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魔仙鱼

脆弱

魔仙鱼  · 简书  ·  · 2020-02-13 23:17

极易伤感,因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哭泣或兴奋激动,难以自我克制,对事物敏感、患得患失,不坚强。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曾以为,等我们长大,我们就不会脆弱了。然而长大就是一个接纳脆弱的过程,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脆弱。”

他。  ——玛德琳·英格

失去家人的信任,被向往的公司拒绝,得不到喜欢的人回应……你会不会在遇到难捱事伤心流涕的同时,在心里责备自己过于脆弱?面对别人的帮助,本能反应是立刻拒绝,坚信强大的人应当坚强独立?

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渴望,让我们变得脆弱,极易受伤。当我们袒露真实的自我,暴露了自己的缺陷与弱点,说出自己内心对性、原谅和需求的渴望时,我们仿佛孤独地站在镁光灯照耀下的舞台上。尤其当我们鼓起勇气说出自己在意某人某事时,脆弱让我们瞬间变得不堪一击。

当我们承认自己柔软,快乐或者恐惧的内心时,脆弱敏感不期而至,就像风呼呼地吹过胸膛,空落落的,这种感觉并不舒服。我们卸下来了所有的保护,赤裸裸地接收世人的审视。

‌这种感觉就像叶芝的诗中所写,“轻一点啊,你脚踩着我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铺展在路上,恐他人践踏。

很多人认为,承认脆弱偏是一种软弱无能,其实不然。

作为专门研究“羞耻”等情绪的社会工作学学者,布琳.布朗曾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自己也需要定期去看心理医生,而她的心理医生,同样有着自己的心理治愈医师,我们都有脆弱无力的时候,需要别人帮助疏通和治愈。

研究起初想要“打败脆弱”,布朗在多年研究中却发现,脆弱虽然是羞耻和恐惧的根源,是我们为自我价值而挣扎的根源,但它同时也是欢乐、创造力、归属与爱的源泉。

生活中允许自己脆弱的人,往往在社交中更加随和,愿意主动介绍自己、结识新朋友……这样的坦诚,会让人觉得更加完整和真实,相处不用顾虑太多,比较没有压力,更容易建立起深层次的友谊。

你瞧,想要脆弱变得更有意义,并不需要彻底地改变自己,只要运用谨慎的方法,有分寸地分享和袒露自我就好了。

平静

情绪平和安静,没有不安或许动荡。

这是我们的情绪常态,却是一些人的"不可得"。

精神分裂症,狂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养老院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满为患的牢房里的犯人们,为了身心健康或者便于照顾管理,往往需要借助药物或各种物理方式平复大脑的情绪起伏,解决情绪紊乱的问题

平静,是无论惊喜还是痛苦的情绪波动后恢复的那条水平线。同样也是我们的需求。

考试前夕,焦虑在眼前攒动;接受一项新的挑战,恐惧在胸中叫嚣;遇到喜欢的人,爱慕之情简直要从头顶溢出……当情绪过于强烈难以控制时,我们希望的已拥有立马恢复平静的能力,哪怕只是暂时让自己缓口气,理清自己的思绪。

但即使是冥想大师或者精神/心理学专家,也无法给那些正在澎湃的情绪来刹车。这是我们的情绪常态,却是一些人的“不可得”。

所以,我们常会选择用一些爱好或者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平静”,以获得放松与稳定。

走到自然里,看书写字,瑜伽冥想,沐浴泡澡……失眠的时候,属羊帮自己入睡:愤怒即将脱口而出前,咬住嘴唇深呼吸,让自己练习舒缓。

当越来越容易得到平静,我们感觉自己对情绪的“掌控力”越来越强,内心似乎也愈发强大。

但如果我们真的练就了面对任何事物都能保持平静的惯性,没有了情绪的高低,没有了喜恶的分别,会不会我们的个性就被掩埋了。

同时,这种波澜不惊“平静,往往会被别人当作是不在意。无论朋友带来的是让他痛苦还是开心的事,情绪过于平静的人会被认为是共情力的缺失,难以亲近,或者根本不在乎这段情谊。

当然这或许是种误解。

孤独

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孤独时往往会感到寂寞、郁闷、焦虑、空虚、无助、冷漠甚至绝望,常伴有深刻的精神空落感。

出水马龙,人来人往,却没有一人为我停留,我们孤独;

即使有人陪伴,却得不到想要的关注,我们孤独;同家人深深牵挂,然而价值观念却相差甚远,甚至喜悦都无从分享……

我们好容易孤独啊。

当每一次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无法和外界和他人联络,甚至感觉自己和周围的一切渐渐疏远。这种无法穿透、令人沮丧的疏离感——孤独,并不好受。

研究发现,孤独让肥胖的可能性提高了7%、早逝的可能性增加了14%,还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症、智力减退等心理健康问题。

本以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对抗生活中的孤独,然而当我们不再面对面用眼神交流,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被取代,孤独感非但被消除反而被放大。

精神健康基金会的一项调查发现,最容易感到孤独的不是老年人,而是年轻人。离婚率上升,喜欢独居,玩电脑时间加长,这一切都可能源自唯我主义和缺乏社会认同感。

现在,越来越多人表示信奉孤独,并且喜欢主动孤独。

在浪漫主义者看来,孤独能够产生截然不同的精神和情绪体验。孤独让人思考,帮助我们自我慰藉与自主强大,而且它通常是很多创作者的灵感温床。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画作《山地彩虹景观》和《云海漫游者》中,一个独行者周围环境环绕着绵延起伏的大山,他背对着观众,与我们相隔离。他“独自”身处大自然中,内心充满敬畏、惊叹和恐惧,日常生活中的小烦恼,甚至连自由都渐渐消散。

是孤独,更是精神的自由。

希望把“孤独挺好的”挂在嘴边的人,都是真心地热爱与拥抱孤独。

“孤独是城市的【流行】”

即使有人相伴,孤独难以避免。

最容易感到孤独的不是老年人,而是年轻人。


路怒

无论你是一位老死机,是新上路的所谓马路杀手,还是普通乘客,甚至大街上的行人,在这个汽车横行的时代,对“路怒”这个词可能陌生,但对于司机发火骂人这件事,一定见怪不怪。

路怒,主要是指驾驶者因对前车不耐烦、不满被抢道,或者遇到闯红灯、偷占停车位这种交通违章行为等等而引起的愤怒。

一些愤怒的司机甚至会发动一系列报复行为,比如相互冲撞、强行超车,甚至挥舞铁锹示威,这些恶性事件都曾真实发生过,也严重影响了道路安全。

同样的状况,为什么坐在车里的人可能比路边见证这一幕的人更生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肆无忌惮的封闭空间。

一个歉疚的表情,一个抱歉的微笑,一个眼神的对视都可能化解怨气,但封闭在车辆中的人却很少有这样情感交流的机会。无法关注和理解其他司机的感受,人们变得不同人情,在焦急的等待中,整个空间都充斥着对世界的偏执与敌意。

封闭的车辆也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庇护和保障。愤怒的司机身穿密闭安全的钢铁铠甲,就像在"网络"的庇护下,人们更容易毫无顾忌地恶语相向,无所畏惧地张牙舞爪。

但这并不是无法改善。

除了尽可能地感同身受,心理学家还发现,巧妙使用"眼睛"的形象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看到眼睛图案的人会表现得更加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