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慧研习院
你如何这过一天,就如何过这一生!
今天看啥  ›  专栏  ›  智慧研习院

全球化会因为疫情而终结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智慧研习院  · 简书  ·  · 2021-02-27 23:27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就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曾经改变了世界格局一样,这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无疑也会改变世界经济合作的格局。那么,全球化究竟何去何从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吴军 老师和你聊一聊全球化的变局!


全球化2.0

最近的半年,很多人都希望我谈谈全球化的话题,我知道这是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受益于全球化。

如果全球化真的像某些人讲的那样终止了,不仅每个人都可能受到伤害,而且很多人可能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但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谈过这件事情,一来是觉得收集的数据还不够,二来觉得这个问题太大不好谈。

现在,我觉得掌握的信息足够多了,而且找到了谈论的切入点,可以和你聊一聊这个话题了。

谈这个话题当然需要有足够多的信息作为依据,我所依据的信息有三类,第一类是摩根士丹利等投行的内部报告,我作为它们的客户,有一些获取信息的便利之处;第二类是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公开报告;第三类是这段时间以来各国政要公开发布的观点。

首先必须要指出的是,这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无疑会改变世界经济合作的格局,就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曾经改变了世界格局一样。

2010年,我在写《浪潮之巅》时,专门有一章预言那场金融危机将对世界格局产生怎样的改变。比较幸运的是,我的预言都验证了,其中最大的预言就是欧洲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

欧洲衰落以英国脱欧达到高潮。英国之所以铁了心地要脱欧,是因为它觉得和欧盟混混不出个所以然来,不如直接和美国、中国做生意。

接下来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就是,金融危机过去10年之后,全球化是否会因为这次公共卫生事件终结呢?答案是否定的,不过今后会进入全球化2.0时代。

我用全球化2.0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判断全球化还将继续,这一点大家放宽心。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呢? 主要是全球的分工不会因为病毒而改变。

比如有些国家缺少某种资源,它就必须购买;另外一些国家缺乏某个行业的熟练工人,它就无法开展相应的业务,这不是经济上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而是即便增加两三倍的成本也未必做得到。

此外,全球化已经让很多国家在基础设施、教育投资和公共卫生条件方面适应了现有的分工,这不是说改变就可以改变的。这些是全球化将继续下去的客观原因。

从主观上讲,我不认为世界上有多少内心坚决反对全球化的人——很多人反对,是因为全球化没有让他们得到好处,如果他们能够从全球化中得到好处,就会瞬间从反对者变成支持者。

这和很多人对城市化的态度是类似的,一开始可能反对,但一旦城市化给他带来了真实的好处,人们就转而支持了。

因此,只要能照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全球化其实是有广泛基础的。

我在下面放了一张图,显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贸易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下面的分析你可以对照这张图来看。

你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进,全球贸易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总体上是不断上升,到2010年前后已经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60%左右。换句话说,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化总体上是在不断深化。

这中间只有过一段时间的下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这30多年。

这30年里,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长时间处于交战状态,苏联在此期间也被排除在全球贸易之外。但即便如此,仍然无法完全斩断商品和资金在全球的流动。

举个例子,你可能听说过苏联有一个著名的基洛夫工厂,它可以说是苏联时期国家工业化的象征。这个工厂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其实早在1801年这家工厂就成立了,但在整个19世纪的一百年间,基洛夫工厂的发展都比较有限。

直到1924年,美国的福特公司和基洛夫工厂合作,向它廉价出售了大量设备,用来生产拖拉机和其它机械。这个事件标志着苏联拖拉机工业的开始。

二战期间,基洛夫工厂转向军工生产,一家就占了整个苏联20%的军工产能。如果没有与福特的合作,基洛夫工厂就可能是另一个样子了。

到了二战后,你可以看到,即使在冷战期间,全球化仍然是在加速,而且加速度比一战前更快。到了2010年之后,全球化的脚步有所放慢,但世界整体的全球化程度依然很高。

从冷战这段历史你大致可以看到,政治对全球化的影响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与全球化最密切相关的主要还是经济政策。

2.0时代的五个变化

那么,我为什么又要把接下来的全球化叫做2.0版本呢?因为在我看来,接下来的全球化会出现这样五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就是短距离合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过去的长距离合作。

在全球化1.0时期,大家只在意比较优势。什么是比较优势呢?

