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陶语

雪漠《真心》读书笔记|破诸结(4)

陶语  · 简书  ·  · 2021-04-07 16:10
网络图片

10.让念头随风而去

九为掉举结,杂念乱纷纷。

精神难自主,水面遇大风。

掉举,就是散乱,难以专注的意思。

如果掉举结不能破除的话,你就很难生起定境。如果不能生起定境,真心的光明就无法显露,更谈不上用智慧照亮你的生命。

如果一个人习惯了为大小事情担忧,为与自己有关的和无关的事情而感到焦虑,那么他就非常容易产生掉举之结。

有时,对往事的追忆与不能释怀,也会使人产生掉举之结。

对治掉举之结,可以多修禅定,但最好的方法,仍然是明白世事的虚幻,产生真正的出离心。

11.细微的无明也是烦恼的根本

十为无明结,所知障光明。

仍有潜伏欲,由是习气生。

无明就是不明白世界的真相,执幻为实、 认假成真,将世间虚幻无常的一切事物视为恒常的独立存在,故而产生诸多执著,又因执著而生起各种欲望,再因欲望而诞生诸多烦恼。

细微的无明结,多是所知障。被自己的知识、经验、偏好等等个人化的观点或者某种社会共识所束缚,难以完完全全地接纳真理,对真理有所质疑,因此妨碍了真心的显露,就叫所知障。

所知障者,总是用自己在环境中熏染成的习气去衡量别人。

所知障跟烦恼障相对。被烦恼障所妨碍的人陷入昏沉的状态,不能辨别是非,贪嗔痴都属于烦恼障;被所知障妨碍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以成见来分辨是非,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带有太多的个人色彩,往往有失偏颇,不够全面。

要发现并且破除自己的所知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所知障多是由生活习惯、所处环境、所学知识熏染而成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因此难以被发现,更难以被修正。

烦恼障多源自生命本有的欲望,所知障则多源自无明的习气。如果这种细微的无明无法破除,究竟的光明就很焕发出来。

12.喜悦也是一种幻觉

若是生喜悦,满足亦渐生。

沾沾自喜时,反省已消融。

洞见生我慢,涅槃道不通。

修行跟慢跑、骑单车一样,是一种锻练身体的方式,不同的是,它同时也能改造基因、锻练心灵。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修行当中的时候,确实会生起一种快乐。但你要明白,这仅仅是一种觉受而已,仍不究竟,因为它不代表你智慧的确实增长,也不代表你的心灵已经改变。当你遇到不好的事情时,烦恼又会生起,你的生活态度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这时候,你要保持内心的清明,认真地观察,如果你智慧的洞见和警觉发现你已生起了我慢之心,觉得自己了不起时,就一定要调整心态,因为你的自满已使自己远离了涅槃之道。

13.贪禅乐也是一种贪欲

若是得大乐,迷醉身与心。

疑惑虽消失,其实不究竟。

当速生警觉,反省且放松。

明察已过失,速契本元心。

任何觉受,包括一 些非常殊胜的觉受,都仅仅是身体层面的东西,仍然是因缘聚合的产物,仍然是一种幻觉。

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记住一点,你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智慧的解脱,就不要被途中的任何东西所迷惑、所阻碍。

贪大乐跟贪世间享乐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是贪欲执著,只不过欲望的对象有所不同而已。

真正的禅乐是一种清净之乐。

当你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面有一种对修行无益的东西正在发芽之时,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将它扼杀在襁褓之中,从它的缠缚中毅然地抽身出来。这样,你才能保护好内心的一点净土,不让世俗的尘埃将其污染。

所以说,当你对乐生起贪心时,要马上提起警觉,反省并且放松。

14.放下觉受的标签

信心增上时,法执重感性。

偏执到极端,错觉成幻境。

正慧斩虚妄,无执亦无惊。

时时当警觉,护持身与心。

避免陷边径,中道通圣城。

对所有幻境,无论内容如何,好还是不好,都不要生执著。如果执著幻境,就会认假成真、执幻为实,进而可能入魔。

你要牢牢记住,修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调伏你不听管束的心。不管什么样的觉受、什么样的神通、什么样的境界,都不会比你的平常心更加重要,也不会比你的智慧是否有所增长更加重要。

要想知道自己的修行状态如何,就观察自己的心,看看贪嗔痴慢妒是不是少了一点,对世界的爱是不是多了一点,心量是不是更大了。

在修行的路上,只要是跟心无关的东西,都是一些附加作用。任何殊胜觉受都是标签,你并不需要标签,你真正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坦然、寂静、清明的心。

假若出现了幻境,你要提起正念,用你的智慧之剑来斩断虚妄。

适度的警觉是你最好的防护雷达,只要你用好它,就能护持好你的身心。

在修行中,既不能执著于“有”,也不能执著于“空”,否则就会陷入边见。执著于空,就会陷入顽空、无记,变得不辨是非,进入一种无知的状态;执著于有,把一切虚幻无常的事物都看做恒常的存在,就会产生诸多执著、贪欲,生起无穷烦恼。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