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墨色柳黛
独立编剧导演 在豆瓣阅读连载小说和游记曾以墨色柳黛为笔名在时光网《少年文学》等网站和期刊刊登文章参与编剧电影《扶贫主任》,央视三套《我的艺术清单》等自编自导剪辑独立电影《风之姗姗》观看地址: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EgGh9nr5IyUWkfqbKyiyQ 密码: 4wv9作词监制制作主题曲《唱给风的歌》播放地址网易云音乐:https://music.163.com/#/song?id=865047623&market=baiduqk努力以坦然、真诚地态度对待文学和艺
今天看啥  ›  专栏  ›  墨色柳黛

中国文化中的磅礴口腹欲

墨色柳黛  · 豆瓣  ·  · 2018-03-23 11:28

早听长辈说,野菜比市场菜营养好上百倍。这也算是普遍流传的一种说法,甚至十分深入人心。每年春天,田间地头,甚至马路边都少不了埋头挖野菜的。

我对野菜谈不上喜欢,甚至有些厌烦情绪。这可能可以追溯到中考结束后,我在家睡懒觉,但却被姑姑三番五次叫起来挖苋菜。可蒜蓉清炒地苋菜却有着兼具了毛绒的粗劣和厚实的肉质两种令我颇感不适的味觉体验。及至与父母踏青,走得好好的两人注意到田里零星的婆婆丁便双目放光两股战战,我就要发声恐吓他们。

“可能会吃了有毒的草,可能光忙着摘菜忽略了磕磕绊绊,也可能把景观带破坏了。”我总落下“管得太宽”的埋怨。

但从新闻中,却时常能够得知写路遇野果偏要采来吃而引发悲剧的真人真事,领着孩子随便在路上走就能瞬间上树摘果喜悦分享,最终却双双进了医院。除此,科学也有论证,野菜之所以变成野菜了就是因为在种植和营养上不敌市场菜才被淘汰。平时尊随着专家饭后吃一个梨可保肺部平安的人这时却要当没听见了。

但中国人,真的自古对吃便有着着魔一样的欲望和执念。喜欢捡到东西就吃,而把野物神仙化自是古已有之。

《镜花缘》第九回,唐敖林之洋在奇人多久公的带领下进山吃山。吃得了一尺长入腹能饱一年的清肠稻,骑小马的小人,捉住即吃,走走停停,随手抓随便吃,山里的鸟木虫鱼都有仙气,三人生怕误了仙缘,唐朝吃货们像个无底洞似的往嘴巴里拦,胃袋里塞。及至后来行船,将一个妙龄少女打捞上岸,也差点给下锅煮了吃。吃欲迷眼,画面血腥,令人嗟叹。也许在神山一通野味将嘴巴给吃乱了?三人吃着燕窝,不觉美味,精神物质上都将它当粉条子对待。这应该是作者对当时社会上王宫贵胄饮食奢靡成风不讲内涵的一个讽刺,为了面子,猎奇而吃,早超出了身体基本需求。

中国一线诗人的诗词中也不乏对吃之颂扬。李白要“呼儿将出换美酒”,苏轼要“火候足时它自美”,甚至自发研制了一整套菜谱。这在别国的一线诗人的诗歌中是不多见的,他们就喜欢吟咏爱情,山水,历史沧桑,人文崛起的困境……这些都是不能吃的,而和歌也仅仅将代表美好高雅意象的词汇做了用红豆和糯米各种排列组合的和菓子的名字。

《红楼梦》中对官府饮食情况的描写便更加细致,什么神奇绝妙的深加工菜品都能出现其内。细致程度也让今人复制出贾府菜单。一方商家热热闹闹的准备,另一方却只见少爷小姐们吃得油腻难受了整日嚷着没胃口,而老太太想喝口清淡的粥这个简单愿望都不能实现。

除此,我们也喜爱自诩别的民族都不如中华民族会吃。几年前跟着中国《舌尖》的热度想要同样做一做热度弄潮儿的英国《舌尖》让大家看了笑话。那些终日寒凉的地区确实没什么值得人称道的美食,在英国古典小说中也见不到比烤馅饼更复杂的菜。一些国度,的确不怎么善于对食物深加工,西班牙吃了那么多年烩饭却不见他们将米做成粉再盖些浇头。中国人也总笑,那些金发碧眼的洋鬼子只会大口吃肉,那么好的肉用酱油炖一炖配上米饭该多好?

