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漳源牧笛

《好语文 大未来》笔记十三:读了那么多书,估计是白读了一一教孩子读书的几种方法

漳源牧笛  · 简书  ·  · 2019-04-09 19:48
图片来自网络
读书,可以改变自己和社会

这是一个特别打动我的新闻事件:

入夏以来,骇人的高温让浙江杭州荣登“四大火炉”之列,杭州图书馆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乞丐及拾荒者的身影,时有市民对此表示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借助杭州图书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这样的方式告诉市民,人人生而平等。据了解,十多年了,杭州市图书馆从来不拒绝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常常有读者抱怨,要求图书馆把这些衣衫褴楼的访容请出去,但都遭到了拒绝。据说,馆长的“金句”是: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小型的避难所;诗人博尔赫斯说,图书馆就是天堂的样子。这些暖心美好的比喻,似乎在杭州图书馆被具象化了。谁说图书馆只是一排排书架呢?谁说图书馆传递的仅仅是知识呢?

我想,读书,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至少,可以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哪怕你是一个乞丐!

这是一段让我特别惊的资料一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从不焚烧书籍,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犹太人(以色列人)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堪为世界之最。犹太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说法,那就是书柜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进而遭到大众的唾弃。所以,不到3000万的犹太人ロ中,近百年来,却出现了三位伟大的人物: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徳。犹太人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7%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获得率远高于其他各个民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

我想,读书,是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


图片来自网络
触目惊心的阅读现状

关于读书的重要性与阅读量,我曾经在阳光喔学校以书面问卷的方式向500多位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让我惊讶不已。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下这组来自北京、广州、武汉、上海、深圳、重庆、西安等地家长的具体数据一一

^_^参与采访调查的家长200余人

^_^年龄35岁~50岁

^_^认为读书很重要的家长占76%,家长学历跨度較大,从高中到博士均有。

^_^认为读书重要的家长占11%,家长学历主要为大学。

^_^认为读书有些用的家长占5%,家长学历主要为大学以下。

^_^认为读书不重要的家长占8% ,家长学历主为高中和大专,但有4位家长学历为博士。

与此同时,我对600多位在阳光喔学习的中小学生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你喜欢课外阅读吗?你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吗?一个学期内你读了多少书?结果显示:

69%的中小学生喜欢阅读。

36%的中小学生养成了阅读习惯。

21%的中小学生一个学期的阅读量为10本书以上。

31%的中小学生一个学期的阅读量为5本书以上。

47%的中小学生一个学期的阅读量为5本书以下。

1%的中小学生一个学期的阅读量为0。


图片来自网络
不读书都干啥去了?

好(hao)读书,不好(hao)读书;好(hao)读书,不好(hao)读书。”有着大好的读书时光和条件,就应该去读书。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不读书或读书少的原因,44%的人认为是由于学习忙,有39%的人认为是学校缺少读书氛围,没有时间读书,另有33%的人认为是现在图书出版太多,很难甄别有价值的图书,或缺乏有价值的书,而过去有的调查显示,很多人不读书不买书的原因是书价过高,在这次调查中,却只有15%的比例。那么,不读书,都干啥去了呢?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指出,由于我国的闲暇教育内容比较缺乏,青少年的闲暇消费和闲暇活动缺乏明确的计划和正确的导向,部分青少年无所事事或无所适从。闲暇时间中学习压力过重,有部分学生“闲而不暇”,仍将学习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一些新科技因使用不当对青少年造成了负面影响,当前最严重的问题是网络成瘾。这种情况也出现在我的调查中,根据一项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6小时。在这段珍贵的自由时间里,高达五成的中小学生选择了上网聊天,还有近四成无奈去培优。


图片来自网络
读书的四个层次

作家马德曾这样说读书:“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愚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我特别喜欢他关于读书的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认字。这是小时启蒙的读书方式,拿着拼音读本,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认识的字,也许就借助拼音拼读而识得,也许就干脆郑重其事地问妈妈、爸爸。那时候,你会为认得了新字而高兴不已。你会高兴地在同伴面前炫耀你的收获。是的,常用汉字中的大部分,你就是这样认得的。

