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身在白云外

李陵:将军百战声名裂

身在白云外  · 简书  ·  · 2018-06-14 11:16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知道李陵这个名字,始于小时候看的一本叫《李陵碑》的小人书。

《李陵碑》讲的是杨家将的故事,内容是:宋大将杨业被奸臣陷害,在与辽军作战时兵败被围,在一座山上,他看见一块石碑,上有李陵的名字,他知道这个人是汉朝的一个将军,兵败后降了匈奴。杨业不耻当第二个李陵,就头碰李陵碑上,以全忠心。

那时,少年的我就认定李陵不是个好人。

02

后来,上中学时,看到一本父亲给姐姐买的《古文百则》,别的都印象不深,只记得我当时最喜欢的还是里面的两封信,一封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封是李陵的《答苏武书》,二书尽述两位作者的悲愤之情,文词精美,情怀饱满,令人读罢,心情激荡。

当然,经过多年看史书,现在,不仅了解了这两封信所涉及的这一文一武两位古人之间命运的牵连,也了解了这两封信本身的传序。

今天史学界的普遍观点是:《报任安书》确信为太史公之作,而《答苏武书》应该是后人的伪托,苏轼就认为“及陵与苏武书,辞句儇浅,正齐梁间小儿所拟作。”我觉得此作产生的年代迟到南北朝的齐梁倒不至于,应该还是汉朝人仿《报任安书》编的,假托在李陵名下。

虽然如此,我依旧认为《答苏武书》是一篇好文章,非小儿所作,而是大手笔,就算是编的,也编的很好。文中充分展现了李陵的复杂情感和人生经历,尤其是文中对战争场面的精彩描述,至今难见有出其右者。

03

那么,李陵到底是个什么人?李陵事件又是怎样一个过程,它又和司马迁有什么联系呢?

李陵,是汉朝名将李广的孙子。他精于骑射,又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汉武帝认为他有其祖李广之风范,先命他率八百骑兵负责侦察,后封其为骑都尉,领精兵五千,驻酒泉、张掖等地防卫匈奴。

汉武帝天汉二年,二师将军李广利统三万骑兵,出酒泉攻当时活动于天山一带的匈奴右贤王部。汉武帝本打算让李陵负责李广利的后勤保障,可李陵不愿意,他请求以自己所部五千步兵北进匈奴王庭,以策应李广利。汉武帝同意了。

李陵部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三十天,到浚稽山扎营。不日,匈奴主力三万骑兵围住了李陵,李陵防守得当,出击有力,单于大惊,急召左、右贤王部八万众围攻李陵。

李陵且战且走,匈奴不胜,且伤之惨重,单于便认为围着的是汉军主力,就准备退兵。不想,恰在此时,李陵部下一个叫管敢的人投降了匈奴,他向单于报告了李陵的情况,单于听说李陵所部现在只有不到二千人有战斗力,且箭矢已尽,又无外缓,便发全力进攻。

李陵陷危局,他叹道:“兵败如此,惟求一死!”手下军吏说:“将军威震匈奴,皇上不会让你死,以后可想别的办法归国,像浞野侯那样,虽被俘于匈奴,后逃回,不也没事吗?”李陵说:“你别说了,我不战死,不为壮士。”于是分兵突围,手下部将阵亡,他无奈而降,部众仅四百人回到国境。

图片发自简书App

04

李陵兵败之地实际上离边界只有一百多里,所以,边界上的人很快就把消息报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大怒。朝廷上,众臣也大骂李陵。

汉武帝就这件事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说:“李陵服侍母亲孝顺,对士卒讲信义,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危难。他长期以来养成了国士之风。今天他一次战败,那些大臣便攻其一点不计其他,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兵不满五千,却深入匈奴腹地,转战千里,搏杀数万之敌,他的战绩可比古之名将。他之所以不死,一定是想寻机立功赎罪以报朝廷。”

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这么赞李陵之功,明显是在贬低自己的大舅子李广利,于是就把司马迁下狱施以腐刑。

一年后,武帝悔悟李陵之败是因为无救援之故,便派使者去慰问赏赐了李陵手下逃回来的那些人。后又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去接李陵,结果,公孙敖无功而返。这也就罢了,他竟对汉武帝说:“听说李陵在帮单于练兵准备对付汉军。”汉武帝怒,令将李陵全家处斩。

后来,汉使至匈奴见到李陵,李陵问:“我以五千之步卒横扫匈奴,因无援而败,有什么对不起汉朝的?为什么杀我全家?”汉使说:“听说你为匈奴练兵了?”李陵说:“帮匈奴练兵的叫李绪,不是我。”

此后不久,李陵派人刺杀了李绪。因此事激怒了大阏氏,大阏氏要杀他,单于把他藏到了远处,大阏氏去世了,他才回来,并娶了单于的女儿。

05

汉武帝之后,汉昭帝即位,霍光、上官桀辅政,他们和李陵关系很好,知道李陵事件的是非曲直,就派任立政等去匈奴招李陵归汉。

单于招待汉使,李陵和另一个降匈奴的卫律也在座。任立政用目光暗示李陵,又几次故意把佩刀上的环弄到地上,暗示李陵可以“还”汉朝。

此后,李陵和卫律备酒席慰问汉使,席间,任立政故意大声说:“汉朝已宣布大赦,国内安乐,皇上年少,由霍光、上官桀辅政。”李陵明白他的意思,他沉默不语,后又不经意地摸着头发说:“我已成匈奴人了。”

过了一会儿,卫律起身更衣,任立政对李陵说“少卿,你受苦了,霍子孟和上官少叔向你问好。”李陵说:“霍公与上官大人可好。”立政说:“他们请你回故乡去,富贵不用担心。”李陵说:“我回去容易,只怕再次蒙受耻辱,无可奈何。”话未说完,卫律回来了,好像听到了他们最后这几句话,他说:“李少卿,贤能之人,大可不必只在一国居住。从前范蠡遍游天下,由余从西戎到秦国,今天还谈什么故园之类。”说罢,卫律告辞而去。

任立政回头问李陵“你也有这个意思吗?”李陵说:“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

一句话,当然不能化解千古忧伤,但很显然,李陵的心,早已凉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