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系之舟王小姐
专注读书笔记,书评,书稿写作 豆瓣 微博 ...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不系之舟王小姐

留守儿童,这个时代无奈的产物

不系之舟王小姐  · 简书  ·  · 2018-12-10 23:51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湖南一个12岁男孩因为不服从管教和母亲发生矛盾,用刀将母亲活活砍死。而后镇静的撒谎:“母亲出去了”。一直到最后被警察发现,男孩都是镇静冷漠的。

一个12岁的男孩,尚未接触社会的黑暗,在本该是纯洁单纯的年纪却做出了弑母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究竟是有什么仇什么怨?

让我们将镜头拉向这个男孩的成长经历。

小男孩从小就是一个留守儿童是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养家。直到男孩12岁时母亲才回到家中教养男孩,但母亲和男孩生活在一起后才发现,男孩被爷爷奶奶娇惯坏了,脾气暴躁,抽烟、偷钱种种不良习惯。作为一个母亲对小孩这种不良习惯自然无法熟视无睹。而男孩又不服从管教,矛盾冲突之下于是就出现了文章一开头的12岁男孩砍杀母亲的情节。

12岁因为没到法定判刑年纪,小男孩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然而此后他的一生都要背负“弑母”这个罪名,他的父亲、外公外婆又该如何去面对这样一个杀死自己妻子的儿子,一个杀死自己女儿的外孙?

12岁的孩子成长成这样偷钱、吸烟、弑母自然与他的生长环境脱不了关系。而他留守儿童的身份让这件“弑母”事件蒙上一层悲剧色彩。

留守儿童是这个时代农村青年一个无奈的选择。没有那个父母愿意自己可能嗷嗷待哺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然而仅靠在农村从土地里讨生活确实是养不起这样一个小家。在外打工挣的钱远比在农村务农挣的多。城市化的进展推动者无数年轻的父母走出家庭踏上离家路。

如今小孩早已不是七八十年代吃不起饭的时候,他们缺乏的是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成长过程中正确的教育和指导。

留守儿童,他们缺乏的是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

去年回老家过年时,发现自己的侄子,一个6岁留守儿童性格有点孤僻。在本该出门人嫌狗弃的年纪,却天天埋头在动画片光头强里面。对自己一年未见的父母异常冷漠,而自己的哥嫂似乎不擅长和自己一年未见的孩子沟通交流,只能一个个埋头在手机里去化解这份尴尬。

不说天天埋头看动画片好不好,就说一个6岁孩子和父母之间感情的维系。人一生中是离不开情这个字的,亲情、爱情、友情。其中亲情必须排在首位。当爱情、友情缺失时最起码还有最后亲情的港湾可以停靠。

而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无法时时和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感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没有父母给他们指导化解。当他们年纪稍长,问及父母只剩下“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张白纸,似乎脆弱的只能用血缘关系来维系。

文章一开始提到的12岁弑母男孩的故事就是如此。虽然被砍死的女性是他的母亲,可在他成长的十几年中,母亲只在每年过年的时候才会出现,可能母亲的出现还会不时指责自己一些不良行为。母子之间感情淡薄如水,直到最后连血缘关系也无法维系。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在我小的时候,听邻居闲聊说隔壁村有一对老夫妻,儿子媳妇外出打工,把孙子留在家里让他们照顾。老夫妻年纪也大了,而小孙子特别调皮,一次没注意到小孙子跑到马路上被一辆大卡车轧死了。事后老夫妻愧对自己的儿子儿媳就喝农药自尽了。

这算是我第一次听到关于留守儿童的事情,当时很震惊。不知道该去说是谁的错。儿子儿媳的错?生活所迫,他们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老夫妻的错?孙子调皮,他们年事已迈也没法时时盯着。小孩的错?调皮捣蛋的童年,谁都有过。

这类事情在我成年之后越发屡见不鲜,前几年毕节4兄妹服毒自尽事件,毕节5个小男孩烤火中毒事件,以及每年屡禁不止的溺水事件。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第23天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