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鹰扬云飞

戊戌中秋既望万松书院游记

鹰扬云飞  · 简书  ·  · 2019-08-11 09:36

西湖畔凤凰山麓,有万棵松立青山岭,仰慕已久的万松书院即在此处,大儒王阳明晚年曾讲学于此,并有《万松书院记》传世,中秋一过即择半闲日游揽湖山之胜并追慕先贤之风。 由南山路转至万松岭路,顿感不同,少了湖畔的游人和车流,两边合抱的枫杨树衬托这这一方的静谧,过革命烈士纪念馆后即到书院。正门口浮雕下的两颗大树一立一卧,青苔花草围绕,颇具意境。拾级而上,秋风送爽,院内安静祥和,可驻足仰望回首俯瞰,真乃一静心读书的佳处,绿丛掩映中有一白墙朱漆门,匾额题“万松书院”四字,进入即见泮池和品字三牌坊。

品字牌坊位于书院中轴线的下端,三个牌坊排列成品字形,寓“人品”和“官品”之意,三个牌坊正面各书“万松书院”、“太和书院”、“敷文书院”,明弘治年间初创时名万松,历经明末清初战乱,清康熙初年复立名太和,康熙南巡时赐名敷文,历经动乱战火,屡废屡复,可叹可敬。万松书院现有建筑也是2000年前后旧址复建,自清末起离乱纷纷至上世纪90年代此处已为荒草丛生的一处遗址,仰圣门处有石碑记录了当代的重建历程。 书院现有主体建筑呈左右对称结构,经仰圣门、毓粹门进入庭院,前方明道堂,左由义右居仁二斋,站在中庭静静感受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明道堂正门口楹联为清末大儒曲园老人俞樾为书院所作:倚槛俯江流,一线潮来文境活;迎门欣湖绿,万松深处讲堂开,江、湖、山、松之景俱入其中。明道堂后的楹联为曾任浙江巡抚的马新贻所作:两字仰奎章,二百年雅化作人,幸如今偃武修文,依旧重华日月; 万松留讲院,东西浙英才乐育,愿多士读书经世,增光有美湖山 ,称赞书院的教化之力。

品字牌坊位于书院中轴线的下端,三个牌坊排列成品字形,寓“人品”和“官品”之意,三个牌坊正面各书“万松书院”、“太和书院”、“敷文书院”,明弘治年间初创时名万松,历经明末清初战乱,清康熙初年复立名太和,康熙南巡时赐名敷文,历经动乱战火,屡废屡复,可叹可敬。万松书院现有建筑也是2000年前后旧址复建,自清末起离乱纷纷至上世纪90年代此处已为荒草丛生的一处遗址,仰圣门处有石碑记录了当代的重建历程。 书院现有主体建筑呈左右对称结构,经仰圣门、毓粹门进入庭院,前方明道堂,左由义右居仁二斋,站在中庭静静感受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明道堂正门口楹联为清末大儒曲园老人俞樾为书院所作:倚槛俯江流,一线潮来文境活;迎门欣湖绿,万松深处讲堂开,江、湖、山、松之景俱入其中。明道堂后的楹联为曾任浙江巡抚的马新贻所作:两字仰奎章,二百年雅化作人,幸如今偃武修文,依旧重华日月; 万松留讲院,东西浙英才乐育,愿多士读书经世,增光有美湖山 ,称赞书院的教化之力。

明道堂之上为大成殿,依古学宫旧制,供奉孔子及四配享(颜、曾、思、孟),庭院前有曾唯、颜乐二碑亭,立康熙御笔“浙水敷文”字碑,赐名题字可见时任统治者对于江南文化之重视,收江南士人为己所之心。

大成殿后方为“万世师表”祭台,系民国祭孔遗留旧物,颇具中西合璧之风格,左右罗马式廊柱,中间欠入石碑,碑上隐约可见孔子线条画刻。

祭台旁有台阶可上山,山中有一亭曰观风偶憩,可静坐沉思听松涛观照内心,沿山脊石路继续前行至石林为书院最高处,可惜是初秋时节树木葱茏无法俯瞰西湖,石林设计巧借山石之形,小路穿插其中,石头或嶙峋,或似削,间以古藤缠绕,形态各异,可供想象,颇有顽石之乐,险处曰留月崖,至月明之时,林中石下月影斑斑,应是留月之意。继续往下为存诚阁,曾为书院藏书之处,现为依石而建的二层建筑,登临二楼左遥望西湖,湖中三潭隐约可见,堤上树木依依,右观杭城的现代化高楼大厦,周围空无一人,听鸟鸣啾啾,顿感这是我一人之世界,心与景交融,时物我两忘之机,真乃一登临佳处。存诚阁旁颇多石刻,看来古人来此游玩,亦是感慨万千,流连忘返。


存诚阁往下见湖亭,为书院观湖最佳处,可待冬日树木萧疏时再来观临,亭中有乾隆御笔“湖山秀美”,应是南巡时登临感慨此处真乃湖山胜地。

行至山脚下遇蕃客墓,系自唐以来西域穆斯林客居杭州所葬之处,年代人物已不可考,大部分墓已经深埋地下与巍巍青山融为一体,唯有三座墓碑露出地面,其历经千年,桑海沧田,时移世易,曾经的异邦已经成为其后人的父母之邦,其文化也成为了博大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白云本无心,卷舒长自洁。影落一鉴空,可浣不可涅。鸢飞鱼跃间,上下居澄澈。此意难与言,览之自怡悦。到了山脚下的浣云池,自然想起了白居易这首颇具禅意的《浣云池》,站在小石桥上,仰观白云悠悠,近看青松林立,俯瞰鱼游于渊,浣云亦是浣心,可得明心见性之理于其间。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