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言玉词

【分享】做你不敢做,却跃跃欲试的事情

言玉词  · 简书  ·  · 2018-07-28 23:53

以前我是一个在人群里不爱说话的人,更不要说上台演讲了。我不太敢穿红色裙子,看见人潮会烦躁到瞬间扭头回家。同时我曾经是个没蹦过极的人,不敢连续十个小时开“秋名山发卡弯”那种高难度山道,甚至不敢去打死厨房里快速闪过的小强。但是曾经惧怕的,曾经没有尝试的,怕麻烦的,在一一硬着头皮试过之后,“我可以做到,只是不喜欢”这种念头冒出来之后,让人发自内心地放松,之后间歇性地灰心丧气也没什么大不了了。所以,去做那些你没做过,却一直跃跃欲试的事—就像用早已紧握的钥匙打开未知的门,风景在那里,你见过,喜欢,就踏入其中,尽情享受;不喜欢?关上门就好了。


在开始演讲之前,先由一个问题引入吧。如果您身边有这样一位朋友,生活作息是这样的:每天早上6点自然醒,醒来之后吃早餐;然后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中午11点左右;接着就是午休;下午继续工作,但是会选择做一些对注意力要求没有那么高的事情;在下午4点到6点之间,会去健身房锻炼一下;接着就是吃晚饭,洗澡,晚上看看书,然后11点左右睡觉。非常像老年人的作息。不知道听完这样的描述,大家能否猜到这位朋友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对,作家。其实这就是我个人的作息规律。但是其实在大众心目中,对作家可能有很多印象,比如说熬夜、晚起……不健康、不规律、或者是不稳定,我把这个叫“三不”,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有一份非常有名的文学杂志叫作《巴黎评论》,几十年来采访了许多文学大师,这些采访结集出版了。我读完之后发现,其实从海明威到村上春树,这些作家都共享着非常相似的写作习惯:早上写作,而且大部分起得非常早,因为早上人的注意力是最佳的。


我身边有一些作家同行甚至是上班族,抓紧上班前的两个小时,也就是在5点到7点之间写作,听说不管能不能写出来,他们都会坐在电脑面前,为的是形成条件反射般的习惯。举一个大家可能很熟悉的例子,村上春树先生每天4点钟起床,可能喝一杯咖啡,吃一片面包,然后开始写作,一直到中午。在下午的时候,不管今天过得多么烦躁或者不如意,他都会对自己说:“穿上跑鞋去跑一下吧!”


问题就来了:作家和普通人一样,在没法写作的时期,可能的确生活会不规律,甚至依赖酒精、依赖尼古丁等等,那到底是什么促使他们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能够坐得住呢?我听过一个比较有趣的说法:靠饮酒写作的作家既不懂酒、也不懂写作。很多作家共享着一种非常自律的生活方式。奇怪的是,其实没有哪个领导要作家早上去书桌前打卡,没有迟到扣钱或者是考核绩效之类的规章,作家都是非常自觉地投入到这种状态。在我看来,写作对于作家来说可能是一种融合了兴趣、才能、意义和价值的事情,这种综合的心理状态我把它叫作“内燃动机”,这在我看来是自律的起点。




其实,“自律”已经是一个快要被说滥了的词儿。可能随便走进哪家书店,你都会看到像《27天教你自律》等等畅销书的噱头,就是提供了各种诀窍、办法来帮助大家实现自律。比如,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关闭手机。但其实真的不是所有工作都能够关闭手机来进行的,对吧?所以,这些自律的办法从本质上说还是“他律”。这就跟迟到扣钱、上班打卡一样,是一种外在的约束。采用他律督促自己的话,就像一台车子还在使用马拉车、人拉车这种外动力一样,是相对迟缓的,没有办法和采用内燃机的车子相比。


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是悬挂在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觉得特别精辟,人之所以有这么自觉的态度去投入一件事情,正是因为认定了这件事情的价值和意义。这件事可能并不是很享受,甚至很枯燥、痛苦,没有办法用心理学上的快乐原则来解释从事的动力,甚至在初期

没有经济回报,也没有很多社会认可,但后来的经济回报和社会认可往往是自律得到的回报。我始终觉得,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件让自己感到激情燃烧的事情,自律并不是少数人刻意具备的素质。


举我身边一个好朋友的例子吧,小马以前是一位公司职员,上班族,典型的起床困难户。虽然我不是用起床来衡量自律这个概念,但这确实反映了一个方面。小马每天早上的闹钟是从7点半一直设置到8点10分,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一直响到8点10分实在得起床了,早饭肯定是没有时间吃的,她洗把脸就赶紧冲出门。如果8点20分那列地铁她赶上了,就不会迟到,没有赶上,那她就再晃一会儿,买一份喜欢的早餐再上班。她觉得自己的精力浪费在了太多不太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这种被动的状态持续了很久,后来,她当然辞职了,现在从事自由职业,每天早上七八点自然醒,上午专心工作,中午能够选择更健康的饮食,甚至下午还组织些运动。她经常晚上工作到10点,但她从来没有觉得“我累,我加班”的情绪。我就问她,以前打卡的时候你起床这么困难,现在你怎么毫无压力啊?她说,这个床我是为自己而起的啊!




虽然以上都是个例,但不得不说,当用一种主动的态度去看待你的工作时,视角就不同了:这事是自己揽下来的,不应该有太多的怨言。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扣子从第一颗起就扣错了,但往往要到最后一颗你才能够发现。我们追求了太多自律的诀窍和办法,但是往往忘记了:第一颗扣子有没有找对。很多时候,遇到自己讨厌的、不喜欢的、被动的事情都会出现拖延和躲避,所以既不要高估自律的价值,也不要怀疑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次TEDx的主题叫“好礼知时节”,我觉得这个翻译非常棒,“Gift”同时也是“才能、天才”的意思,说一个人“你很有才能”,会说“You're gifted”。其实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Gift”,礼物其实早就包装在这个“内燃动机”的盒子里面,只等着你去打开它、发动它。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