第二个层次是读人。这个层次的读书,一般是以认识书中的人物为主,像白雪公主、阿凡提、曹操、诸葛亮、孙悟空、猪八戒、武松等人物,你会记得一些,他的某些特征会令你记忆深刻,有关于他的某些事情,你也许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是,至于这个人物形象为什么这么鲜活,这个故事为什么这么有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是很少思考的。

第三个层次是读法。此时,拿到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书,你不会只是简简单单地看一下插图,读一下故事情节了。你会认认真真地读上几追揣摩文章的结构,品赏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渐渐地,你会领悟到一些写文章的方法,你会惊喜地发现表达的畅快淋漓,你会感受到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

你还会从读的书中学习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你变得越来越聪明,常常会听入夸你无师自通,常常会有人惊讶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嫣然一笑,更加坚定了“读书破万卷”的决心。

第四个层次是读心。这个时候,你会为得到一本好书而欣喜。当你携着书,就不舍得放下,你会沉浸到书中去,与书中的人物心灵相通,与写书的人进行着穿越时空的对话。“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干回。所得的,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图片来自网络
读书的三个方法:读人・迁移·整合

常听很多家长说:“我感觉我们家孩子的书白读了,问他读了什么一问三不知啊!”“我的孩子读了很多书,可是发现没有什么用啊!有空闲时间,就拿起书来读,可是语文成绩也没有提高呀!”

由此可见,家长对于阅读的效果是有要求的。可是,我们在要求效果的时候,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何曾给过孩子一些读书的方法呢?

记得是在武汉的一次大型讲座上,我讲道,很多家长不会教孩子读书。有个家长不服气,说教孩子读书谁不会啊,还给我举了一些他自己教孩子读书的方法。我说,要不这样,刚好您孩子也在,把您孩子请到讲台上来,我出个题目测试一下,看看孩子读书的水平究竟怎么样。孩子上来后,我问了下年级,是小学五年级。我说,早上你还在睡懒觉,妈妈看到了之后就说安心睡吧,明天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就送到了。这句话有什么含意呢?

孩子思考了一会儿说,这句话是告诉我,安心睡觉,成功就会找上门。

观众席中有家长笑了,当然也有家长在点着头,对孩子的回答表示赞同。

我们读书,首先要读懂文本的含义,文本的含义大抵就是孩子的回答。

这是在孩子角度的答案。如果站在家长的角度呢?意思就很明确了,家长用讽刺(或幽默)对孩子睡懒觉表示不满,从而表达对孩子成功的股切希望。如果到了这一层,其实还不够,为什么孩子要睡懶觉呢?原因无外乎两个:孩子学习负担重,缺少睡眠时间;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求高。

如果这样来读书,何愁孩子不提高呢?简单地归纳一下,其实这样读书的方法也很简单:理解文本表面的意思,理解语言环境下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层进的过程,读书,需要读懂自己,更要读懂别人。家长在辅导孩子读书的时候,不妨试一试。

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我们需要将阅读到的知识迁移到社会生活、周围环境中,达到阅读在生活中的运用,实现阅读与生活的结合。家长怎么辅导孩子运用这种迁移的方法呢?一起来看一个我做过的有趣的活动一“我当值日生”的案例

我设置了一个活动的场景:老师临时请假,让你来当值日生,最近班上经常有人迟到,老师要求记下这些迟到人的名字。你想完成这个任务,可又不想得罪同学,真希望同学们今天都别迟到。可是,上课铃都响了教室里还空着六个座位⋯

假设,第一个迟到的人是孔子。作为值日生,你会怎么处理呢?

学生们一下子炸开了:“孔子不会迟到吧?”“谁敢处理孔子呢?”“孔子是古人,不是现代人,不会来到现在......”