比如A和B两个国家都能生产汽车和电脑。A国生产电脑的成本是500美元,生产汽车的成本是1万美元,也就是生产20部电脑的成本能生产一台汽车;而B国生产电脑的成本是1000美元,生产汽车的成本是1.1万美元。

表面上看,两个产业都是A国成本低,但是如果A国将精力都用在生产电脑上,多生产20台电脑,卖到B国,然后从B国买汽车,其实比它自己生产汽车更合算。

这就是比较优势在起作用。

当然,这么做还要考虑全球贸易运输的成本,不过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全球航运的成本其实很低。一个集装箱的货物从深圳走海路运到洛杉矶的价格,比走陆路运到北京要便宜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合作不怕距离遥远。在过去的20年里,反而是长距离的合作容易开展,因为距离越远的国家,常常越容易形成比较优势。

但这次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让大家感到长距离合作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比如流行病的影响、金融市场的动荡、运输的困难等等。它们都会导致中间产品的交付中断,对于实行精益库存管理的制造业来说,这会严重影响生产。

于是各个国家都开始考虑就近展开合作,这样风险会相对可控。这种短距离的区域化合作,会在未来产生新的商业合作机会。

第二个变化和第一个变化有所关联,就是在未来的全球化合作中,企业会更多地用供应商的地域多样性来降低供应链的风险。

这次疫情冲击之后,很多跨国公司都在增加不同地区的供应商,为自己的供应链提供双保险。

比如过去一家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商都集中在东亚地区,一旦出了问题,上下游都受到影响。

那么现在,这家公司依然会将绝大部分订单给东亚原来的供应商,因为这些供应商的产品仍然最有优势;但同时,这家公司还会划分出一小部分订单,在另一个地区,比如东欧地区,扶持一个小的供应商,以防万一。

其实2020年之前,很多IT企业就已经开始用这种方式采购。

比如惠普、戴尔和联想,一方面会将大部分的处理器订单给英特尔,另一方面总是保留少部分的订单给AMD,这不仅是为了扶持英特尔的竞争对手,便于议价;也是为了防止万一英特尔出事(比如工厂发生火灾),自己的业务会受到过于严重的影响。

鉴于这种情况,我给不少企业家提过建议,希望他们抓住这个机会,很多早几年行动的企业家,这次就比较成功地规避了风险。


全球化2.0的第三个变化,就是企业间合作更多地向企业内合作转变。

在全球化1.0时期,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利润率,让自己的财务报表显得更靓丽,常常将那些利润率不高的部门剥离出去。

比如电冰箱制造商,原本是自己生产每一个零部件,后来就可能把部分甚至全部的零部件生产部门剥离出去,品牌本身成为单独的公司。

但在这次公共卫生事件中你会发现,不同企业之间在复工上其实很难配合得很好,你可能会因为上下游企业没有开工而无法开工。反观那些自己拥有完整生产链条的企业,就不太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于是我们看到,在日本和美国,都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把过去自己剥离掉的部门再买回来,特别是生产医疗物资的公司。

总之,可以预见,将来大公司会在国际多元化的同时更多地寻求安全。

第四个变化,涉及到医疗和食品等必需品的产业,还有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产业,会开始向母国回归。

这件事日本企业已经在做了。当然,这两类只占全球贸易很小的一部分。

第五个变化,你在2020这一年里应该有很切身的体会了,就是正在进行的技术变革。

例如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远程办公,这些技术又会从另一个方面进一步促进全球化的发展。

过去很多小公司不愿意国际化,原因是成本太高。这里面包括在其它国家和城市建立办公室的成本、管理全球办公室的成本、差旅的成本等等。

而在这次事件之后,就算是在公司本部当地的员工,很多时候也不得不在家办公,大家都要采用上面说的那些新技术来开展业务,这时,5公里和5000公里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说一个我亲身的体会。

疫情之前,在需要我参加的各种董事会里面,我大概只能参与一半,因为很多时候差旅是一个负担。但现在大家都改成了远程会议,我反而能参加所有的会议了。我开玩笑地讲,说疫情反而让我获得了“平等的权利”。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它像是让全球化做了一次转弯,但不会逆行。转弯是变化,不是停止,而变化又意味着机会。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那些新的驱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公司应对全球化的动荡,甚至是从中受益。

智慧研习院-直播电商-抖音-快手-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主播-直播-带货-达人-流量-变现-贫穷-经济学-富有-富有-脱贫-疫情-新冠-全球化

关注智慧研习院,用智慧点亮人生,与智慧的人一同前行!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人生与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同时也希望您能随手将文章分享给挚友、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可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资讯,感恩有你的陪伴与同行!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