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是富有鲜明科技特色的综合性日报,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主流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舆论前沿,是广大读者依靠科技创造财富、提升文明、刷新生活的服务平台,是中国科技界面向社会、连接世界的明亮窗口。
今天看啥  ›  专栏  ›  科技日报

跨越7公里!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实现→

科技日报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科技自媒体  · 2024-10-07 10:07
    

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网络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并演示了分布式的多伊奇-乔萨算法及量子相位估计算法。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该研究首次在城市距离上实现分布式光量子计算的演示,展示了基于量子存储和通信光缆构建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可行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

研究团队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合肥市区实现了两个量子节点之间的非局域量子门,直线距离为7公里,分别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和合肥市大蜀山东侧。

关键观点2: 演示了分布式的多伊奇-乔萨算法及量子相位估计算法

基于非局域量子门,研究团队在这两个远程节点间演示了两比特的多伊奇-乔萨算法以及量子相位估计算法,成功实现了量子算法的远程分布式执行。

关键观点3: 研究成果及影响

该研究首次在城市距离上实现分布式光量子计算的演示,展示了基于量子存储和通信光缆构建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可行性,为规模化量子计算的实现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


文章预览

◎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 10月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网络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 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合肥市区实现了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并演示了分布式的多伊奇-乔萨算法及量子相位估计算法。 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研究团队基于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来建立两个量子节点之间的非局域量子门。 两个量子节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7公里,分别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和合肥市大蜀山东侧。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实验结果表明,中国科大节点的光子与大蜀山节点的光子之间完成了两比特非局域量子门操作,其中受控非门的保真度达88.7%。 固态量子存储器的纠缠存储时间达到80.3μs,相比前人工作提升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