我点了点头,说:“孔子只是一个符号,一类人的代表,生活中有很多孔子这样的人,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读书的目的,是运用。你们都知道孔子,那么知道孔子的一些什么资料呢?”

“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积极上进、乐善好施、宽容豁达。”

“他提出了仁’的儒家思想。”

我说道:“没错,孔子就是生活中那一类善良仁义的人。对待这样的人入作为值日生,我们能够直接批评他吗?”

“不能。”

对,这一类人有很多朋友,如果直接批评,不仅得罪他,也会受到全班同学的抵制。那应该怎么处理呢?”

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如果我是值日生,我会走过去,轻轻拍拍孔子的肩膀说:“兄弟,是不是路上堵车?还是家里有事?需不需要我帮忙?”

我相信,孔子一定会眼睛里噙满泪花,感激地走到黑板前写下:迟到者一孔子'。

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后面的情景就更有意思了一

第二个迟到的人是老子,他住在道家,他的特点是平时在班上独来独往。口头禅是:我又不想当班长,也不想当三好生,你管我干吗?面对老子这种玩世不恭、无所谓的态度,最好的办法是转过头,若无其事地看着他:“兄弟,你知道该干什么吧?”老子一定会满不在乎地走到黑板前,轻松地写下:“迟到者ー一老子”。若你声嘶力竭地批评他,受伤的一定是你,他还会像看怪物似的鄙视你。

第三个迟到的是韩非子,他住在法家,平时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经常举报张三、李四,同学们都躲着他,想不到他也会迟到。他退到了,又怎么办呢?用对待老子、孔子的办法可能都行不通,必须是适应韩非子文化的方法一怒气冲冲跑过去,指着他的鼻子,发出惊天怒吼:“说!为什么退到?是不是有意破坏班级纪律?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再回到座位上写100字的检讨,听见没有?”韩非子一定会肃穆地走到黑板前,重重地写下“迟到者一一韩非子”。你越声嘶力竭地批评他,他越感谢你的严格要求,要是你宽容待他,他说不定会到老师那举报你,受伤的一定是你。

接下来迟到的是孙子,他住在兵家,他的特点是平时在班上思维敏捷,做事有板有眼,在同学中也小有威望,他怎么也迟到呢?可以冷静地盯着他:“请你认真说明迟到原因,仔细分析记录你的名字有何意义,若不记你的名字会产生什么后果。”孙子一番理智分析以后,会感谢你的提醒,毅然在黑板上写下:“迟到者一一孙子”。若是你不讲道理,声嘶力竭地批评他,他会冲上来和你拼命,受伤的一定是你。

以上所运用的读书方法就是迁移法。首先,从历史、文学作品中提炼与现代生活相关的特征、精神与品质。其次,用这种特征、精神和品质寻找生活中的人。最后,借助阅读文化知识,思考如何运用。简单的三步,让读书绽放无尽的魅力。

现在比较流行一个词,叫“整合”。读书,也可以整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将不同历史、不同地域的人物相互“穿越”整合,从对比中了解文化的差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整合,比如从课内了解王二小的故事,从课外阅读了解当时背景,甚至是八路军穿什么衣服等细节知识,历史与文化尽收囊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将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整合,比如运用课内外阅读知识,创作剧本,用写作消化阅读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将阅读、写作、艺术与文化教育基地进行整合,每一处景点都有“魂”,但孩子在游览参观时没有读出来,可用夏令营、采风活动等轻松的方式,引导孩子读懂景点,通过这种阅读的方式提升孩子的文化修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读书,书中的一些知识信息和道德信息储存在脑海中,再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孩子们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有想法想表达。作为家长,如果仅让孩子读课堂上那几本书是不够的,一定要让孩子多读书,在孩子头脑里建立起一个小小“图书馆”,装有一定量的好书,再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让读到的书,如清泉滋润心灵,如画卷表达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