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举办的关于《孟子》中的“羞恶”主题的学术讲座的综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讲座基本信息
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主题为《孟子》中的‘羞恶’。讲座时间为2024年6月13日晚18:30,地点为前主楼A806会议室。主讲人为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宋晓竹老师,主持人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章伟文老师,王楷老师担任与谈嘉宾。
关键观点2: 讲座内容概述
宋晓竹老师主要剖析了“羞恶之心”这一概念,区分了“羞恶之心”与西方当代日常理解的“shame”,并探讨了“恻隐之心”在英文世界中的含义。同时,她对“羞”与“恶”做出了辨析,并介绍了朱熹对“羞恶之心”的理解。此外,宋老师还从社交关系的心理机制、共同体成员的心理状态等方面分析了“羞恶”在具体情境下的含义和作用。
关键观点3: 讲座的探讨与回应环节
在与谈环节,王楷老师探讨了中国哲学国际化的问题,并认为宋老师对于“羞恶”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章伟文老师提出了回到“仁义内外”的观点,而宋老师回应了社会心理的机制与个人道德规范是不冲突的。此外,同学们也积极参与了讨论,就相关问题向宋老师请教。
关键观点4: 讲座的意义和影响
本次讲座为师生们搭建了一个探讨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交流平台,为大家思考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儒学的国际化等问题带来了新的启发。参与的师生从本次讲座中汲取有益的精华,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添砖加瓦。
文章预览
《孟子》中的羞恶 讲座综述 2024年6月13日晚18:30,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学术讲座——“《孟子》中的‘羞恶’”顺利举办。作为“辅仁中国哲学”系列讲座之一,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宋晓竹老师担任主讲人,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章伟文老师担任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王楷老师担任与谈嘉宾。讲座在前主楼A806会议室举行,各位老师、同学们积极参与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以全英文方式进行。宋晓竹老师首先剖析了“羞恶之心”这一概念,并区分开“羞恶之心”与西方当代日常理解的“shame”,阐述了“恻隐之心”在英文世界中的含义。宋老师对“羞”与“恶”做出了辨析。并谈到了朱熹对“羞恶之心”的理解。朱熹认为,“羞”是“耻己之不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