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为学记

荐书|20分钟阅读一本书 —— 《高效阅读》

为学记  · 简书  ·  · 2019-03-16 13:27

本来对这类方法论的书籍比较谨慎,可巧看完这本书是在从公司回家的一段地铁里,正好也差不多20分钟,所以还是写写读后的一些收获。

这本书的序略显冗长,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形成这套高效阅读方法之前的人设是这样的:“阅读和英语都很弱的我,如何做到一年阅读500本商业管理类英文书籍?”,直接进入后面的干货。

笔者总结为,一个阅读概念 四种阅读方式 五个阅读步骤 一张知识图谱。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一个阅读概念 —— “共振阅读法”

所谓的“共振阅读法”就是让自己与作者所写的这本书之间产生共鸣,从而引导出自己内心的声音以及被隐藏起来的才能。

世界知名的丹麦科学记者托尔·诺里特朗德在他的《使用者的幻觉》(The User Illusion)一书中,就曾提及过大脑分别在“有意识”与“潜意识”状态下处理信息的速度。相对于大脑在“有意识”的状态下每秒40比特的处理速度,“潜意识”状态下通过感觉器官进行的信息处理速度能够达到每秒1100万比特。也就是说,通过向大脑输送无意识的信息资源,可以让我们以27.5万倍的速度来处理信息。

所以心理学研究有助于人们发掘自己的潜能。速读的有效性可能超出我们原来的想象。

02 四种阅读方式

通读、速读、泛读、精读

作者强调读书目的性的观点,比较认同。对不同的读物需要不同的方法。

以上四种读法的顺序也是有浅入深,由点到面到线。

我理解通读和速速两种方式可以快速了解书中的一些观点概念,但如果要拓宽视角就需要泛读和精读。慢读,记笔记时,手 脑与眼的同步能加深对知识点的串联和深度分析,因此记忆更深刻。

03 五个阅读步骤

共振阅读法中的5步共鸣:

步骤0:接触书本,明确自己的目的。

步骤1:通过随意翻阅,让大脑“下载”信息。

步骤2:在三栏表格中绘制曲线。

步骤3:从曲线中感兴趣的那一页上摘出单词。

步骤4:凭着感兴趣的单词,带着问题去阅读。

步骤5:基于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想法,制订出行动计划。

这几个共鸣步骤简单来说,就是先确定阅读的目的,然后调整好自己的呼吸,接着随意地翻阅,再以“三幕剧”的结构去阅读,最后感应到书中的“能量”。

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蒂姆·英戈尔德博士曾说过“线条就是故事”。他认为,很早以前的旅行家们会一边旅行,一边绘制地图。然后在酒馆等一些人群聚集的场所,拿着这张地图像讲故事一样告诉大家这趟旅程中的所见所闻。随着时代的变迁,不知从何时起这种行为就演变成了“绘制线条”的行为,进而又变成了我们在创作时的故事线。

伦敦商学院的琳达·格拉顿教授曾指出,要想在今后的时代中生存,就必须从以往那种对所有事物都仅仅只是肤浅了解的“通才”,转变为精通各专业的“跨界专家”。

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当我们记录完所有的内容之后,再看一看绘制出的“共振地图”。只有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金钱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

在信息化社会,“速度”则意味着一切。而如今,我们正在从“信息化社会”向“知识创造型社会”过渡。

比尔盖茨平均每天有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是用于阅读的。到了周末,则会投入更多的时间。他家中设有私人图书馆,藏书超过1.5万本。

盖茨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每周至少会看1本新闻周刊,而且是遍览其上所有的内容。他曾说过,“如果我只看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或商业相关的内容,那看杂志前的我与看完之后的我,又能有多大的变化呢?

04 一张知识图谱

除了第三部分金字塔分析,上面这张图谱是作者为了拓宽商业知识领域而画的。

我理解类似于给自己建SWOT分析,在某个领域里已知和未知,方法和实践全部罗列出来,并一一补足。

05 总结

(1)20分钟阅读不是囫囵吞枣,目标清晰才能读有所获。

(2)专注度能弥补没有仪式感的环境干扰。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过 画过 更要通过自己的大脑输出,写读后感。

(4)最后,将所读精华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才是真正的高效阅读。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