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蝈蝈讲故事

管好情绪,斩断撒气链条,别让孩子成为父母出气的“猫”

蝈蝈讲故事  · 简书  ·  · 2021-05-30 18:05

一家公司正处于创业初期,十分艰难。

总经理为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承诺自己将早到晚归。

一次,总经理遇到了堵车,上班晚到了一会儿。

为了转移大家注意力,把销售主管叫到办公室训了一通。

销售主管被挨训之后,随后就撒气找销售人员的茬。

销售人员很委屈,一肚子的火气,回到家里看到孩子把东西乱扔了一地。于是,冲着孩子大发雷霆。

孩子被训了,哇哇大哭,就将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踢猫效应”。

一个人有了糟糕的情绪和心情,往往会沿着又强到弱的方向撒气,而最弱的那个则会成为撒气链条的最终受害者。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是家庭中弱小者,也是最容易成为父母不顺心情绪的受害者,有时候甚至是莫名其妙地承受着本不该这个年龄段承受的痛苦。

女孩小丽的妈妈是一家公司的会计。

上班坐公交的时候,一连来了3辆公交车也没有挤上去,第4辆挤上去了,还被人重重地踩了一脚。

下车往公司跑的时候,包里带的午饭全都洒出来了,弄了一包。

工作的时候对账,看错了一位数字,被领导痛批了一顿,扣了当月的奖金。

下班的时候,到菜市场买菜,因为缺斤少两,与商贩吵了一架。

回到家里,乘坐电梯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家的熊孩子按了所有的电梯按钮,电梯里没有,却层层停,等了好久才回到家。

一进家门,看到了小丽正在墙上拿着水彩笔认真画画。

妈妈气就不打一处来,冲着小丽大声怒吼:“小丽,你在干什么?怎么又在墙上画画,你看把好好的墙画的乱七八糟。”

小丽吓得把手里的水彩笔掉到了地上,愣愣地看着发怒的妈妈,哇一声哭出来了,一边哭一边说:“你昨天不是还夸我画的好么,怎么今天就训我了。”呜呜呜......

在工作中,父母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心,有时候被无形的压力弄得身心疲惫,心力交瘁。

回到家里,孩子就可能成为父母的出气筒。

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有很强的传染性,尤其是一个人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就随时可能爆发出来。

父母心情不好,可以理解,但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把孩子当成出气的“猫”,不仅不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更可能让孩子也学会这种不良的情绪发泄方式。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踢猫效应”对孩子的伤害?

1.改变不合理观念

家是人生的港湾。

遇到工作和生活的不顺心,父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把负面情绪带回家,伤害到家人。

孩子的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犯错或者不合理行为,是孩子探索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父母应予以宽容并正确加以引导。

2.清醒地知道孩子是家庭中的弱者

虽然,父母口口声声,孩子还小,一切为了孩子好。

实际上,在遇到自己情绪不佳时,就会把孩子的小错误无限放大,最终使孩子在自己的愤怒中受到伤害。

父母在出现负面情绪时,有责任提醒自己保护好孩子不被无辜伤害。

3.调整自己的说话语气

一个人说话的语气,是能够传达他的情绪和态度的。

当父母被负面情绪困扰的时候,说话的语气会明显带有愤怒的腔调。

此时,应试着调整自己的说话语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沉稳和友善,更易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不把负面情绪带回家,不冲孩子发怒,多一点理智,多一些宽容和仁爱,保持良好的亲子交流,不让孩子成为父母出气的“猫”。

欢迎关注@蝈蝈讲故事,交流育儿小知识,与孩子一起成长!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