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在生活的河里洗澡
平凡人平凡事,虽不足以给人悦动,但光阴还是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在生活的河里洗澡

手记(十一)

在生活的河里洗澡  · 简书  ·  · 2020-11-25 12:12

昨天晴空朗朗,却说今天下雪

当时不信老天。

果然今早鹅雪,翻飞旋舞翩然

落地却成水殇。

这暂且算是北京2020年的第一场雪吧,呼伦贝尔长大的我,对雪,情有独钟。虽然在我心里,这不算是下雪的模样。

这是忙碌的一个周六。

我上午在雪花翻飞中奔往中医医院,看复发的甲状腺问题。路过迷蒙中的大傻柱,有在科幻中穿行的感觉。

奶奶和老周及女友,则早早的去往玉田的姨母家,已经十四个来回了,十四个每年的每个初冬都雷打不动的去拉大白菜,仿佛不去一趟,这一冬天就没有可口的大白菜吃。即便赶上这样的天气,也没犹豫的前往,没考虑会不会封闭高速路。其实,这种持续链接,不仅仅是为了姨母单给种植的有机大白菜,及那顺手牵回的大葱萝卜香菜豆腐皮等原因,还有一份奶奶及她同其妹妹的一份情感吧。一年中,这是个老姐妹相见的最好的理由。

姨母每年忙于农事,又带俩孙女,很难有闲暇时间来京看姐姐,姐姐呢,也不是很适应去农村的环境住住,于是,姐俩最隆重的相见日,就是在拉大白菜的那一天。

空车而去,满载而归的一天,也是载回了我冬日的几天忙碌。腌辣白菜,渍酸菜……为了冬日的氛围生活,氛围餐桌,已是成了习惯。这个坚持至今的习惯,源于成长中,对冬天的情感记忆。那冬天的记忆里,有童年和青春时的对袅袅炊烟的怀念,及对那时每个冬天的餐桌滋味的不舍的眷恋。

从青春时离开故乡的多年后至今天,我都没忘记大白菜在冬天存在的份量。所以,每年我都提醒奶奶,拉白菜的日子快到啦,于是,奶奶就开始给妹妹准备她能用上的东西给带过去。

我从医院回到家,已是中午十二点多了。内蒙老同学的闺女在京上大学,这个周末过来了,我要带她吃个午饭,再让她返校。疫情开始至今,第一次见丫头,家西门的咖啡馆,是这个天气中的最佳去处。我俩边吃边聊,边聊边计算着去玉田的人几点能回。姨母家那位实在到透顶的胖弟弟,胖妹妹及憨实的姨夫和爽朗的姨母(她本该是京城开放的一朵花,却在农村扎根成一根不灭的草,另有故事),时不时的在大脑里闪现着。

在内心,对农民,我有永远的敬意,不卑不贱的靠土地生存。即便弯了腰,陀了背,内心也是直溜溜的,只仰仗老天,不屑于献媚他人。就像姨母一家子,就是如此的生存和生活着。

送走丫头后,监督牛二写作业。五点钟左右,去玉田的车回来了,老习惯啊,又是满满的一车。

没看到细棵和牛心状的老品种白菜,问奶奶为何?答,今年的老种白菜无收,一场秋雨后烂了根,便用这胖子菜及时补救了收成。晚上的浓汤熬胖子白菜,发现单种的农家肥菜,却比哪一年的胖子菜都更酥甜软糯,老天照顾啊!

问了今年的菜价,普通种植的白菜,二道贩子四毛钱收(这有机的也不到一块钱)!北京动则十几块一斤的有机大白菜,论口感,无论能与其相提并论和不能相提并论的,这十几倍的差价,也太过于悬殊了!真应了一句老话叫做:自古以来,穷死的是种地的,饿死的也是种地的。悲哀!

和奶奶同去的女友回来说,太冷了……,我说你不会坐在火炕上啊!她说,炕不热啊………。我这几年未去,以为一切模样还是头几年前的状态。细问之下,才知为啥炕不热屋不暖的原因,才知现在已经不让农家烧柴火做饭了取暖了,公家所做的这个决定的原因,是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取暖做饭都改天燃气了。可农民若想屋里暖和舒适,一个冬天就得一万多块钱!大白菜多少钱一斤?卖上两万斤也用不起的啊,所以老人孩子,也得一起忍忍寒冷。做灶台饭,要在院子里用移动灶,偷偷燃点柴火。大炕和锅灶,不可能用天然气烧的。冰凉的火炕,睡觉时,只能电褥子取暖了。

当代的自然环境,真的不好了,包括水,农作物等。而大气环境,更是明显,确实在伤害着人类的身体。但这一切的改变,跟炊烟又有几分关系呢?而真正的原因在哪?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但每个人又都被科技和现代化的舒适给绑架了。一切,已经永远回不到洁净的从前了,人类还能做的,已经不能从根本上去挖毒了,只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了。

烧了几千年的柴火,炊烟袅袅了几千年……,无语也无力的我,只能叹息啊。

炊烟袅袅起,白布辗石矶……

田舍炊烟常蔽野,居民安堵不离乡……

一个农耕古国,怎离的了那一缕缕的炊烟呢?那可是几千年的诗,几千年的画啊。

但愿,这只是京津冀地区的农民的特殊礼遇。也但愿美好的村居图,不会在大地上消失。

这稍稍忙碌的一天,有喜悦,但同时也有一丝丝的忧伤忧虑。

从泥泞中拉回的白菜

(记录于2020.11.21日,周五)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