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朴心居

我的阅读史与书房梦

朴心居  · 简书  ·  · 2019-01-26 10:24

我的阅读史与书房梦

这篇文章是2017年世界读书日时,给十堰晚报写的一篇以书房为主题的文章,主要介绍我的阅读史。也希望看到的朋友们能梳理自己的阅读史,一起分享阅读的故事。


每一个爱阅读的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史”。而我相信,大多数爱阅读的人,在心底都有一个梦想——拥有一间个人的书房。这样的梦想也许在刚开始阅读时不一定会产生,比如在一个人还不知道有图书馆、书店、个人书房这样一些阅读空间的时候(城市孩子的阅读史是怎样的呢?是否很小就知道书店、图书馆甚至有自己的书房?)。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对阅读的了解不断的加深,则基本都会产生这样的梦想。

        我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不过因为家乡地处农村,基本没什么书可读,家里有几本《毛泽东选集》和《今古传奇》,但爸爸却不让我看《今古传奇》,大概觉得不是好书吧。而毛选又看不懂。那时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村民只有有事才去镇上的街道,上街是一件挺隆重的事。上五年级时,爸妈给我买了我整个上学期间唯一的一本书——一本《议论文作文大全》。后来上街,就留意到街上的书店,不过每次上街都是办完事就回家,根本没时间去看书。记忆最深的,是外婆家一位当小学老师的舅舅家里的墙上,有一个小窗改造的柜子,里面有不少书,虽然都是教材,但每次去舅舅家,我都把这些书翻遍了。那是我整个小学时代接触的最多的书。另外就是从一个同学那里看过一本《安徒生童话》,隐约记得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小红帽的故事。

上了初中,班上有一位女同学,不知是如何的知道了可以从图书馆借书,借回来过一些课外书。这位同学借的书,便基本上是我初中所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几本课外书了。那时身边一些男同学开始看武侠小说,但好像老师说过这种书不是好书,一直没有看过,直到初三,才跟着看了两本,感觉里面的故事很精彩。后来上了高中,班上一些同学特别爱看课外书,《三国演义》、《红楼梦》……受同学影响,我也开始主动去找书看。刚好学校门口常常有人摆摊卖书,自己也有了更多的经济自由,便开始自己买书,不过买的数量有限,读的也不是很多,那时比较叛逆和贪玩,唯一看完的一本,是巴金的《家春秋》,还看过一点鲁迅。

整个在校读书阶段,我不记得有老师跟我们介绍过图书馆,也没有哪位老师告诉过我们要多读些课外书。对图书馆基本没什么了解,更别提书房了。

人生中第一次走进图书馆,应该是在2007年,这时我已经离开学校一年了。我进了富士康在深圳龙华的总部,厂里有自己开办的图书馆。了解富士康的人都知道,龙华厂区是一个小王国,里面有银行、超市各种生活服务设施。不过因为当时借阅手续的不方便(对员工入职时间要求在半年以上,或者更长),后来也没怎么去了,都是自己买书看。当时厂区里有一家学而优书店,这是一个连锁店,在广东还挺多,还有街道上的友谊书城,也是连锁店。也看电子书,在手机上看,金庸的《天龙八部》就是在手机上看。我在富士康工作将近一年,走时买了满满一皮箱书。

等知道书房这个概念,已经是好几年以后了,大概在11左右吧。这时我已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每到一个城市,我总是会去逛当地的书店,找自己感兴趣的书读,也去当地的图书馆。特别是在我从传销组织出来,看了一本《传销洗脑实录》以后,便更加热爱阅读了。也不再像当初是因为兴趣去阅读,而是希望通过阅读去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因为认识到当初自己加入传销组织就是因为对传销认识太少。从这时候开始,买的书也越来越多,在我还住在集体宿舍时,便把书放在衣柜里、装在纸箱里放在床底下。在外打工期间,我常常在QQ空间写一些自己生活中的感想。后来接触到打工文学,读的书多了,也开始萌生出文学梦来。并开始希望能有一间自己的书房,可以坐在里面看书,写东西。

2012年,我第二次进入富士康,因为特别想拥有自己的书房,就没有再住集体宿舍,我开始自己租房住。这次工作将近两年时间。这两年里我是既去图书馆读与借(厂办图书馆与政府办公共图书馆,基本上是每月借十本左右),也自己去书店、旧书摊购书收藏。我是2011年重回深圳的,在深圳工作到14年,这几年收入大部分都买书了,动辄几百几百,基本上是每个周末休息都去书店。记得有一次,直接从旧书摊淘了一百本旧书,花了五百块,老板直接给我找了个麻袋,装了整整一麻袋,我搬上公交车坐到出租屋旁边的站台再扛上楼。因为收入不高,我舍不得花钱买书架,便将书一本一本垒起来,堆在小胶凳上,不到二十平的小房子,一面墙就一字排开小胶凳,堆满了书。这时候的颇想在深圳开一家书店,并想着赚钱了回家乡开一个书店,既卖书,又能看书,相当于坐拥一间大书房。虽然这个梦想,最终没有实现——我因为阅读关注到乡村建设并走进了乡村建设这一领域。离开深圳时,我把书全部寄回家了,花了一千多运费。

2016年,在乡建学习一年多的我,选择了留在家乡,开始探索自己的乡村建设的道路。通过社会募捐,我在家乡的小镇上,筹建了一个小型的公益图书馆——爱故乡图书馆,免费对全镇的居民和中小学生开放与借阅。我把自己多数藏书都拿出来放在了图书馆里,也算是给自己的书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让它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它们的价值。如今的我,却是不再需要有专门属于自己的书房了,因为我,真的是坐拥一间大“书房”了,我只需要在卧室有一张书桌就足够了。

在未来,我也不需要自己藏书了。只有两个目标,怎么把图书馆发展好,怎么去把农村建设好。我甚至希望,能去推动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因为农村的大多数乡镇,还没有公共图书馆。这两个目标都长远而艰巨,只有不断地去尝试与探索了。所幸如今,参与进来的人正越来越多。希望在未来,每个乡镇都能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它是所有爱阅读的人的“书房”。

结尾语:如今在一些城市,商家已经推出书房私人订制式服务,从书房设计到图书选择。可是家里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的孩子,可能还太少。有多少家长给孩子专门购买或者制作过书架、写字桌?所以孩子如果学习不好,也就不奇怪了。而这件事,有时候跟经济条件无关,而是跟家长的意识有关。希望家里有孩子在上学的家长,能够在这方面多注意。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