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白水墨
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今天看啥  ›  专栏  ›  白水墨

初见莫高窟(一)

白水墨  · 简书  ·  · 2021-04-05 22:40


文/白水墨


世上最美的风景一定是最神秘的初见;世上最富有的土地一定是奢华暗藏的孤独;世上最幸福的人,一定是创造世间与守护世界并存的人。


今天是2021年4月5日,正是清明时节却不见细雨纷纷,风儿扬起的细沙扑面而来。空气里干渴的沙尘落在头上、眉间呈颗粒状的附在皮肤上,避着尘埃细眯着眼睛,水墨体验着大漠风沙初袭时温柔的样子。


这里是大西北水墨最后的一站行程,也是水墨探索信仰之路心愿的一个生命结点。来的时候水墨轻轻读了俩本书,一个是余秋雨的“苦旅”,一个是樊锦诗的“莫高窟史话”。俩位不同领域的专家,俩种不同风格的文字,吸引着水墨走进沙海浩瀚的大西北,又有缘走进神秘的敦煌莫高窟。


想要最近距离的触摸历史文明,还是要用心延着它的历史脉络,跟上它的脚步耐心倾听它向你走来的声音,这才是与它重叠打开神秘的最好互动方式。


水墨走进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先观赏了俩部电影,它记录了莫高窟有史以来的全貌略影,还有色彩斑斓的一些特窟全貌。用振憾俩字不足以表达水墨的惊讶和欢喜,这种全息全貌的现代化投影方式,不只完整记录了敦煌石窟的精美艺术之最,它的色彩和人物面部表情及特点的再现,那种精致与细腻如同看见作者在亲临其境作画的感觉。


影片结束,意犹未尽,水墨坐上大巴车来到向往的莫高窟脚下。此时,它真实又神秘的出现在了水墨眼前,空气中弥漫着大漠特有的沙雾风起,更增添了它的神秘和高贵。立在它的面前,让水墨想起了一位蒙着面纱的西域少女的画面。她的手里不只有观音菩萨的净瓶杨柳枝,她的手里还有着高僧们的法器法仗,她应有尽有……


她就是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座右铭,自汉代设郡以来,她成为屹立在敦煌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一座大型历史文明的见证,并呈现了各朝各代的民族文化自信,以及人们对信仰的执着与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盼。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后续带来的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古敦煌又受佛教的影响,吸引了大批古代艺术家们在敦煌建造了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佛教石窟,统称为敦煌莫高窟。


传说莫高窟开凿第一人,是一位叫“乐尊”的和尚,他受佛祖的指引,一路不辞辛苦的走到这片土地上。突然一道佛光普照的景象展现在他的前方,他相信这就是佛祖显灵的地方。于是他留了下来开始筹集物资,又请工匠来在这悬崖峭壁之中凿开了莫高窟的第一石窟。


“大泉河谷下幽深僻静,风光壮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修行圣地。乐尊也在这度过余生,一生宣扬佛法,普道众生。他认为“众生皆平等,人人皆可成佛。”


后来很多弟子们也在这大河谷开凿建造,但是都没有超过乐尊开凿的石窟,敦煌的人民认为后来者都“莫高于此僧”,于是便把乐尊首开的石窟命名为莫高窟,以此来纪念乐尊。”


水墨思考了很久,一路向西,终于走进了来之不易的莫高窟,以水墨的肤浅见解和悟性是写不全莫高窟的深度的。那些属于历史文明的精华更是水墨触及不到的软肋。无论怎么样,水墨总要把自己所思所想变成自己的文字,留在水墨曾经来过的记忆里,也是不曾辜负岁月带给水墨成长的积淀。也是水墨真心拥抱过、敬仰过莫高窟这座神圣不可侵犯的灵魂最高级别的殿堂。


因此,水墨就想用三篇肤浅的文字来表达心中对莫高窟的初见、走进与再见的仨个样子以及不同感受。样子好写,大家都是期待美好和祝福;感受却有些难度,每个人都似一尊佛,又似一尊魔,就像每个人对爱与恨的理解都不同。可能第二篇水墨文字要犀利一些,因为要真诚直面自己的心以及人性上的弱点。水墨喜欢这样的文字,在不糊说八道,不意淫自己的文字中,写真实的内心感受,才是水墨要写的文字。


即使肤浅,也是自己走过的心路;即使没有人阅读,也是一条自我洗涤灵魂的体验;即使写的引起误解和招来平台拒绝,也是水墨坚持写自己文字的执着不悔。


初见莫高窟,水墨就写了这么多废话,也是真实感受。也应了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再后来,该有多好……


20210405水墨心语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