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匠梓

我读《文化苦旅》

匠梓  · 简书  ·  · 2021-02-10 11:10

01

《文化苦旅》初中就了解到,印象深刻。初中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个写字很工整的人,他有一本《文化苦旅》,时常阅读。有一次学校举办作文大赛,他模仿的一篇《腊梅》,写得很好,得了一等奖。我当时无比羡慕他的文采和字迹,说是偶像都不为过。
高中的时候,做过一篇阅读理解《都江堰》,要求我们赏析里面的一句话: 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对于这种题,我至今都抓不住重点,也导致阅读成了我的心魔。
大学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很欣赏的女生,学习优秀,爱读书,有钻研精神。当时跟他聊起《文化苦旅》时,她说余秋雨人品不好,所以没看这本书。于是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对这本书持怀疑态度。

02

认真想想,这本书里面也有印象深刻的几篇,《信客》《道士塔》《沙原隐泉》等,文化价值无可否认。所谓文化散文,大抵是去一些名胜古迹,回顾一下文化名人,发表点自己的感想。我在想这种书籍,实际的价值有哪些。
从我粗浅的阅读经验,我简单总结了三点:
第一点, 激发我对中国山川古迹的兴趣。
第二点, 普及文化背景知识。
第三点, 产生对比思考。
如果有一天,我去了都江堰,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余秋雨写的这篇文章。这就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我游览这里的感受和他游览时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是哪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提高自己在这些名胜古迹上的体验。可能这是目前我阅读这本书给我的带来的价值。
阅读后要内化,产生思考才有意义。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