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小冠没道理

Day7 Guan读-人格心理学

小冠没道理  · 简书  ·  · 2018-09-09 22:38

#乱说心理,通通没道理# by 小冠

特质流派-2

特质流派很多相关研究,容易让人感兴趣。比如说:
* 成就动机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功?
*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如何影响行动?
* 暴脾气或常怀敌意,如何影响到健康,有何依据?
* 社交焦虑是什么,焦虑的究竟是什么?……都是相当接地气的话题。至少比精神分析,容易理解的多。

1. 成就动机,说的是一个人渴望完成艰难任务、克服困难、达成成就的程度。常常与成功相提并论,大概也最容易被用于成功学;尤其在商界,普遍认为高成就感人士更容易获得成功。

另一方面,所谓「成功」有时又需要依赖他人、成就他人,放弃一些个人的表现。正如研究发现,成就感与基层管理者的成功有正相关,与高层管理者的成功关系并不明显。

成就动机与自主性相关,自主性开始形成的阶段大概在1-3岁。

2. 特质学派对成就的归因作了三对区分:稳定归因/不稳定归因、内部归因/外部归因,可控归因/不可控归因。

键盘党身上常见的仇富/嘲讽/我弱我有理,部分可视为归因于外的表现:把别人的成功、自己的失败都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运气/有矿/有爹),而不认为与自身可控的部分相关,借此来维持自己脆弱的自尊,避免自恋受损伤。

另一些人总相信自己的成功得益于外部(运气好/竞争对手太弱)而非自己做得好,大概即使成功了,也不会觉得太幸福吧。

3. 特质心理学研究了一下「社交焦虑」,试图弄明白哪些特质与社交焦虑相关。结果他们发现,「社交焦虑」与「羞怯」几乎是同义词,「羞怯」又与「被评价」相关联。

羞怯的人常常关注别人怎样评价他们,并且常常错误地假定,别人对他们评价不高、对与他们交往不感兴趣,也担心自己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因为种种担心,羞怯者更容易出现外部紧张的信号(出汗/发抖/脸红/口吃…),这又使他们在社交当中,表现得更加不开放,最终又印证、强化了他们的预期。

问题是,这个预期常常过度悲观了。

4. #乱说的#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试着理解一下羞怯的人:

害怕负面评价,或者提示,在早期经历当中,他们经历过太多的负面评价——甚至再简单粗暴一些,很大可能性,他们有个非常严厉的权威父亲(/母亲/重要他人,然而最有可能是父亲)。后来他们内化了这个权威,就算父亲不在,他们自己也「帮着」父亲来评价自己,于是「评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害怕被评价,导致他们在交往中的自我暴露也更少,因为这样看起来更安全。有时,将这些担忧/害怕的内容言语化,有助于处理社交焦虑。

5. 文化也会影响羞怯。例如,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需要关注怎样才能被集体或他人认可,「被评价」是常态,羞怯也更常见。

可是,社会推崇的文化可能会发生改变。与20年前相比,当下更崇尚个人主义、鼓励个体的自我实现。遗憾的是,羞怯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习得了,许多不适应/冲突由此而来:以前被赞赏的「好孩子/老实人」现在却成了「怂/弱」的代名词。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