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芒砀山民
自由撰稿人,文艺评论员。现供职政法战线。
今天看啥  ›  专栏  ›  芒砀山民

没有自己的风格,也能称诗人,作家?

芒砀山民  · 简书  ·  · 2018-12-16 04:48

近年来看到几个平台上作者个人介绍,某某签约作家,诗人,几星作家等等。感觉非常可笑!充其量只能算是写作的人,写诗的人,写手罢了!称为“写家”更贴切!真正的诗人,作家等是艺术家之一,是把语言用的出神入化,如手臂使,嬉笑怒骂皆成为文章,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这里且不论他们的作品符合不符合相应文体的要求,单说说风格。

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是风格”。拿诗来说,诗的风格即是诗的个性。这是一个极为复杂而非常现实的问题。一个时代有无多种风格的诗人,是这个时代诗歌繁荣与否的标志。一个诗人有无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这个诗人在艺术上成熟与否的标志。诗的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艺术个性,是诗人的气质、世界观、美学观在作品中的凝成,是具有恒定性,并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同样,作家也一样,比如文革后出现的“伤痕文学”,“乡土文学”,“反思文学”,“打工文学”等等不同风格流派。这里以诗为例,谈谈诗的风格。

诗的风格的形成有其外在因素,如诗人所处时代的哲学、宗教、道德、社会风尚、文艺思潮以及民族因素的影响等等,都会给诗人打上烙印。也有其内在因素,如诗人的信仰、气质、艺术修养、生活实践等等,都会给风格以重要的影响。

首先说说诗的风格的分类,这个自古方法不一。如南朝的诗论家刘勰(法名慧地)把风格分为八体:一曰典雅,二日运奥、三日精约、四日显附、五曰繁缛、六日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摩。后来有人把它并成四体: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唐朝诗人李峤在《评诗格》里把风格分为十格:形似,质气、情理、直置、雕藻、影带、宛转、飞动、情切、精华。唐朝诗僧皎然(谢灵运的十世孙)在《诗式》中把诗分为十九体:高、逸、贞、忠、节、志、气、情、思、法、诫、闲、达,悲、怨、意、力、静、运等等。

尤其是唐朝司空图集前人之大成,在《诗品》中把风格归为二十四种:雄浑、冲谈、纤浓、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谐、飘逸、旷达、流动等。而明代的屠隆又把种种不同的风格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播弄姿肆,鼓舞六合;一类是:寥廓清旷,风日熙朗。他的分类是很有见地的。

综合以上各种分类实际上可以分为:阳刚类,如:豪放、雄奇、沉郁、直率等;阴柔类,如: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现在简单地举例如下。

阳刚类中豪放风格的诗中的思想感情积极向上,语言有奔泻气质和节奏,意境恢宏阔远,形象博大新奇。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刃岳上摩天。”

阴柔类中的婉约风格,就是婉转和顺,委曲动人。表现为“曲”,“柔”、“细”的特点。曲即曲径通幽,就象沿着绿树簇拥的羊肠小道攀登而行;柔即情调缠绵,音韵悠长,不是“大江东去”,而是十八女郎的“晓风残月”;细即善于捕捉细微的变化和瞬间的感受,表达感情细如抽丝,描绘事物毫发毕现。如李清照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其次说说风格及流派的形成。这里以词的发展为例,看风格及流派的形成。以词为例较为明显,对大家印象深刻,因为我们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了不少豪放派,婉约派诗(词)人。如辛弃疾,苏轼,李清照等。

词源起南北朝梁代,形成于唐末,到了唐末五代以后,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及流派。如花间派,因赵崇祚编《花间集》而得名,温庭筠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其主要作者有:韦庄、牛峤、,牛希济、欧阳炯、毛文铀、顾琼、孙光宪、李琬等。花间派的写作内容和题材主要是女性。描写女性的容貌、情态、服饰等。

如温庭筠的《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

都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描写一位思妇,午睡醒来,略事梳洗,即倚楼望人归。结果“过尽千帆皆不是”,她失望了,眼前只有脉脉斜阳,悠悠流水。然而更令她“肠断”的则是看到那送别的地方一一白蘋洲。再如韦庄的《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此词明白如话清丽,且抒胸臆。它描写少女在梦中出现的情态。两人情语绵绵,难分难舍。然梦醒后却“不胜愁”。

从以上可以看出花间派的创作题材之狭小,内容贫乏。但花间派在艺术上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他们讲究语言,雕琢技巧,追求简练含蓄,典雅华丽的风格。

婉约派,是宋词的主要流派之一。是由花间派风格发展而来。为首的是柳永,其主要作者有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还有南宋的姜夔、吴文英、周密、张炎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应以清空婉约为宗。故其写作内容除表现个人的离愁别绪,生严遭际外。突破了花间派的藩篱,将词引入都城市井,羁旅行役。发展到写社会生活。如柳水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崖。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意豪奢。重湖迭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这首词热情地歌颂了钱塘“好景”,钱江的大潮,西湖的秀美,在词中形象地展现出来。这与花间派主要写女性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使词的面貌为之一新。婉约派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讲究音律格调,语言词藻华美,风格婉约清丽,重格律,重用典,重锤炼字句,追求形式优美谐畅。李清照主张词“别是一家”,要求协律、铺叙,文雅、故实。

豪放派,豪放派是宋词的又一主要流派。由苏轼首创,辛弃疾完成其主要作者有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他们在写作内容上打破了婉约派的“词为艳科”的传统看法。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全词以怀古为题,上阕抒写自己的报国之志不遇。下阕在歌颂周瑜的丰功伟业的同时,感叹自己。在风格上反映了他的豪放气质和“以诗为词”的特点。辛弃疾继承苏轼的革新精神,“以文为词”。将词的内容进一步扩大,同抗金斗争结合起来,表现炽热的爱国思想。如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禾。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词雄浑悲壮。

上阕以江南秋景点染出自己“把栏杆拍遍无人会”他的报国之心。下阕以历史人物作比,迫切希望能提兵壮伐,收复失地的决心。但他抱负难展,唯有感叹而已从以上不难看出豪放派不仅在内容和题材上把词推向了个光辉的顶点,而且在艺术风格上慷慨豪放、激昂、高亢。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对后代的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词到了当代后,主要以毛泽东为代表,又在豪放中注入了大无畏革命斗争的精神,形成了毛泽东个人独有的气势恢宏,壮美,自信,革命必胜的风格。

所以,只有一个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明显区别于其他诗人,并享有一定盛名的才可称为诗人,作家。老舍先生在世时都自嘲是个“写家”,他如果不自杀,诺贝尔文学奖将有其一席!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