多衣服面料都是化纤面料。

虽然现在有很多衣物回收机构,但现状是最后这些衣服的再利用率其实并不高,有些甚至被烧掉或埋掉,这一块操作还有挺多不正规的地方。开始改变后,在买衣服这件事情上,我变得克制了许多,去年我只买了6件衣服,但每件衣服都是我最喜欢的,哪怕价格会贵一些,但使用频率也会增加。

去年夏天,我参加了一个名为1331的“胶囊衣橱”实验。这个概念是用13件衣服穿31天,我做到了,而且不止穿了31天,我穿了整整三个月,整个夏季都是那13件衣服。

这件事情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我渐渐觉得它越来越好玩,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就像玩游戏打怪一样,我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等级,一天做一个任务,才能拿到更好的装备。

2016年11月,我开始做自己的公众号。起初,就是想写写感受和变化。后来,陆续有人进来,我发现大家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因为它不像传统环保那样枯燥,又可以结合到一些生活方式类的分享。

所以,我一直坚持和追求的是内容质量,主要是一些概念和方法的传达。目前所有内容都是我自己在写,也会有一些投稿进来。

我想把这个概念定义为生活方式,虽然我现在做的事情是环保,但我更愿意从一个特别小的入口切进去,变成个人的生活方式。

通过做这件事情,我也认识了很多好玩的人,都自带正能量,每天在我身边发光发热。去年7-12月,我和朋友一起办了30多场活动。回看一下,自己都惊了。从来没想过,自己有这么大的能量,可以做这么多事情。

我们曾做过一个线上挑战:把一周的干垃圾装到一个帆布袋里。当时有80人报名,我们给每个报名者发了个纯色帆布袋,没有图案。

参赛者需要把本周干垃圾装入内,还要根据自己对环保的理解来装饰帆布袋,可以画画也可以写字。最后,我们再把这80个环保袋连同袋内的垃圾一起回收,做了一个关于垃圾的展览。

80个袋子里有80人的垃圾,垃圾在袋内做展出。每个袋子上会有一个标签,上面有数字,代表帆布袋内的垃圾需要降解的时间。比方说,一个塑料矿泉水瓶,需要450年才能降解。其实很多人是不知道这些事,有些来看展的人甚至以为那个环保袋要花450块钱来买。

展览效果很不错,大家也认同这个理念。其中有个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小朋友很喜欢画画,想象力颠覆很多成年人的认知。他会把和环保相关的很多元素展现在袋子上,比如地球被垃圾包围,地球就变黑了,是非常有创造力的一个画面。

辞职后全情投入,不断刷新自我认知

我爱人现在是我的得力助手,他是学环境专业的。当我开始在研究零垃圾时,有不懂的地方都会请教他。幸运的是,不论我遇到困难或是当我提出要辞职来做时,他也相当支持。

我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也是第一次得到关注。当时,有很多疯狂的评论向我扑面而来。有好的,也有很多负面的评论,第一次有被吓到的感觉。我自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有些人觉得无用,甚至说的相当犀利。

后来我慢慢想通了,大家的认知程度不同,我不能要求每个人观点一致。我做这件事情,目的是去影响那些可以被影响的人。不能左右别人,只能坚持自己,毕竟任何一个群体都会有不同声音存在。

尤其,我认为我做的事情,和别人都没有关系,就是一个和自己相处的过程。所以,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比如,我从来不会评判我身边的朋友,包括大家一起出去旅行,我都不会提任何怎么做的言论,大家依旧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和准则来行事就好。

尽管如此,我身边的家人朋友也都会受到影响。很多人最开始问我,为什么这件事情是个人来做,不是政府从头监管,不是企业来做一个更加负责的产品出来。

我会告诉他们说,作为消费者,所有的源头都在我们身上,不是在企业,因为企业生产东西都是为了顺应消费者需求。

我用事实证明,消费者是有力量来改变一切的。一次,我在市集上买东西,最开始是有包装的。我就跑去问商户,能否做散装出售,我不想用有包装的物品,他们会担心有损耗的问题。

