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徐步而行

我和我的太极

徐步而行  · 简书  ·  · 2021-05-18 22:22

初夏的晨光里,是最适合锻炼的。

《黄帝内经》云: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季是繁衍茂盛、精气外达之时候,万物开花结果,人与夏气相应,应该晚睡早起,接受阳光,不要贪凉,郁结成怒,要像花开结果一样,让生气能够外达。要遵循夏季之气和人体相应的规律,这才为养长之道。

夏天最适合锻炼,出汗多也不会伤身,早晨单老师刚刚说过。

或许到了最适合锻炼的时候,每个太极场地都挂出“推广普及太极活动”的条幅来,听说县里也有申请“太极之乡”的打算,几年前曾举办过“千人太极”,此时夏天到来,大家都是晚睡早起,时间宽裕,正是广招太极新朋友的时刻。推广普及太极,正是时候。

我们队认真的队长和会长,挂条幅也很讲究,先给条幅穿上竖棍扯平了条幅,再用合梯攀高,系在树上。只看这思路,看这些专业的器具,就能看出严谨的做事习惯。

中国武术种类繁多,少林拳,南拳,咏春拳,太极,螳螂拳,二狼拳等等,太极拳是其中之一,我们这些中年人是“传统武术研究会”中的太极拳队。

传统武术研究会会长单老师幼时习武,至今已近,0年的习武历史,他是真正的入室弟子,经过隆重的拜师仪式,一直按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做法,在节间走动。

单老师学过很多拳,同时也研修太极,是杨氏杨班侯架的传承者。单老师习武多年,练就一副好身板,一身好功夫,每次示范动作时,看他目光专注有神,身体放松且有力,特别有魅力。

我们这些中年人是传统武术研究会中的太极拳队,主打杨氏八十五式,属杨班侯架,和赵又廷有些区别,即使同是杨氏85,不同传承人间也有不小的区别。

队伍里常务管理者是方老师,年已七旬,花白短发,但精神矍铄,动作利落,做起高难动作来胜过一排年轻人。方老师早来晚走,负责开关门,打扫卫生,兼管给音箱充电,是队伍里的大总管。

最近一段时间,他忙于教授其他团队八法五步,在喜鹊场地锻炼的少。这种牺牲自己锻炼时间,去义务授课,很让我们佩服。在佛教上称作“法布施”,比起“财布施”来功德要大的多。

单老师是根据住址不同而决定去何处锻炼。最近在近处住,便常到喜鹊广场来,我们因此也多了一些理论的指导、动作的示范和偏差的纠正。

有人说“太极,一年学,三年改”,按我的理解应该是“一年学,终身改”。

单老师崇武尚文,武术授课通俗易懂,善打比方,容易让初学者找到感觉。他说,打太极拳,像人在水中,被淹没在脖颈,手脚活动都受阻,所以动作缓慢,每次胳膊腿脚都是身体带动的。他讲“金鸡独立”时,两脚重心转移,想象成两个裤腿倒沙子,左裤腿的沙子慢慢倒入右裤腿儿,右裤腿重了,抬起左腿。

讲课形象,示范动作更是令人惊叹。公司尤其是“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这些基本招式,仿佛他的身体与众人的“铁板一块”的身体不是同一类物质,他支配哪块动,哪块就动,比如“肘靠”,知道是肘和肩膀用力,但臣妾做不到呀,不像单老师那样全身都听他的支配。我们呢,心思,头脑和身体根本不是一个的,各自为政,无法同步共振。

我们队的张队长,最近春暖夏到,晨练的时间也靠着了,他是“铁打”的领头人,在前排领打,同时负责音响操作。他脾气随和,满脸微笑,且动作规范,勇于担当。太极队的“葱花”不多,还有两位孟老师,一个刘老师,还有一个头发稍白的男士,其他全是女同志。

作为“后来者”,我打拳的本领一直未能“居上”,倒是比我迟来的几位,因为学习态度认真,时间上自律,自我要求严格,都打得一手好拳,还学会了两套剑法。更晚来的一两位也是打的有模有样。资深队员更是没的说,不只是动作标准,且各有一身功夫。

最美的“凫浴”动作。

马王堆气功导引术

最敏感体质,能感知身体之气,气流冲击着手脚活动,气到丹田、到涌泉都能神奇感知,不像我们,都是语言到,偶尔强拉着“意”,从来感觉不到“气”。

能弯腰低头抱住腿,能将脸贴到绷直的腿上。我实验过,疼得嗷嗷叫,还是凑不到。

70多岁还骑电车来的老大姐,其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让我们羡慕不已;头发保持原生态我们老家在同一村的姐姐,几近六旬但身材依然傲娇的大姐们……

无论先来的、后到的,资深的、资浅的,大家追求规范,力求打标准,同时对未能达到也能自我悦纳。每天六点前到,7点后走,按时打卡运动,既严格自律又随遇而安,以一种自认为最惬意的状态锻炼着。

杨氏26式

我最喜欢马王堆气功导引术,身体最舒展,姿态最美观,且小空间就可以做。

马王堆气功导引术

杨氏26式太极拳,有极美的音乐和韵味,动作衔接也挺有韵律感,喜欢。

最近,单老师几乎每天必到,老师的讲解、示范,常受到路人的围观,这是推广普及太极活动的最佳方式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