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迈巴赫少年”固然吸睛,但背后的努力也应被看到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4-06-27 19:40
哪怕家庭十分优渥的孩子,同样需要自我足够的努力去学习,去掌握自己的命运。▲“迈巴赫少年”的标签固然吸引眼球,但人们更要看到少年背后的努力。图/网络视频截图文 | 柳早2024年高考期间,一则“高考学霸迈巴赫送考”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原来,这位被网友称为“迈巴赫少年”的高三考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的孙子朱也天。6月25日,这位杭州考生的高考成绩出炉,总分700分。朱也天告诉记者,知道自己700分时候心里还是比较激动的,理想的学府是北京大学。面对网络上“迈巴赫少年”的外号和质疑声,朱也天回应自己并不喜欢这个称呼,并表示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努力摘掉“不学无术”的标签。迈巴赫、高分考生,这样的标签组合在今天的舆论场上可谓敏感,很容易被带入阶层、教育公平等视角里进行审视。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