有一家是做烘焙小点心,他们担心散装出售,如果没有卖掉,以后就卖不出去了。我和他们说,可以做一点点观察效果。不用做太多,有包装的产品还是可以继续来售卖。她认可了我的观念,尝试做了一些散装产品。

我个人用购买来证明了我的支持,并且还大力地来给她做宣传。后来,她自己也觉得这件事情做起来很有意义,就把散装产品做得多一些。慢慢地,周边的商铺看到了也会效仿。

虽然最开始,我只是一个很小的个人,但是我可以去影响身边的人,他们再做一个发散影响,那就是呈几何基数的增长。包括去买菜,当你不要塑料袋时,卖菜的人是很开心的。他们告诉我,一年花在塑料袋上的钱差不多要一万块,这也是他们实打实的成本。

我辞职后,其实比上班时忙一百倍。上班的时候,公众号更新频率都不太高,也曾招募过一些志愿者,从内容输出到活动组织上都有帮到我,但始终不能像要求自己一样去要求志愿者,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需要安排。

我也很感恩之前的工作经历,每份工作都有积累。包括做销售怎么和人沟通,怎么表达自己,特别是后来做培训,因为要把很多内容整理出来,有一套成系统的课程去教别人,更能锻炼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出去演讲分享时,怎么和台下的人互动,这都是当时的工作经历带给我的经验。

写作上,以前并没有做过,但其实就是一种表达,你的思维模式在那,只是把它呈现到文字上。所以,过往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维,也带给我不少收获。

碰到零垃圾,我才明白为什么会把工作辞了,也才发现,我在一件完全没有任何回报的事情上,居然那么有激情,找到了那么多的快乐。我觉得,这可能是我的使命,我注定要做这件事情。

表面上,这件事情看起来是在减少垃圾,其实大家都在寻找自我,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

每天都在不断梳理自己内心欲望,到底想要什么,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并不那么需要的,这个过程会让你发现自我认知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发现做这件事情会令人快乐。

虽然,还会有一些事情是无法避免,必须妥协的。比如我现在产生的垃圾,口罩、狗粮包装袋之类。比如虽然我一再和朋友说不想收到礼物,但还是会收到一些礼物。比如父母,他们能理解我做的事情,却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你有时间还不生孩子,这件事情是真的可以当成事业来做吗?

但我真心把零垃圾当做我下半辈子的事业。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现在看到这么多的环境问题,就是因为人和自然的联系被切断了,大家觉得这个环境和自己没有关系,扔掉一个垃圾有什么问题?

其实,我想追求的是,尽可能把这件事情传播出去,不一定要成为热点,大家因此对自己生活产生反思,这才是有意义的。

我现在对我的生活很满意,每天很开心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更有使命感。它给你带来的,不只是来自得到薪水的那份快乐,它超脱了物质层面,是那种自我探索的满足。

2018年,我想把手里的一些资源和人脉都聚合到一起,大家一起来做更有规模的事情。所以,我最近更新公众号也没那么频繁了,因为我需要停下来去看书学习,有汲取输入才能有输出。

我想靠自己的力量,争取扩大这个事业。现在我主要在做三件事情:

1.倡导理念。大部分还缺乏理念,比如很多人不知道塑料袋是用石油做的,降解需要花很长时间。

2.提供工具和方法。不能光倡导理念,不落地。给大家提供一些简单实用适宜本地的方法。有些国外方法到了国内,其实是不太现实的。

比如国外很多物品都是散装出售,但国内还是包装出售更多,尤其是卫生许可这一块比较难。包括我们在做一个21天零垃圾升级手册,把比较难的方法拆解成小任务来做更轻松有意思。

3.创造平台。平台的能量太大,如果只是一个人在做这个事情,自己会比较孤单,别人认为你是小众、怪咖。只有当把更多的人聚合到一起,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线下互动。比如我们曾聚合有共同理念的人一起做过零垃圾野餐,很有意义。

我一直给自己打鸡血的一点是:只要我想做,没有我做不成的事情。这是我活到三十几岁之后,生命给我的力量。

——END——

每周三、周六,

跟我们一起窥探平行世界里的人和故事。

长按关注“平行生活实录”↓↓↓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