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少女爱旅游

老芝麻米糕,见证了江山老辈们的跌宕人生

少女爱旅游  · 简书  ·  · 2018-01-08 14:13

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老一辈的江山人已经筹备好了芝麻、红糖、饭干米粉,准备一家老家聚齐了,开始蒸米糕。热闹的场景如同每个冬天的必备节目,让回乡过年的小孩有了期盼。

传说李自成欲攻北京时,朝廷急调驻江南的部队救驾。过江山时,为加快行军速度,部队负责伙食的人发明了江山糕。这一种易携带的干粮,能够减少部队用餐时间,日行达到两百里。

被称作古代“压缩饼干”的江山米糕,是与粽子有着相同地位的时令小食。小时候每逢春节,各作为家里的小孩都被派去向周围邻里送新出的米糕,作为回礼,自然我们也有了各家的不同风味。

对于江山人来说,不只是童年记忆里的乡愁,乔迁喜宴上、新女婿上门、幼儿断奶、馈赠亲友,米糕都是异常重要的必备品。

零碎的人生大事,从婚丧嫁娶到生来病死,江山米糕见证了一代代江山人的起伏跌宕。

1、

时光易逝,幼时的玩伴各奔东西,而最早做米糕的人,也已经老去。还能记起奶奶房间里的“洋油箱”(铁皮箱子),放了各种好吃的,但封口总是很紧,每次偷偷用剪刀撬开偷食,被取笑了很久的“老跌纳尼”(贪吃女孩)。

好吃的味道,是要从琐碎的前期准备开始的。正宗的江山米糕其实应该是由“饭干”磨粉制成的。先将粳米泡半烂再捞起蒸熟,等待凉却后碾碎晒成硬梆梆的饭干,再磨成很细的粉末状待用。

市心街的徐阿姨说,“我们做的米糕都是婆婆晒饭干,磨成粉后我们负责做的。其他人没有这个耐心了”。

现在的米糕大多是直接炒米后磨粉制成的,谈不上口味优劣,但带着冬至前阳光味道的米糕,潜意识里总觉得要美味些。

2、

旧时的老农户从冬至前就开始忙碌,晾晒、揉搓、炒米、拌糖、磨粉、蒸煮、切糕、入箱……一道道传统工序都是代代相传的老经验,基本靠不了机器代工,只有亲手劳作才能做出最正宗的味道。

简单的一提炒米,便是考验功夫力道的工序之一。要农村里的大锅,受热才能够均匀,每一次放少量米干入镬,先大火炒片刻,再用微火慢慢炒熟,火大则易焦,火小出不了香味。

白糕是没有添加任何辅料,但其实江山米糕的甜糯可口是少不了黑芝麻和土法红糖的。在蒸糕前,拌入适量的黑芝麻粉末加上红糖,铺满大饭甑,压实后就可以等美味出锅。

有趣的是,自上次回家,母亲已经调试出了米糕新品种,在传统黑芝麻米糕的配方中加入核桃肉和蔓越莓。坚果核桃原本油腻,被米糕包裹下味道变的清淡老许多,而酸酸甜甜的蔓越莓则提升了整个米糕的口感,好生洋气。

咬一口, 入口先是软糯的芝麻米糕的味道,比其他饼干甜点口感厚实,十分满足;再细嚼是核桃的醇香以及蔓越莓的爽口,令人欣喜的味道瞬间就溢满齿间。

土生土长的零食,不仅干净,还保证不添加防腐剂,百分百的天然好吃。江山米糕,是童年最爱的零嘴,现在长大了,还是难忘那口浓郁香甜。

3、

晚上有时腻食,就会手冲一杯咖啡,就着两片米糕就是当作晚餐了。笑言,这老芝麻滋补,核桃肉补脑,当真是能治好中年少女脱发烦恼了。

其实江山人还喜欢将米糕掰碎,半碗米糕颗粒用热牛奶冲泡,能够转化出满满一碗芝麻糊来。作为幼儿的辅食、或是感冒时的热饮,柔滑暖心,能驱散冬日寒意,是再不好过了。

一盒普通的米糕,凝结着冬至的阳光,从味正的芝麻、放心的米粉、各式的辅料到成型能存放数月之久的糕点,自然而然的蕴含了质朴江山人的“硬气”脾性。

人生的历练也是如此,经历过时光的沉淀,岁月蹉跎后的甜糯,才会显得更加丰腴饱满。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