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但行耕者

带着历史感解读社会发展小趋势

但行耕者  · 简书  ·  · 2019-01-06 23:11
变量

01

一直在得到APP里面听《何帆读书俱乐部》的课程,觉得讲的很好,也读了他的《大局观》一书,也觉得很不错。今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中,他的新书《变量》被重点推荐了,我第一时间也抢了一本,花了两天快速读了一遍。

本着不动笔不读书的精神,把读书心得做个记录,以求加深理解。

02

本书的脉络很清晰,总结来就是3个大趋势(慢变量),5个小趋势(快变量)。

三个大趋势

如果你观察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只要去看三个最重要的推动力就行:工业化、城市化和技术创新

中国过去只有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工业化带动了第二产业,城市化带动了第三产业,而技术创新改变了所有产业的面貌。

当我们悲观的时候,我们就想想看这三种推动力是否还在。

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工业化没有停止,城市化没有停止,技术创新也没有停止。这三种慢变量一旦打开就无法合上,它们就像三股洋流,会继续把我们带到很远的地方。

五个小趋势

1)大国博弈

2018是一个新的转折点,美国已经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当一个新兴大国赶超一个霸权大国时,在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时,国际格局会出现巨变。

中国人就像早上赶着去坐公交车的乘客,最关心的是否能够挤上车,大家像潮水一样拥挤着往前冲;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已经在车上的人,他们不愿意全球化和技术进步速度太快,让人太眩晕,他们想让车慢下来。

经济增长会影响国民性格,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人们会更乐观、更自信、更积极向上、更开放包容。从民众的角度来看,中国消费者对技术创新的接受程度显然比西方消费者更高,更愿意尝试新生事物。

在人类历史上,人工智能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力可能是一个量级的。美国和中国在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时候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而中国更有可能变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智能的社会试验场,当然也会比别的国家更早地遭遇人工智能社会的风险。

2)技术赋能

讲述了一家在新疆做农业无人机的极客企业的故事。

最具生命力的新技术总是出现在无人地带,它们不是有院士评选出来的,而是在市场应用中成长出来的。

我们判断技术发展的前景是,不能只看技术的先进程度,而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应用场景。

2018年,关于技术发展路径的讨论引起了全民关注,中国到底应该集中全力补核心技术,还是应该扬长避短发展应用技术呢?

事实上,促使福特汽车真正崛起、促使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家”的革命性创新并不是发动机这样的核心技术,而是流水线这样的应用技术。

在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成功经验是找到了流水线;在信息化时代,忠国经济要想最终胜出,要靠“群众路线”,采用“穷人的创新”,通过整合创新、流程创新、颠覆性创新来实现三级蛙跳。

中国目前还有2个独特的优势:

  • 1)工程师红利:中国教育培养的大批理工科人才;
  • 2)市场红利:足够大的市场,快速试错、快速研发迭代的机会。
3)新旧融合

互联网行业曾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传统行业,但在2018年,互联网行业自己也步入深水区。在一些传统行业的坚硬城堡前,互联网的一些轻型武器也有无用武之地的时候,而如海尔、传统汽车行业的绝地反击,反而爆发了更大的力量。

老兵不死,他们只是穿上了新的军装,改变了作战方式,他们正在悄悄地积蓄力量,很可能会从人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绝地反击。

4)自下而上

从长期来看,城市的发展应该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力量能够维护城市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激发出普通民众和基础社区的创新。

"多核城市"是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在扩大,但也在“收缩”,收缩后更精致、更宜居。

2018年,人们最关心的是房价是否出现拐点,但从长时间段来看,更值得关注的是城市化的观点。未来的城市将深受互联网影响,城市空间布局会跟过去有很大不同。

“位置、位置、位置”的传统房地产金律很可能不再适用。城市正在从“碳基”城市转变为“硅基”城市。

5)重建社群

讲了北戴河的阿那亚小群和四川偏远山区范家小学的故事。

在一些城市或乡村,人们正在自发组织、自发生长,发挥人的社会属性,发扬人性善的一面,重建社群,共创和谐、平等、美好,有生机的社群生活。

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学,在摆脱了必须考大学的束缚下,反而化劣势为优势,无意中采用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群最快乐、最自信的孩子。

未来最成功的人是终身学习者,一个即使没有上过大学的孩子,如果保持TA的通透和达观,也都会收获一个充实、快乐的人生的。

03

最近,伴随着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也出现了一些非议,说罗振宇是一个地道的商人,披着知识服务的外衣,向焦虑的中国人销售权健式的精神保健品。

也不知道这些人是否认真地听了其中的课程,还是他们自己真的已经水平很高了。但作为一个普通听众来说,我非常反感这种说法。

我国的教育体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不管是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素质都是缺乏的。大部分人一路读书过来,即使读了博士、硕士、MBA等,知识体系也还并不开阔。对于毕业后参加工作的人来说,,市场上系统性的学习资料也并不多。

得到推出的一些课程,我听下来大部分都还是质量上乘的,非常适合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人们。

真的想不通这样的一件好事,为什么还招来了那么多的质疑?

  • 说:课程太皮毛,是励志鸡汤,不够系统?--大多课程选的可都是国内外最新或经典书籍为基础的。学习者东西,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把大家吸引到这些经典书籍上来,就已经是功德无限了,谁还能掰着馒头硬给人喂下去不成?
  • 说:传播焦虑,制造恐慌?--终身学习已经是共识,在这个科技发展这么快的时代里,封闭保守,混吃等死就是好事?
  • 说:打着知识的旗号,干着赚钱的勾当?--“君子固穷乎?”我看这是患了红眼病了。看到别人通过自己的知识获得了财富,心理就不平衡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分子才更应该赚到更多的钱才对的。

如何帆、吴军、薛兆丰、万维钢、熊逸、王烁等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我个人收听了以后还是觉得受益匪浅的,我相信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在传统体制外,影响和改变着中国。

其实,他们的行动也应该算是小趋势之一的。

04

在这本书里,何帆老师发了一个宏愿:花30年的时间,写一套像《光荣与梦想》一样的书,记录中国的社会变化,带着历史观来看待当前发生的事情

仍然有人质疑做秀,但我还是坚定不移地被这个初心感动了。向以何帆、许小年等一批经济学家们致敬,看过他们的文字,就会被他们的客观和深刻所折服。但他们也是平凡人,不是圣人,质疑者们如果是拿圣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那谁都担当不起。质疑者们最好拿出作品来说话,拿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来,而不是仅仅发表发表评价。评价容易,做事很难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定会需要在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来总结和反思这个时代的新事物,寻求规律,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发展带来指导。就像当年亚当-斯密写的《国富论》,对后来的经济运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无论何帆最后的这套书会成为什么样子,我都会投上自己的信任的一票,致敬一个学者一直不停地在为中国发展做思考,致敬一个教授不辞辛苦的全国各地做实地考察,致敬一个愿意拿全部余生来做一件事的人!

小趋势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