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张喜朋

上海第33天

张喜朋  · 简书  ·  · 2019-11-17 20:43

上海第33天,距离2020年还剩下最后的45天。

和一位朋友聊天,说到时间管理在线教育。他说时间管理对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来说,是一个很急迫而又漫长的问题。

目前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浮躁的时代里,人人都渴望快速的改变自己,但改变自己却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不及见证时间的沉淀,慢慢就会变得焦虑和浮躁。

我今天在思考,在这个急躁时代里,我们究竟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定位,才能更好的生活,活出自己呢。

记得初中的时候,背诵过《岳阳楼记》,当中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乃至其它内容都忘了,唯有这句话记忆犹新。就是这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大概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现了处事深远与豁达胸襟的一种处世智慧。

这句话我感觉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很适用。这个说到底是古人的智慧,那我们该如何去做是重点。很多道理如果不能转化成行动,那也没有任何意义。

如何让自己能够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找到自己,我总结以下4个方法:

1. 积极主动

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和他人的看法,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多思考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在把注意力都集中到那些无法做到的事情。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的含义和这个主题正好吻合。

2. 活在未来

不要整日沉湎于过去的悲伤和悔恨当中,你的现状就是过往积累的结果。与其沉湎过去,抱怨现在。不如把握好当下,努力的改变未来。

3. 自我管理

就是自律,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自律者才能得自由,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去做什么。

4. 反省

每天进行复盘,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今天有没有区分能控制与不能控制的事情?

是否沉湎过去,而忘了注视未来?

有没有对自己严格要求?

按这四个方法每天去行动,去思考,就能更好的和这个时代相处。

现在面对问题时我喜欢去思考,去关联。我去想这个问题,在其他地方能不能找到答案。有没有哪些人经历过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解决办法的。我相信是有的,所以现在也一直坚持这么做。

我一直鼓励身边的人,要遇到问题要多思考,自己一定要养成动手去找答案的习惯。

找答案这个过程就能够锻炼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一旦你真正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你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甚至终生难忘。

上海第33天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