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彼岸晓吾_5c83
用含泪带笑的故事,和你一起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动人魅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彼岸晓吾_5c83

茨威格《心灵的焦灼》给我们的警示

彼岸晓吾_5c83  · 简书  ·  · 2017-12-03 22:45
作家和他的第二个妻子

01

如果你已经畅游过世界名著之河,你一定记得这个杰出的犹太作家。他的中短篇小说和传记使他闻名天下,如果想真正深入到作家的内心世界去探索,他唯一的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读后令你无法平静,他以极其细腻的感受,对人类深入的洞察,令你在暗夜中审视自己。书中那些同情的纠结,那些软弱和善良,那些廉价的笨拙,把故事一步步推向高峰,本来担心他对长篇的把握不够准确,结果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在这个点击量决定一切的时代,数据已经像一股巨大的黑色通天龙卷风,来势凶猛,恨不得刮走每一个写字的人,让你不得不追随那些表面的热闹和繁华。但是,茨威格拍着你的肩膀让你冷静,让你独具慧眼,他清一色的悲剧故事,带你潜入到人的本质深处。

一个伟大的作家,通过审视自己,来描绘他人,他把自己和人物十分贴切的融为一体,让你全然分不出伯仲。

他仿佛拿着大理石刻刀,丢掉那些和主题无关的,留下的部分造成了活色生香的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

他更擅长在故事中不断往刀尖上行走,让故事的冲突停留在刀尖上。然后,故事划破夜空带着强大的力量,宛如闪电挟裹着雷鸣,具有清除一切乌云的气魄,读完之后,你不得不献出双膝,这是一个把灵魂铺在纸上的作家。他的文字逼使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

好的作品不会将主旨说透,而留给读者自己去解读,让读者去填满那些想象的空间。

02

越是斟酌,越是觉得茨威格怎能如此明晰地洞查人类最深层的心理。

“同情有点像吗啡,它起初对于痛苦确是最有效的解救和治疗的灵药,但如果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界限,它就会变成最可怕的毒物。”  “同情是把两面有刃的利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作者这些话,现在已经成了名言警句。

看看身边,到处都溜达着一种烂好人,最危险的帅哥式善良的人。故事中的男主,从来没打算去爱一个残疾女孩,却又不断表现出同情,给她讲笑话,逗她开心,享受着和女孩子在一起的温馨和快乐。他以为自己纯洁无暇,却忘记了对方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龄,也含有饱满的激情和爱的憧憬,她有这个权力。

这种烂好人,在当下社会比比皆是。放眼望去,他们具有如下特征:几乎没有自己的观点,对一切事物支持,接纳所有的友情和邀约;却没有一个座标或是底线作为参照。

这类人有一颗蜡做的心,可以铸合在任何事物以及任何人身上。他的怜悯心指向所有柔弱,这是一种人格的缺失,是无思考的结果,更是国人的麻木。如果我们都能做到理智地对待他人,这个社会将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害。

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上存留着这种烂好人的残余。很多时候,烦恼正是由此而起,这便是本书深刻的价值所在。

深入分析这种烂好人的内心,其实多多少少有着一己的私利。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最终目的是揭开幻象,发现问题,找到症结,疗愈自己。因此,这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故事。最后,若有所悟的不仅是书中的年轻军官,还有意犹未尽的我们。

03

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在早年最初的创作阶段,茨威格只是喜欢翻译著名的诗歌。在翻译的过程中,他对收藏名人的手稿产生了兴趣。他在那些作家的手稿中,发现了他们创作的秘籍,那些灵感落入笔端时带出的力量使作家激动不已,手稿仿佛引出一丝金线,把茨威格和那些已逝的作家又联系到一起。

他的敏感和细腻再一次在黑暗中为他点亮了前进的灯塔。这一特点使他在创作,“人类群星闪耀时” 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他也渐渐在这些作品中吸取到足够的精华。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作家终于在一系列传记创作之后得到了武林秘籍的真传。

这部长篇的故事极其普通。没有通常小说中那种引人入胜的情节。它按照作家惯有的思路引导着你的注意力,你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仿佛喝了迷魂汤一般,跟着他步步向前。主线以男主三次逃跑展开,每一次逃跑都把对残疾女孩的陷阱挖得更深,残疾女孩在他不断地逃跑中,最终选择了绝命。

他在第一次见到女孩睡觉时的描写,简直是一幅睡美图。如果你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读这部作品,你会惊喜连连,作家使用比喻已经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男人们的世界仿佛乐队都是管弦乐,没有柔美的小提琴。” 对人性细腻感受瞬间的捕捉更使他独具特色,与众不同。

