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散栎儿_厌然闲居
Sanlier blog --------...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散栎儿_厌然闲居

帖木儿陵墓的传说

散栎儿_厌然闲居  · 简书  ·  · 2018-10-13 14:57

1941年6月20日夜晚,苏联科学家打开了帖木儿(塔梅尔兰)陵墓。这件事在日后引起纷纭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伪科学版本”称挖墓行为导致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如今,理清这段历史的真真假假成为考古学家们最感兴趣的艰巨任务之一。

撒马尔罕的古尔-埃米尔陵(Гур-Эмир)外围发掘工作始于1941年6月初。关于这次考古勘察的动机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据称是为了揭示著名历史人物帖木儿可能的埋葬地点。早在1930年代,苏联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专门负责鉴定历史名人身份,所以1936年人们就开启了智者雅罗斯拉夫尔的石棺。战后,帖木儿陵的研究工作继续进行,多位知名东方学家和人类学家参与其中。说法之二称,约瑟夫·斯大林倡议发掘陵墓,所得文物将送到纪念这位著名征服者的展览上公开展出。不靠谱的说法之三:发掘行动是为了获取当年苏联紧缺的黄金。此外,还有人说陵墓附近的“国际旅行社”宾馆工地发生事故,大水迫近陵墓,威胁文物安全,不得不抢救性发掘。

综合当年各种资料,帖木儿遗骨可能在他家乡克什村(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萨布兹市)或撒马尔罕本地被找到。这两种猜测都很有说服力。无论怎样,考古研究确实始于撒马尔罕的古尔-埃米尔陵。


大征服者、金帐汗国粉碎者帖木儿1405年2月死于进军中国途中,终年68岁。据说,尸体经过防腐处理,用包银皮的黑色棺木收殓。学者认为,帖木儿遗体运至古尔-埃米尔陵时陵墓尚未竣工。这座陵墓始建于1403年,位于中世纪撒马尔罕城东南部,原本计划成立伊斯兰教育中心,后来因帖木儿之孙马黑麻·苏丹猝死才改为陵墓使用。最终由另一个孙子兀鲁伯(Улуг-бек)修造完成。

考古学家研究后确定,大理石棺内提取的遗骸属于帖木儿小儿子沙哈鲁(译注:帖木儿汗国继承统治者),在更深处找到的遗骸属于帖木儿第三子米兰沙(Миран-шах)。之后又发现了孙子兀鲁伯的墓室,尸首分离。显然,古尔-埃米尔陵是帖木儿家族坟墓。

多位著名学者参与了帖木儿陵发掘工作,包括东方学家А.А.谢苗诺夫和人类学家М.М.格拉希莫夫,团队中还有一位塔吉克作家С.阿伊尼。主持发掘的是后来的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士、院长塔什穆哈迈德·卡雷-尼亚佐夫。帖木儿本人骨骸在一方镌刻墓志铭的巨型软玉板下找到,板已开裂。据传说,玉板曾被波斯君主纳迪尔沙(Надир-шах)盗走,放置在自己宝座台阶前。随后伊朗地震,纳迪尔沙本人病痛缠身,最终决定将玉板物归原地,但运输途中开裂。

格拉希莫夫复原的帖木儿容貌


考古队掀开玉板,露出厚厚一层雪花石膏,其下又有五层石板。大理石椁套木棺,残余致密织物,织物上有金银丝线绣花,某些保存尚好的织物残片依稀可辨古文字。木棺较整,有支撑结构加固。棺盖下发现骨骸,当场断定属于帖木儿,因为一腿长一腿短,而今人已知帖木儿跛行——波斯史料记载帖木儿广为流传的外号“塔梅尔兰”意即“铁瘸子”。1941年6月21日夜晚墓葬发掘完毕。通过研究遗骨,认为帖木儿生前身高172厘米,乃一壮汉。大征服者的颅骨因棺内积水,保存状况不佳,但仍有毛发残留。有趣的是,帖木儿尸身直接睡在棺中,并不像沙鲁哈那样用白布包裹,如格拉希莫夫所言符合现代葬俗。所幸,恶劣的尸骨保存条件未妨碍人类学家复原帖木儿容貌,头颅用木盒盛装,送往莫斯科。至于随葬金银珠宝,未见报道。必须指出,这不是陵墓第一次开启,十五世纪早期帖木儿之子沙鲁哈曾下令开启过一次,兀鲁伯死后几年又开启一次。

帖木儿陵的许多神话传说都与马利克·卡尤莫夫有关,此人1941年在塔什干电影制片厂工作。2004年拍摄的电视片《帖木儿的诅咒》中,这位乌兹别克摄影师讲述了陵墓发掘过程,坚称开棺见尸之举引发了伟大卫国战争。据马利克说,帖木儿陵被下了诅咒:开启坟墓将招致战祸。1942年底帖木儿遗体被重新安葬后,苏军即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关键胜利。另外一些传说称,陵墓开启时出现一系列诡异事件,比如提升石椁盖的绞车突然停止工作、灯光熄灭等。卡尤莫夫也表示,曾有三位老者造访考古队,劝说学者们不要开启陵墓,并向他们展示某种圣书。陵墓最终被打开后,仨老汉消失无影踪。作家阿伊尼之子回应卡尤莫夫说,其父当年身处发掘现场,日记中也提到过那些老者。阿伊尼称,由于卡尤莫夫不会塔吉克语,而三老者正是塔吉克人,所以作家懂他们的话,卡尤莫夫则不懂。据作家之子讲,老者出示的书是当地传说《旃戈诺玛》,十九世纪出版,不算什么“神秘古籍”。


原文:俄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翻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

这是曾经发布在网易博客(已废弃)的旧文,备份至此。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