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铁塔行云

“小焦杠油条”

铁塔行云  · 简书  ·  · 2020-10-18 09:07

在北方,在开封,有一种最普遍的食品叫油条。

这话其实不完全准确,其实南方很多地方也有吃油条的习惯。而且,据说油条最早的名称就叫“油炸桧”,诞生在南宋临安。

油条的制作方法也有很多种,多见的有双批油条、单批油条,在古城开封还有一种特殊的八批油条,是专门夹在烧饼里面实用的。双批油条制作时面要稍微和的硬一些,传统上还会加入明矾以追求其外焦里软的口感。单批油条活出的面团则往往软到无法直接成型,一般是用两根竹棍挑起一团软面团轻拉成型放入平底锅中的沸油中炸制,成品主要取其软香。八批油条则更接近馓子入口焦脆。

再有,北方油条往往体型硕大豪放,南方油条一般细小娇巧,一如北方人南方人性格。

今天要说的其实是开封特有的一种单批油条,有个很有特点的名字叫做“小焦杠”。

之所以叫做“小焦杠”,是因为这种油条炸制出来形状特别像一根金黄小巧的金箍棒,入口鲜香酥脆,口感绝妙,且久放不软、不塌架,泡入胡辣汤、豆沫或者豆腐脑豆浆可较长时间保持酥脆口感。制作“小焦杠”油条完全不放明矾发泡剂食用碱之类的,完全就靠手工打出炸制油条的软面面糊,火候也要不急不燥拿捏得刚刚好。

现在,这样的“小焦杠”油条一般吃不到了,应该是绝迹了吧。

市面上倒是有叫这名字的油条,都不名不符实,往往是软乎乎的一个面布袋式的玩意儿,要形状没形状,要味道没味道,咬一口黏糊糊的,里面大大的空泡让人不由得对这种油条的发泡媒介和方式浮想联翩。又由于太软,吸进去的油应该不少,吃几口就觉得发腻。

你吃过这种“小焦杠”吗?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