中国人吃饭是喜欢宽汤的,在面条汤里捞,在小龙虾汤里捞,在各种煲里捞,大家的筷子搅拌在一起,才显得热乎亲密,饭也变得更加香味四溢。也能够在平凡食材中做道场,食材不丰富,就是两根黄瓜,易中天也能演绎出“宝马雕车”的丰富感。

主流知识分子派在文学上如此对吃诉诸和反射。通俗文学派对吃之描述也不马虎。武侠小说中,除了刀枪剑戟外,还有丸散膏丹。甚至二十年前,金庸在大学生中被疯狂推崇时,有重点大学的同学颇为得意能够倒背如流书内的各种毒药配方,倒是让人看出了重点大学的学子那不容人小觑的记忆力。

“满眼尽是吃”有时又反应了些地理历史的悲凉,中原的确不算是个风调雨顺的地方,每每干旱洪涝导致饥荒,饥饿的人们就要流离失所,四处乞食,讨饭,挖野菜,吃观音土。执着于田间野菜的大爷大妈折射出早年副食贫乏的景象。

在中国古代吃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小事情,春秋,只有上层的“肉食者”有吃肉的条件,而孔子收学费也接受肉条,可见肉之珍贵。战国,普通人只有到了七八十岁才有吃肉的权利,及至到了唐代,根据杜甫“稻米流脂粟米白”也可对当时人主要饮食结构做一二了解。即使从宋代开始出现圈养现象,一直到清代,吃肉对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个奢侈。而中国古代传统讲究的便是鱼肉蛋奶,要可着老人先吃,口头理由是防止儿童因营养过剩而早熟。但这实则是食物匮乏,生产力低下的一个反映。所以,在中国古代,代际的对峙是用“孝”字对残酷和激烈的现状做了消减遮盖的。

即便迈入现代,中国人也没能免去饥饿的事实,恐慌便也深植内心了,甚至有点一谈吃就不能淡定。

饭到嘴边岂有不张嘴的道理?为吃可形体变形龇牙咧嘴,目光僵直精神扭曲。穿着短裙却将腿翘在另一只凳子上等位的女孩,一边走一边嗑瓜子的男孩。人们可四处移动着吃,漂流着吃,你喂我吃,我替你尝。在公交内,地铁上,与人脸贴脸也不忌惮让人看见口腔最深处的虫牙。

而长期困苦者一旦上位便总也吃不够,变着花样吃,中午吃完想着晚上吃,前面挂着挥霍过度的干尸也不能以儆效尤。姐们弟兄为了吃勇闯禁忌并且乐此不疲,在朋友圈内每一个如何将周黑鸭以及话梅成功避开海关耳目送至海外亲朋好友嘴边的故事都能激起人们激情似火经久不息的讨论。每一个出门旅行者那塞满泡面的行李箱都能成为一段佳话。

如今更是大肆宣传“吃”的年代,不仅讲中国人最会吃,宣传吃的量也惊人。广告宣传常常打出“XXX这样做,母女为吃反目”“男朋友在我的严刑逼供下交代了又便宜又好的车厘子在哪里买来”“吃得停不下来”“本来没食欲,这样做,吃了两碗饭”……

饥饿感的长期恐慌下,人们不愿意面对很多病症实则源于营养过剩。但是公众依旧缺乏正确引导的指导。我们只能从主流媒体得知吃什么能补什么,吃什么能治什么,却对个体差异摄入量不得而知,对正确搭配不得而知。常常是认为小米粥好便每顿喝上一海碗,苹果好就吃一斤,核桃好也集中补充,草莓新鲜也一口气吃半斤。以至于胃部菌群供不上消化食物,产生散发臭味的废气,很多人以为自己得了什么怪病,终不肯从营养过剩上找原因。

在一部漫画中看到一个叫做“饿鬼地狱”的词汇,就是长期饥饿的人一旦接触食物就无法停止进食直到撑死为止,是不知饥饱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财阀的本家因为人手不足,工作多年的女佣从老家介绍了个孩子来。之后,家中发生诡异事情,很多夜里起来到厨房喝水的人都看到一个少女抱着饭锅,疯狂吃饭。本家人都以为自己看到了妖怪,但只是女孩早年有过饥饿经历,一旦碰到食物就无法停止进食。故事内另一个破落贵族后裔的女孩,因为母亲少女时代家族还衣食无忧,完全没有忧患和忧愁,整日就是买衣服,去高档餐厅,家中停水停电都不在意。但贵族少女因为四岁时,家道中落,又因为母亲不做饭,常常在学校饿晕,便对食物有强烈执念,她对本家人对食物无所谓的态度感到惊奇,对自己对食物的强烈在意感到羞耻。

至此,便要吃遍山间草地,湖泊海洋,更以此为乐,也将就地刨食变成一种生活乐趣。秋天,成都的广播都要提醒背着竹竿上街打白果的老人家:“那可是登记在册的自然遗产,一碗白粥奢侈得很,吃了满嘴的自然遗产。”大家都被逗得上气不接下气。

礼仪与真性情到底是否违背?

胃饱饱的了,精神也得饱饱的才好。


最后请允许我宣传一下自己的新书,谢谢。

简介:

2008年当李宁手持火炬飞上天空,陈珠满携二十五万公款消失人海

带着年轻的情侣的缥缈的梦和愿

2016年的春天,她带着疯狂不羁飞到了浪漫的夏威夷,邂逅了年轻夫妇

基金讲师黄陈生在三亚的浮华光影中捕捉了她

新夫南生于威基基海滩追逐她

三个男人,一个女人,盘旋缠绕

什么是爱?什么是罪?什么是罚?

链接:https://read.douban.com/ebook/42063658/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