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林林柒
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早已为我们定义好的自己的文化,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所定义的、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李普曼 所以这个世界就这样了吗?不啊!我们还有改变生活的想象力呀! 个人公众号:travelmt 过去的历史无法改变,但是我们依然能够且需要更新对过往的理解,让未来可期。
今天看啥  ›  专栏  ›  林林柒

那些被当做冷知识的,多为「常识」而已

林林柒  · 简书  ·  · 2018-09-09 18:59

01

有一天,即刻编辑发布了一条消息,消息称——

其实这“多项研究发现”的结果一看肯定是没什么错,毕竟深有体会。但诡异的是,它竟然被作为一条“冷知识”发布在了「无用但有趣的冷知识」主题里???一时怀疑自己对「冷知识」是不是出现了什么误解?

于是略微惊慌地点开评论...还好还好,不是就我一个人.....

就是嘛!这个确实是没什么用,而且也不有趣,再而且...这也不是冷知识好的嘛?这不应该是人之常...识吗...

02

百度百科上将「常识」定义为“普通知识,即一般人所应具备且能了解的知识”。其中“应具备且能了解”,也就意味着「常识」是本来就应该了解,而且是很容易就能了解的知识。而且很多时候甚至都算不上是「知识」,而是一种基于本能或者生活经验的、最基本的认知。所以,但常识被当做是冷知识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农夫不知道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一个中学生完全不了解拼音的拼读,一个音乐家对着五线谱一脸茫然时,给人带来的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03

当一种信息或者某种认知被当做常识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是最低的、最基本的,最应该要具备的东西。但也许,每个人对「最低」、或者「最基本」、「最应该」的要求都有各自的标准和看法,就如同各有各的底线,原则什么的也可以很多变。正如凑佳苗在《告白》中所言——

一个人的价值观跟标准是由成长环境决定的。而判断他人的标准是依据自己最初接触的人物而定。”

但尽管如此,个人认为,「底线」之所以称为「底线」,总要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底」在那里。

之前每当看到一家餐饮企业或者食品公司在广告中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的强调自己的产品绝对绿色、健康、干净、无添加、无污染的时候,就很不屑地吐槽道:这有什么好拿出来一直讲一直讲一直讲的?绿色、干净、健康、无添加、无污染这些标准,对于食品行业来说,不应该是最最最最最最基本的吗?达到这些要求和标准不应该是最最最最最最应该的吗?这和一个老司机每天都跟周围的人“炫耀”自己每天都很遵守交通规则、都没有闯过红灯、从来没有酒驾过...有什么区别???

千年前,孔夫子就告诫自己的学生: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孙子兵法》里也总结道: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千年之后,标准一如既往的飘忽不定。再回到常识里,如果它正如百科所解释的那般,是一般人所应具备且能了解的普通知识。那么什么才算是标准的一般人,怎样才算是一般人应该具备且能了解的普通知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