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吾予了

让孩子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

吾予了  · 简书  ·  · 2020-06-12 23:07

一些家长总是认为学历比能力更重要,那孩子们的是否可以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呢?生活状态如何呢?上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据调查显示孩子们,特别是初三高三的孩子们能感受到的只有压力,而没有爱。他们会认为,所有人爱的只是他们的表现,而不是他们本身。如果表现不佳,就不可能被接受,也不能获得幸福或快乐。

因为大学前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学,他们没有感受过童年和青春应有的快乐。他们只学会了不断迎合外界,塑造着周围人期待的理想形象。

由于他们所有的自信都来源于外界的认可,导致他们极度害怕失败。而他们的父母,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

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常常出于帮助和保护的目的,尽量避免他们失败;另一方面,当他们偶尔遭遇失败时,他们的父母尽可能去忽视他们负面的情绪,避免安抚,希望借此让他们的内心更强大。

可是事与愿违,越是逃避失败,越是害怕失败。他们慢慢失去了和负面情绪相处的能力,失去了关怀自己的能力,只能不断回避一切风险。

此外,他们的情绪不稳定,总是在自负和自卑的极端之间徘徊。

在一帆风顺时,他们容易自负,沾沾自喜并看不起他人;在受挫失败时,他们则容易进入另一个极端,陷入难以自拔的自卑,讨厌自己。

他们也无法摆脱嫉妒。由于大家都追逐同样的成功,竞争变得白热化。

“成功”往往代表的是稀缺资源,一旦身边有人成功,就意味着资源减少。过度追求成功,导致他们始终警惕着他人的表现,无法享受成功的喜悦,因为生怕稍有松懈,就被他人追赶。

“优秀”是一种比较,导致他们无法真心的欣赏他人的进步,因为他人的进步是巨大的威胁。

自己停不下来,又无法欣赏他人,别人越好,他们的感觉越糟糕。

更糟糕的是,他们并不了解自己。他们并不能真实地定位自己的兴趣和目标,甚至在描述自己时,也只会使用量化的指标或者他人的评价,而不是通过自己对自己的了解。

他们人生的前18年,都是为了进入大学,他们从没了解自己,也不懂享受生活,只学会了追逐别人设置的现成的目标。所以他们变得机械化,善于包装和隐藏,以及投机取巧。

那么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境况会不会稍微好一些呢?毕竟在更充沛的物质条件下,他们能获取更多资源。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据统计,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压力更大,心理障碍比例更高。

现实中很多人早已发现,自己上学的目的并不是学习,而是为了学历和未来的工作。

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明白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明白父母做的所有让孩子感受不到爱的行为,都是出自父母角度的迫不得已。你过得幸福,就是父母最大的满足!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