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上林_41d4

每日读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上林_41d4  · 简书  ·  · 2020-05-22 09:33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韩非子则要援引法度,明辨是非,太史公为二人同时立传,是为二人思想之源,皆为道德,然道德者,又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述的清,老庄之学,玄妙异常,这期间的微妙学问,不明觉厉,交给生活来解决,在天时四季中感悟道法自然,体会便可自知。

总觉得司马迁对韩非子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大概是惺惺相惜,司马迁不仅知道韩非子的难处与不易,而且正在生活中实实在在体会,他因游说不成而获罪,所以《说难》的道理,对他一击即中。

初读《说难》,看韩非子分析游说于人的各种难处,反过来想想便是与人说话的各种技巧,可谓语言的艺术,知晓韩非子所说,表明游说要因人而异,投其所好, 追求名望高尚的,你就不可以用重利去说服他,而追求利益的你就别和他在提名望的事儿。 尤其是与权贵者对话。不可以直言高论来追查他的错误。 甚至在不相熟的时候话也不要太过真诚。读到这里觉得韩非一生太过不易,太过小心。如此揣摩上位者的心思,是在给自己留后路。明君必定广开言路,可以直言进谏而韩非所遇,皆非正主。再往下读才知晓韩非的精妙。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乃后申其辩知焉。 游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要一步一步的走进君主。当至诚之心不被为违逆,至忠之言不被反驳,然后就可以施展你的口才和智慧了。可谓顺而治之,才为深谋。

而接下来智子疑邻是说不能交浅言深。郑公嫁女则有些子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当然站在游说的角度。还是要体察上意,切记直言不讳。当然。劝谏的人不仅要善于辞令,还要善于观察,要知道君主对自己的态度。人都有逆鳞,就算是交情再好也不应当触碰。这又何尝不是今世生而为人的道理。

自古以来,君心最为难懂。就算是魏征与李世民,千古明君与贤臣的组合。魏征在世时直言进谏,太宗可以生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感慨。然而死后就砸了人家的墓碑。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逆耳之言必生反叛心理,贤德如唐太宗也没有逃过这个定理,所以韩非所著,深明大义。 与人交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非曲直,固然明白,可是道理要怎样讲出来便是语言的艺术。忠言不一定逆耳,良药也未必就苦口。坚守内心,曲线救国,又有何妨?

太师公为韩非子感到悲痛,明白了说难的道理却仍然困顿于其中,那还不如不知道这个道理。然而人治社会定要以仁德为上。辞令再过华美,再过有技巧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思想服务。韩菲所思, 法令当先,实在超前,必不得重用。也只能感叹一声,韩非子生不逢时!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