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牛油果进化论

性取向背后的秘密

牛油果进化论  · 简书  ·  · 2018-07-25 14:53

近年来,腐文化盛行时就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你之所以还喜欢女人,是因为还没遇到你心动不已的男人。放下偏见,去追求真爱吧!”现在回头看看这句话,虽然不知道“偏见”是否依然还是偏见,但同性恋的问题早已被社会各种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备受关注或许有还稍微有些敏感的社会热点。然而,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早就对此有所关注了,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月光男孩

传统观念上,遗传学认为性取向与基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得到了许多科学研究的证实。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人员对若干同性恋兄弟进行研究,分析确认X染色体上的某个区域确实对性取向有影响,也确认了8号染色体上一些DNA会左右男性的性取向。X性染色体长臂顶端区域有一个叫做Xq28的基因,它除了与性向相关外,也和高度近视有关。

性取向和激素分泌之间也表现出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朴茨茅斯大学(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Dianna Fleischmann博士的一项科学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女性体内的孕酮激素高低对性取向有直接影响。对女性来说,体内孕酮激素水平较高的话,成为同性恋者的几率就越大,对同性的关注度也越高。作为一名女生,如果你平时对自己身边的女生带有欣赏的眼光,并且希望跟她们多多接近的话,原因也许就在这里哟。

不管是基因说还是激素说,这两种解释都有理有据,被学术界接纳和理解。但如果我告诉你,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喜欢做的游戏也悄悄影响着你将来喜欢男生还是女生,你能接受吗?

图片来自Science

剑桥大学心理学家Melissa Hines带领着她的团队观察记录了4500个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十五年,希望能从能揭示了性取向背后的秘密——幼儿时期接触到的玩具对人性取向起到的作用。

在介绍Hines的统计方法之前,先普及下文中的两个概念——“男孩游戏”“女孩游戏”。举个栗子,比如卡车、手枪、摔跤等有一定“暴力”,“刺激”元素的游戏通常是男孩子比较喜欢的,称为“男孩游戏”;相对的,芭比娃娃、房子、办家家等这些比较“温柔”的游戏是“女孩游戏”。接下来我们就看看Hines是怎么统计的吧。

典型的男孩游戏:游戏机(图片来自GameSky)

Melissa Hines的研究是建立在早期研究之上的,之前的研究多在方法、取样上遭人诟病。他们研究的样本数量太少,或是只研究同性恋人群,将同性恋人群的自身回忆收集成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往往显得片面、不够客观。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Melissa Hines从1991年和1992年出生的婴儿中抽取样本(2428个女孩和2169个男孩)。当这些婴儿成长到2.50, 3.50以及4.75岁,家长们需要报告他们孩子的游戏和生活习惯。例如,当宝宝成长到两岁半,妈妈们会收到一份调查表格,表格上分别列举了典型的“男孩游戏”、“女孩游戏”各12项。随后妈妈们需要根据宝宝近半个月的表现评分(五分制,1分代表很少玩,5分代表经常玩)。

Hines得到了父母记录的游戏报告,并对他们1到100的分数打分,较低的分数意味着喜欢“女孩游戏”,更高的分数代表更偏向“男孩游戏”。这样,Hines就有了宝宝们婴儿期喜欢的游戏数据啦!

当这些小朋友们成长到15岁,他们将采取不记名的方式汇报自己喜欢男生还是女生,同样采取5分制(1分代表100%异性恋,5分代表100%同性恋)。

Hines将父母记录的游戏报告与孩子们15岁青春期实际的性取向结果相比较得到了以下面的频率分布。原文中一共有三组图(分别对应2.50, 3.50以及4.75岁),这里仅谈谈四岁半的结果。不难发现,异性恋与同性恋的PSAI分布有着极大不同。对于女同群体,绝大多数分数较高,即她们小时候更喜欢 “男孩游戏”;对于男同群体,分数分布集中在较低水平,说明他们小时候更倾向“女孩游戏”。

儿童4岁半时,所玩游戏与性取向的关系图。横坐标是PSAI(0分是只玩“女孩游戏”,100分是只玩“男孩游戏”),纵坐标代表人群占比。黑色代表异性恋,灰色代表同性恋。可以看出同性恋与异性恋的PSAI分布明显不同,说明他们儿童时期所喜欢的游戏类型有差异。(图片来自Hines&Li)

于是乎,他们得出结论:根据儿童幼儿期所喜欢的玩具、游戏项目与儿童在青春期的性取向有着密切关联。而这一结论,似乎对男同群体的适用性更高一些。

Hines这篇论文的主体与结论相信大家可以一目了然,但对这篇论文的评价与讨论还远未结束。许多人对论文的方法和意义提出了异议,Simon LeVay这位曾在Science多次发表paper的神经学专家评论道“这篇论文采取的调查方法确实解决了之前的一些问题,但仍忽略了一些其他因素,比如父母的主观判断,他们对性向的态度和偏见等,这很有可能扭曲他们的报告结果。”

春光乍泄

“因为这篇论文的结论,往后玩‘异性游戏’的儿童会不会因此受到特殊对待?”到底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的性向?这一问题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是讨论和研究的热点,而研究往往又是一个互相推翻和重新立论的过程,所以我们只要当个吃瓜群众,看着这群科学家们“表演”就好。毕竟,在通往真理的路上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走了多远不是吗?

主要参考文献:

Li G, Kung K T F, Hines M. Childhood Gender-Typed Behavior and Adolescent Sexual Orientation: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J]. 2017.

牛油果进化论    一个不正经的科普平台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