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燕之窝

商鞅变法的现实意义

燕之窝  · 简书  ·  · 2022-02-15 19:36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卫国(今天河南安阳市内黄县黄粱庄)人,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诸子百家中法家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代。到了战国,列强兼并战争频繁,各国纷纷寻找强国之策,变法图强,如早期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只有强大才能在列国征伐战争中生存下来,立于不败之地。

秦国地处西陲边疆,西面与戎翟杂居,东面临近东方强国魏国。当时的秦国不仅因为文化落后,被东方诸侯大国轻视,土地更是频频遭到強邻蚕食。如公元前408年,魏国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秦孝公是一位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国君,面对秦国的落后深感羞愧。知耻而后勇,他励精图治,求贤若渴,重金招纳国内外人才。商鞅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秦国,公元前356年被秦孝公委以重任,两次推行变法改革。他废除世袭制,打击贵族势力,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成为各国中最彻底,落实最好,成效最显著的变法,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因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到商地,因此历史上把他成为商鞅。商鞅变法损害了贵族的利益,遭到嫉恨和报复。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杀,后处以“车裂之刑”,家族被灭,但是商君所推行的新法被秦国后来的统治者继承下来。

现实意义

商鞅被梁启超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特别指出“法治主义对于其他诸主义,最为后起,而最适于国家的治术”。 毛泽东更是高度赞扬商鞅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其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所以商鞅变法的对现代社会仍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1、改革开放顺应历史潮流,是强国之路。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商鞅在秦国落后于东方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推行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迅速使秦国走向强大。今日中国,也应该坚定改革开放的步伐,消除弊政,解放生产力,学习世界上先进科技,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才能在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易经.系辞下传》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古人关于变革的思想历久弥新,今日国家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更需要我们国民时时用心变革,处处紧跟时代步伐,乃至于引领时代潮流。

2、商鞅贯彻的法治精神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商鞅在变法之初,城门徙木立信,取信于民,为确立“法”的威严做准备,言必行,行必果。此后的秦国一百五十年间始终言出令行,法令无改,为政府建立了高度的信誉,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今天我们建设法治国家,一样要取信于民,用法律保护人民利益,赢得人民对政府的拥护,维护社会稳定,全民一心,众志成城,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后来太子犯法,惩罚太子的师傅公子虔,维护了法律的公平,公正。任何人违法犯罪,必将严惩,开创了我国法制社会的先河,保证了变法的顺利实施,对我国当前树立宪法法律至上,加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维护法律权威具有极强的现实。

3、改革者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变法改革,哪一次不是充满着血雨腥风。商鞅变法同样阻力重重,连坚定支持者秦孝公也曾犹豫不决,商鞅最终劝服秦孝公,打消疑虑,毅然变法。推行变法中损害了旧贵族利益,引起他们的对抗和报复。商鞅不畏权贵,不向困难低头,不避风险,使自己身陷危境,直到最终为变法献出了生命。

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就是斗争,改革就是革命。改革是先进势力和落后势力的斗争,这种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必然会碰到各种阻力,道路艰难,险象环生。不仅需要智慧才干,还需要坚持,勇气,毅力和不怕牺牲的精神,随时做好付出生命代价的准备。

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成功,改革者定会留名青史,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国家才会一路发展,高歌猛进。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