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Sir电影

一档豆瓣都没有收录的节目,是因为太丢脸吗

Sir电影  · 简书  · 电影  · 2017-12-07 11:01

现在逢年过节,朋友圈最多的不是问候、祝福,而是……旅行摄影大赛。

美不美?挺美。

可是一打开新闻,又总看到截然相反的画面。

在自助餐厅抢虾。

在埃及神庙刻字。

在威尼斯运河搓澡。

虽说吧,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也……挺常见的,但放到国外总觉得特别丢人。

“中国游客”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歪果仁也很好奇,所以他们拍了一部纪录片尝试去了解——

《中国游客在巴黎

跟拍了一个巴黎旅游团。

发现他们的第一个特点是,

观光的过程中,所有人跟着导游走,比起闲游,更像是赶路。

主持人跟得气喘吁吁,她问导游,不觉得有点太快了吗?导游说今天还算走得慢的。

为什么这么赶?因为景点多、时间紧。

旅行团中的夏先生一家人,计划了19天的行程,在来到巴黎之前,已经走了十几个国家,芬兰、瑞士、意大利、卢森堡、德国、荷兰、比利时……几乎每个国家都是一日游。

而对于巴黎这个浪漫之都,他们给予了特殊待遇——两天

在这样的行程下,旅游的效果当然就

为了节省时间,本该驻足欣赏的香榭大道,只能坐在巴士上匆匆游览。

到了凯旋门下,大家蜂拥而出,拍照,然后迅速又上车。

到了卢浮宫,是为了一睹《蒙娜丽莎》的真容。

可惜看不太懂介绍手册,光找路就花了大部分的时间,一路上的艺术珍品都置若罔闻。

终于找到了《蒙娜丽莎》,却怎么也兴奋不起来,因为……她太小了。

这么有名的画,怎么就那么一点点,也丝毫不光彩照人,而是灰蒙蒙的。

小到,要用手机这样不断放大,才拍得清。

像这样逛景点,又累又无聊,好在旅游能有让游客兴奋起来的事——

通常跟团游的最后一站,都是购物,买完了才算圆满。

著名景点的照片能发朋友圈

但把真正的奢侈品带回家

则能有更实在的炫耀资本

跟拍的这个旅行团,来巴黎玩一次,平均费用每人七千美元,其中一半的消费都要花在商场。

巴黎著名的奢侈品卖场,老佛爷百货,就有专为中国人准备的入口和购物区,从早到晚,旅游大巴络绎不绝,游客源源不断。

附近的餐厅老板说,老佛爷百货简直是继埃菲尔铁塔之后,第二热门的旅游景点。

她不明白,中国人花在shopping上的时间,为什么比看景点还多。

而像她这样的本地人,早就不喜欢去老佛爷那买东西了。

一位奢侈品咨询师说,把中国人请进商场可是一门大生意。

商家要为此支付大笔佣金

相当复杂——

第一层,给中国的旅游业机构;第二层,给中国的出境旅行社;第三层,给法国境内旅行社;第四层,给在地的导游;最后还有给大巴司机的第五层。

基本上每层能拿到5%的佣金。

当然,最终羊毛还是会出在羊身上。

中国游客。

这门产业在巴黎是上亿级别的,据悉,中国的消费者贡献了全球奢侈品的半数销量,其中85%是在欧洲和美国购入的。

被问及具体能赚多少钱,咨询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你。懂。的。

法国当局表示,希望以后来巴黎的游客翻到500万人,他们很乐观,中国目前只有7%的人持有护照,但未来肯定有更多人会出国旅游。

中国游客的到来,也给巴黎带来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有时候巴黎的市中心,看着好像在北京,很多中国人在说着中国话。

商业区更是如此,一水的中文招牌。

这附近早已成了中国人的天下,从第一家中国饭店在这条街上开张以来,越来越多中国店主涌进,买下店面,迎接中国游客。

中国旅行社也找法国餐厅老板协商,来做中餐吧。

她拒绝了,因为根本不会做啊。

她遇到过许多困扰,比如有中国游客进店不消费,自带食物,随地吐痰……

但她还是试图去理解这些行为,这只是文化差异,双方都需要时间去了解对方的文化。

为了适应这些问题,她甚至还学了几句普通话。

同样,中国的游客也在努力理解外国的文化。

比如他们兴致勃勃去到凡尔赛宫,不巧,遇上法国人抗议劳动法改革的大罢工,景区关门了。

这样的情景,在浙江开工厂的夏先生从没遇到过。

他不解。

好像在中国不可能的

主持人安慰他,欧洲也并非一切美好。

还用上那句著名的法国谚语——

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对啊,这就是生活。

我们看到的“中国式旅游”,也是中国游客真实生活的表现。

也许,他们给人的印象还是:不明就里地踩点拍照,花冤枉钱买奢侈品,在公共场合不顾形象……

并非一切美好。

但这就是他走向世界、了解世界的过程。

以一个初学者笨拙的姿态。

请问谁不是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B站有

编辑助理:想找个人养的柳飘飘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