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更谈
北京人在伦敦。 记英国生活二三事。 微信公众号:zhigengta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知更谈

回不去的腊八

知更谈  · 简书  ·  · 2018-01-25 11:52

小时候最不爱喝粥。只有腊八这天,被大人们哄着骗着才勉强喝一碗。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劝粥的话里,只有姥姥这一句记得最清楚。

大寒一过就是腊八。于是腊八这几天也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几天。姥姥总说,不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熬不过年根儿下巴准得搬家。

相传,腊八粥和珍珠翡翠白玉汤一样,也是朱元璋落难时期的创意食谱;也有说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佛粥”;甚至腊八粥和古时候的“赤豆打鬼”还扯上了关系,年前喝一碗,能祛除一年的晦气不说,差不多都可以包治百病了。在众多的传说中,我最愿意相信的还是姥姥的“冻掉下巴”一说。小时候的天气,什刹海的冰能冻住一尺,去香山看雪也不需要运气。冷起来保不准真能冻掉下巴。 一碗粥,换个下巴,值!自以为精明的我,不知被姥姥这一句“瞎话”骗着喝下去多少碗粥。后来,话是不信了,但腊八喝粥也成了习惯。

姥姥家的腊八粥,是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张罗的。红小豆和绿豆要隔夜泡水,这样腊八一早才煮得烂乎。其他的原料年年不尽相同。姥姥把一年里剩下的粗粮细粮都拾掇到一处,有什么就熬什么。腊八粥就是姥姥家粮仓的大扫除,收拾了陈粮,好给来年的新粮食腾腾地儿。花生、赤豆、小枣,薏米、江米、黄米,多的多少的少。姥姥的腊八粥食材不拘一格,熬法也是随心所欲。粮食的品种越杂,粥熬得越好。热气腾腾一锅大杂烩,加一大勺红糖,香气四溢。 这一年的福根儿都融在一碗粥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一天往后,年味儿是一天比一天浓。大人们无心干活儿,小孩儿心忙的闹腾。所以,腊八也成了大年的开端。腊八这天的另一件大事儿就是泡腊八蒜。白胖的蒜头经过这一个月的腌制,到了年下已经翡翠一样的青绿。醋遮去了蒜的辛辣,只留下清脆与酸香。就着三十儿的饺子吃,这才是小时候最正宗的年味儿。 于是,腊八蒜可谓是头一道“年菜”。

姥姥说:一定得是腊月初八这天泡的,才是腊八蒜。我妈说:早了晚了都不成,错过了腊八就不会绿。于是腊八泡蒜成了一项神圣的家庭活动。过去的蒜都是编成大辫子卖的。一辫至少有30头。平时买上一辫挂在家里窗户前头,炒菜拌菜时就现揪一头。现在市场里可再难见到这样卖蒜的了。挑蒜也是有讲究的,要捡紫皮儿的挑,这样泡出来的蒜才香脆可口。泡腊八蒜最头疼的一步就是剥蒜。想泡出够一大家子吃的蒜,可够几个大人忙活一阵子。小孩儿们也来凑热闹,包不了两瓣蒜就开始了鼻子里插大蒜的游戏。剥蒜不成,反倒污染了食材。

泡腊八蒜并没有什么秘方也不需要手艺,只是把蒜装进罐头瓶子,倒上陈醋,再放到凉快的窗台上,就齐活儿了。接下来经过时间的打磨与严寒的历练,玻璃瓶子里的白蒜一个个从头到尾的泛了绿。大年三十儿晚上,就是它开瓶亮相的时刻。谁家的蒜腌的最绿,就给街坊邻居盛上一小碟儿,显摆显摆手艺。哪家的蒜没绿,或是黄了黑了,大妈奶奶们也爱帮着查原因找问题。最后的结论多是“非腊八那天腌的绿不了”。腊八蒜好吃,和饺子搭配更是相得益彰。于是就着腊八蒜,饺子吃的也多;就着饺子,腊八蒜下的也快。一家人,一瓶子蒜,吃不了几顿就见了底儿,连里面的醋都跟着没了影儿。就这么着,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由此开始。年复一年,腊八承载着一样的使命,不一样的回忆。

姥姥去世后,家里就再没人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妈妈说即使是腊八那天泡的蒜,也还是没有经姥姥手泡的绿,即便按照养生食谱煮出来的粥,也没有姥姥胡乱煮的有年味儿。做不好,就干脆不做。饭囫囵着吃,年潦草着过。小时候的记忆都成了写在纸上的故事。

又是一年腊月初八,腊八粥的推广上了外卖网站的首页。我挑了个评价好的连锁粥铺,点了一碗招牌人气腊八粥。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