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浩_73c4

此心安处是吾乡

浩_73c4  · 简书  ·  · 2019-05-16 21:22

        苏轼的友人王定国有一名歌女,名叫柔奴,她眉日娟丽,善于应对,其家世代居佳京师,后王定国迁官岭南,柔奴随之,多年后,复随王定国还京。苏轼拜访王定国时见到柔奴,问地:“岭南的风 土应值不好吧?”不科柔奴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闻之,心有所感,说填调一首,这首词的后率间是:“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苏轼看来,偏远荒凉的岭南不是一个好地方,柔奴却能像生活在故乡京城一样处之安然。从岭南归来的柔奴,看上去似乎比以前更加年轻,笑容仿佛带着岭南梅花的馨香,这便是随遇而安,并且是心灵之安的结果了。


      “此心安处是否乡”,多么好的-句话!柔奴身处荒僻之地,她也没有痛苦、绝望过。身休的漂泊固然愁苦,可是倘若有一颗安定 平利的心,那么在这世界上就绝不抓凄:她不需要别人来为她营造种家的氛围, 而是靠内心的温暖,找到了许许多多世俗家庭中都没有的勇气与温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顺境抑或道境,无论富格成者贫穷,都要找到个让自己心安的支点,那是你幸福的根源所在,是安妥你灵魂的精神家园。


      在现代都市里,城市空间不断膨胀,生存压力不断增加,而人的心灵空间却不断缩小,小到不能存放自我的灵魂。当穿校于城市中的混凝土建筑时,城市的高楼大厦遮住了我们的视线,更封锁了我们的心灵,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群。灵魂缺少了自由飞翔的勇气,人们不停地在都市穿行,而在灵魂深处,却没有精神意义上的家阳,或许当早出的那刻,灵魂已开始游荡。当傍晚来临时,拖着疲倦的身心回到家里。再一次把自己封有起来。在漫漫黑夜中,游代的灵魂并没有停止在灯红酒绿的背后,再也找不到灵魂驻足的空间。

当人们在不停地寻找情感的寄托时,希望有一个心灵长久的驻足地。 何不解开心锁,以种达观的心态面对人生,那么,蓦然回首会发现,任何处便是在放心灵的家园,此心安处是吾乡。

浮躁的都市中,匆匆行走的人们,似乎没有片刻的驻足。迷茫的眼神中充斥着无奈。颗心何处安放, 游弋的灵魂,不知何处栖息。而游走在无数的都市中,却没有自己精神上的驻足地。内心深处才知道,这些原来是别人的。古人云:“储水万担, 用水一瓢;广厦千间,夜卧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贪欲无用而有害,当正心诚意,追求精神的富足。

心安,须常成浮躁之心。心浮气躁,则易失心智,使人难以做出正确的决断,不能平心静气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或急功近利,随波逐流。

心安,要放弃非分之想。有的人梦想鸣惊人,-步登天,总是恨职位低、恨收入少,就是不知自己几斤几两。非分之想,表面上看是心态的问题,实际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事关人生的根本。一些人或为名所累,或为利而忧,或享乐至上,或以丑为美,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了这样那样的弯路,关键就是没有将人生的方向把握好。每个人都应当正确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得意时不忘形,落晚时不沉论。宠辱不惊,静看花开花落;得失无意,漫随云卷云舒。这才是应有的境界和胸怀。正如白居易所言:“我生本无乡, 身安是归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