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Refiner
普通人读书是在获取信息,而高手则是在获取信息...
今天看啥  ›  专栏  ›  Refiner

一草一世界,存在即意义一一莫琳·希凯《深度思考》书评

Refiner  · 简书  ·  · 2019-08-11 07:55
一草一世界,存在即意义一一莫琳·希凯《深度思考》书评

这个世界只存在相对的意义,莫琳·希凯在《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一书中以解构主义为思考岀发,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绝对的意义。比如在观看电影或者演出,我开始明白,观众的情绪反应(包括意义本身)是由艺术家和观众共同创造出来的。当你觉得电影或文艺作品有意义时只是你对他们的感情认同。当然,人文主义思想意识就是让人认知到人性的美好。

解构主义者认为,当你欣赏作品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作者的确切意图;相反,读者和观众在体验艺术作品时的角度是变化莫测的,他们会从文本中(电影文本、戏剧文本)创造出自己的意义。你观后的感觉自己认为有意义而他人并不是有同感。这是多元思明的基础。

更进一步地,当你开始用摄像机一样的眼睛更敏锐地观察人和物。你或许会明白密切地关注世界的重要性,更清楚懂得有些阐释行为(不论是观看电影,阅读,还是与人交往)带有偏见。有图未必有真相的反思。觉察到偏见的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这是辨证思维给你解析存在的问题。

当你能够用解构主义来看待世界和生活时,你会有一种“觉醒”。这种“觉醒”包括艺术、哲学、美学等思想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方式可以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读了莫琳·希凯《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后,我才明白如何使用这些“苏醒了”的感觉。

德里达等重要的解构主义者认为,词语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来源于这个词语周围的词语;当周围的词语改变时,这个词语的意义也随之发生改变。

人文学科的每个领域——文学、历史、艺术、哲学或宗教研究——都教我们反思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质疑什么是人性。

这些学科让我们仔细地观察人类、图像和人类的处境,反思各种思想流派,挑战习以为常的真理。 它们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关联,用我们的叙述方式讲述它们的意义。这样才有深度思考的知识基础。

人们常说“跟着你的激情走”,但是,如果你的激情不能立即给你满意的工作,如果你不知道怎样找到忠于激情的事业,那么你如何跟着激情走?

我没有答案。有时候,你需要在毫无计划的情况下迈出第一步,跟随直觉,顺从时势,就像在十字路口环路中投入到迎面而来的车流中一样。

当你迷茫的时候,你会觉得空虚、无聊,这时候容易随大流而陷入未知的旋涡。

你需要带上一本书独自旅行,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远可近,跳出固定的空间,以阅读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心态。只有当你知道或觉察到自己的热爱,否则越来越迷茫,以致于长期处于虚无缥缈状态。坚持自己的立场,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不是为了挑战权威或证明自己的价值。

坚持自己的立场的意义在于,你能做出贡献:贡献新的视角、新的愿景、新的充满启发的观点。无论多么微小的机会都能发挥你的才能;无论多苛刻的工作你都能学到东西。

如果你张开眼睛,如果你愿意重塑所见,你会看到无限资源等着你发掘。但是,你仍然会有很多现实生活的问题,比如,你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你如何“拥有一切”——理想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你想过自己取得进步的诀窍是什么吗?等等。

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正确的生活方法,没有所谓的完美标签能适用于你的生命标识。我们需要摒弃传统标签的束缚,超越刻板的标签,只有摆脱传统标签束缚,我们才能以自己的方式获得成功。这种做法是艰难的,但却让生活变得更生动有趣。虽然有些问题永远找不到答案,但仍值得去思考。

打破任何强加在你身上的标签。生活在矛盾中,突破你固有的信念是困难的;甚至挑战你对自己的定义也是困难的。莫琳·希凯提到缅甸的昂山素季时说,她用人类的同理心阻止了伤害和破坏,她的故事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当你拥抱自己的悖论,重新审视所学的知识,你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发展出强大的观点,在世界中留下足迹。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自己生命的艺术家,质疑陈规陋习,吸收新鲜创意,一定能找到与众不同的存在方式并赋予自己的生命的独特意义。


每个生命存在独特意义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