他的作品,无论长篇或者短篇,都充满了诗一般的美妙意境。“一轮巨大的满月高悬中天,犹如一个磨光的银盘,光华四射, 天宇清澄,群星黯然无光。被白天的太阳晒热的空气在我们身上暖烘烘的, 颇有夏意,而与此同时,由于那刺眼的光线,又似乎有个具有魔力的冬天来 到人间。林荫道上的碎石像新雪一样闪闪发亮,两旁修剪得笔直的树木向空 旷的甬道上投下黝黑的阴影。这些树木挺立着,好像屏住呼吸,僵在了那里。”

“我们沿着像铺了雪花似的碎石林荫道向前走时,突然间,我们不再是两个人,而是四个人在走路,因为受到强烈月光的照射,我们的影子伸展在我们前面。我不由自主地仔细观察这两个执拗的漆黑的同伴,这两个活动的影子把我们每一个动作都事先描画出来。” 这是一段很典型的文字,优美,深刻,一语双关。我们两个人变成了四个,他在故事中,将医生和年轻军官做了透彻的分析,让每个人都在心灵的纠结后呈现出不同的自己。

作家在一战结束后到欧洲各国游历,结识了一批大神,文学的,艺术的,哲学的。他选择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成为挚友,建立了最令人羡慕的朋友圈,不断在里面发送各种表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年的这些熏陶使他很快步入大神的行列。

他凭借人物传记在欧洲文学史占领了一席之地,他五十岁生日那天,欧洲的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和祝贺,感谢他在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我们可以想象他的生日那天,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和欣慰。二战期间,他得到了全欧洲的尊敬。

04


作家60岁,绿蒂33岁

作家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于愚蠢地掠夺,把一个敏感的少年过早地摇醒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彻底粉碎了作家的精神家园。

他曾坦言小说背后的创作冲动并非单单乡愁而已——乡愁是最重要的创作冲动之一——还有同情,尤其是对绿蒂的同情。她曾是茨威格的秘书,年轻,美丽,却有着严重的哮喘病,她为茨威格做秘书时,作家仍在婚姻中,经过作家若干次逃跑后,她最终成为了茨威格的第二任妻子。按照现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小三上位,但这位小三绝不是一般人,她毫不犹豫地在33岁的年龄,和她崇拜的作家丈夫一起吞药自杀了。

1942年,两人神色安详地死在酒店的床上,年轻女人拥着作家离开了人世。在这里,让我们献上一份敬意,不要用我们凡人的眼光去评价他们选择的道路。

“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斯蒂芬·茨威格 《人类群星闪耀时》

这个在千百万人里面诞生出的天才,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他的璀璨星光悄无声息地熄灭了。

以下是作家临终前写给前妻的信:

“我抑郁,因为仍然看不见真正的决定和最终胜利的希望,因为在两次世界性的巨大灾难中,我们这一代人将要失去最好的年华。

我的抑郁变得不堪重负——我难受到不能集中注意力。再加上,这场战争还要持续多年,才能找回我们的家园,这个肯定太令人沮丧。

但我没有写传记必须的书籍,刚到这里时,孤独是种享受,然后开始压迫我——想到我最关键的作品,巴尔扎克传,永远不能完成,如果我没有两年平静的时光和必要的资料,这太难受了。

还有这场战争,它还没达到最高点。我太累了,承受不了这些。而你有孩子,因而有责任要承担,你兴趣广泛,精力没受到损害。我相信你会看见好时光,你会理解我没能再等下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给你写下这几行文字,你可以想象我是怎样快乐地做出这个决定。亲吻孩子们,我为他们欣慰,他们不须经受这些曲折。

这场战争,一个月就吞没了许多国家几年的收获,战争之后,一切都会改变。我担心,我们的老年免除不了忧虑和困难。女儿们和女婿,种族偏见将使他们不得不到别的地方找工作。

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写信给你,带着我的思念和友谊,望你勇敢起来——你知道我现在是怎样的安宁,幸福。”

这是作家离死之前写给前妻三封信的内容概括。这些信对作家最后的日子和思想做了充分阐释,也对他和前妻的关系做了很好的记载。对于前妻,他一直有着很深的感情,虽然,他在信里说,我们的友谊。但是,他的问候里面藏着满满的思念和祝福。

晓吾认为,作家写这个最后的长篇时,把他对年轻妻子绿蒂的同情,以及在这段关系中他试图逃跑的心理,做了精准到位地分析,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以为那个年轻军官就是作家,这就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如果你希望在有生之年,不成为一个肤浅的烂好人,去读这个长篇吧,它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毕竟,盲人摸象,我们每个人都会摸到不同的部位。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