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常思行

10个你最关心的亲密关系问题

常思行  · 简书  ·  · 2021-03-26 01:08

  • "找对象要找和自己互补的,还是找和自己相似的?如何判断一个人能跟自己长期相处,彼此长期保持兴趣和亲密感?"


  • 这些问题都是一个单身的人在没有进入亲密关系之前才会想的。 找对象根本不是脑子里先有了很多条条框框,然后再按着这个条条框框去按图索骥。这又不是公司招聘,先弄个岗位说明书。

至于怎么才能判断你们能否长期相处、能否对彼此一直有兴趣,你同样不会知道。

这不是人的特性,而是你跟他相处的特性。 相处意味着,未来你们对彼此是否还有兴趣,是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

有人说,美好的爱情就是一次次爱上同一个人。而对一个人的兴趣,就是一次次去发现他的不同面。

不过我理解这个问题。 因为爱情太不确定,我们太想有一种确定感了。可是太想要有确定感,这也常常是我们没法进入亲密关系的原因。



  • "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希望两个人都可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和人格,而另一方更渴望依赖,出现这种状况该怎么去平衡和互相理解呢?"


  • 在亲密关系中,爱和自由之间,存在着一种永恒的矛盾和张力。 有时候,当一方想要独立的空间时,另一方会将其解读为“你不爱我”、“不想和我在一起”。

而一方想要依赖时,另一方会将其解读为“你想控制我”。 怎么能找到一个彼此都合适的空间呢?这就需要好好商量。

“好好商量”其实不仅是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而是针对所有关于夫妻差异问题的回答。

夫妻之间有差异是正常的,差异本身并不是问题,怎么处理差异才会变成真正的问题。

好好商量的意思,是在开始的时候,不抱定自己不改,只是为了说服对方、改变对方立场的目的。

好好商量就是要能听得进去彼此的话,两个人都有改变的意愿。不仅为了对方改变,也是为了自己改变。



  • "职场妈妈一枚,在家庭方面付出多,在直男老公面前如何被看见、被爱?"


  • 如果是你的直男老公来问我,我会跟他说:你需要多看到老婆的付出,否则你会让她寒心和远离。

现在是你来问我,那我就会说:爱是没法强迫的。男人是很笨的,就算你提醒他没看见,他也不会变得更聪明点,更别提抱怨了。有时候,你指责他没看见,只会让他更远离。

你看,不同的人来问我,我的答案是不一样的。但是准则却是一样的: 如果你要有所改变,你只能推动自己改变,而不能强迫对方去改变。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改变对方,而是说,改变对方的途径跟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只有用自己的改变,才能推动对方的改变。以及如果我们需要爱和看见,就只能先给对方爱和看见。

所以你可以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1.我对他是否有足够的爱和看见?怎么做才能让这种爱和看见更多一些?
2.我确信对方心里有我吗?我怎么才能增加这种确信?
3.如果我要跟老公商量,让他跟我一起参与家庭,怎么样的商量是有效的,怎么样是无效的?



  • "伴侣双方发生冲突时,如何面对沟通之前的恐惧?以及如何防止自己因为恐惧冲突,而回避跟对方沟通?"


  • 这需要在尝试中获得新的经验。你可以思考一下,你的恐惧是什么?这种恐惧从哪里来?它是真实的吗?

你可以在心平气和的时候跟你的伴侣讨论这种恐惧。你可以问他,在发生冲突时,如果你直接表达,他是否能接受?他会不会因此不爱你?如果他能接受,那就试着从一些你不那么恐惧的分歧开始表达。

事实上,读《如何“正确”地吵架?》后,你能有所启发。



  • "亲密关系中发生的争执,多数情况下是情绪化的。这种状态下的争执大多是从自身立场出发的,而比双方立场更重要的是关系本身。如何培养双方以关系为主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而不仅仅是诉诸自身利益?"


  • 一个秘诀是, 不要把对方当作敌人,而要把不良的关系模式当作你们共同的敌人。

如果你把伴侣当作敌人,你就很容易想,都是对方的错。

可是如果你把不良的关系模式当作敌人,那你就会去想,你的哪些行为导致了伴侣的问题,伴侣的问题又如何影响了你的行为?你就会想,为什么两个明明想要好的人,却很难改善彼此的关系?

当你们这么想的时候,你们就站在了一起。把两个人都当作消极的关系模式的受害者,而不是一方是施害者,一方是受害者。


  • "对方因为我的“自我中心”而被吸引,进入亲密关系之后又因为我的“自我中心”而受伤。我愿意考虑对方的感受,但是自己也有很多习以为常的坚持。那么进入亲密关系之后,调整究竟要从哪里着手呢?"


  • 你感觉到自己的“自我中心”,这是不错的反省。意识到“自我中心”并且想改变,这就是调整的开始了。

其实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意味着人们需要做一些改变。如果没有改变,那就意味着他们其实并没有恋爱或者结婚,只是找了一个偶尔可以一起玩的伴而已。

至于你说究竟要从哪里开始着手,我觉得也许你可以从多问问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开始。

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尊重这种想法,并愿意为对方的想法做出自己的调整,这就是改变的开始。



  • "在遇到他之后,我会拼命对他好,我会说:“这是因为爱啊”。但是又有人说:“这是因为你害怕失去这个人,所以通过不断地对他好,去讨好他。这是因为你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你害怕他会离开你,只有用这种办法,才能把他留到你身边。”所以我想问,我这种心甘情愿的付出,是基于不平等的亲密关系吗?您怎么看我这样的做法呢?"


  • 我觉得那个“又有人说”里的“又有人”挺讨厌的。他这么有主意,那干脆让他替你恋爱得了,你说呢?

感情是需要付出的。心甘情愿的付出,当然是爱的标志了。
其实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是不害怕付出的。为所爱的人付出,我们也会觉得幸福。

我们怕的是,对方没有看到我们的付出,不感激我们的付出。我们怕的是,我们的付出不值得。而 一旦我们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值得,我们就开始变得斤斤计较。

所以,问题不是你有没有付出,而是你的伴侣怎么看你的付出。

他看到了你的付出吗?他感激你吗?他心疼你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的付出当然没问题。祝福你们。



  • "我最近发现自己失控的时候,延续了父母失控时候的行为轨迹,而那些是我努力想要逃避的阴影。自己一直警醒不要去做的行为,原来一直深入在我身上,这让我感到非常失败和受挫。请问:原生家庭不好的相处方式对我影响实在太深,该如何化解?"


  • 原生家庭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塑造了我们的情感反应模式,也给了我们关系相处的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

改变的要旨,就是新经验会逐渐代替旧经验。而你们自己的亲密关系就是你们的新经验,它是由你和你的伴侣共同塑造的。
所以, 改变原生家庭的影响,就需要你走进亲密关系,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去获得新的经验。

我在《亲密关系》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生,她和你一样,来自一个不好的原生家庭,所以她对关系一直缺乏安全感。她总说,她自己最擅长的,就是在别人抛弃自己前先抛弃别人。

可是后来我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要当妈妈了,挺着大肚子一脸幸福。我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我的男朋友是一个特别有安全感的人。他知道我的不安,所以一直安慰我:‘没关系,我不会离开你。’而且他也并不烦,好像挺享受这种感觉,他说得多了,慢慢我就信了。”

这就是新经验塑造的过程。也是改变的过程。



  • "我现在是人到中年,特别同意您在《自我发展》中说的:中年之后是“走回去”, 从40岁到衰老的步骤,和前面的发展阶段是反向的。我的问题是:如何在各阶段,特别是中年之后,和伴侣保持和谐的亲密关系?"


  • 就像自我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一样,亲密关系也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比如在 恋爱阶段,最大的特点是两个人都充满了激情,对对方充满好奇和探索。而需要完成的任务,是能够对彼此和长久的关系做出承诺,并把彼此当作唯一。

到了结婚以后,亲密关系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就变成了共同商量、处理差异、面对生活的难题。

到了有孩子的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就变成了如何在抚养孩子的时候仍然保持亲密,如何保持夫妻独立的空间。

而到了中年以后呢,如果发展得好, 中年夫妻的特点是两个人已经培养出了足够的默契。而需要完成的任务,是重新寻找彼此的亲密感。

我的建议是, 中年的夫妻能有一些孩子和家庭琐事以外的共同空间。两个人可以一起回忆共同走过的爱情道路,或者有一些共同的爱好。能够彼此说说话,就是两个人保持亲密的方式。



  • "如何走出前任的阴霾,真正体验到爱呢?"


  • 我在《亲密关系》中写过这个问题:《如何走出关系的分离?》、《如何处理与前任的关系?》。

是否走出了关系的阴霾,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没有走出阴霾的时候,你还活在那段已经逝去的关系里。曾经的温馨变成了你还想再续前缘的执念,曾经的伤害变成了你不敢再爱的理由。

走出阴霾的时候,那段逝去的关系就活在你心里了。曾经的温馨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曾经的伤害变成了再爱的经验。而这需要我们去经历艰难的结束——迷茫——重生的过程。

关系的逝去会留下一个很大的空洞,而我们需要用自我其它部分的增长,比如友情、事业、精神生活的成长,来弥补这个空洞。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